李建榮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向陽小學,甘肅 白銀)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需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在現(xiàn)階段的實際音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開始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來開展教學工作,這樣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今后的全面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
小學音樂學科和其他的學科相比更具藝術性和內(nèi)涵。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結合。但是,現(xiàn)階段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依舊采取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是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音樂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的音樂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是卻缺乏一定的唱歌技巧。
從現(xiàn)階段的小學音樂教學情況來看,有部分教育者和學校對音樂教學并不重視,很多學校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升學率,忽視了體育、美術以及音樂這些課程的重要性。小學音樂教學一直處于十分尷尬的地位。小學教學管理者的忽視影響了小學音樂教學效果,音樂教師也無法將全部精力投入教學工作中,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比較落后,學生也就受不到教師的感染,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首先,小學音樂教師合理利用音樂設備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興趣。但是,音樂設備本身是具有局限性的,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失去興趣。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學會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對學生開展系統(tǒng)性教學,這樣可以讓小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此外,還可以利用視頻和文字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視覺感受力,這樣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對音樂這一學科產(chǎn)生更強的興趣。比如,在教學《彼得與狼》這一交響詩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彼得與狼》的相關視頻,學生可以通過電影片段來對交響詩這一音樂形式產(chǎn)生興趣,之后音樂教師再進行詳細講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這一音樂知識。
小學生生活閱歷比較淺,認知水平不足,這樣就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音樂知識時往往會被抽象的音樂知識所難倒,也就無法理解音樂知識中所蘊含的深意。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情感以及視覺體驗。比如,教師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作為例子,帶領學生來體會國歌的歌詞和旋律,學生只有深入理解了國歌的歌詞,在進行演唱時才能將這首歌有感情地演唱出來。此外,小學音樂教師也可以在網(wǎng)絡上下載與國歌相關的視頻,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深入了解國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想要學好音樂知識,就需要進行“實戰(zhàn)”。但是,很多小學并不注重音樂教學,覺得這只是一門副科,不用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讓學生都參與到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一般采取的是合唱、領唱的方式,這一方式也存在很強的局限性,教師不可能去逐一檢查學生的演唱效果,這樣就導致一部分學生在演唱時濫竽充數(shù)。為了進一步改變這一局面,音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音樂App,如全民K歌、唱吧等,這樣學生可以在課外使用這些App來練習歌曲,也激發(fā)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獲得十分豐富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對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引進更多的音樂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打造出具備活力和生機的音樂課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