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兵兵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玉泉鎮(zhèn)五里鋪中心小學,甘肅 天水)
在時代進步、價值觀念轉變的過程中,我國離婚率越來越高,其中,農(nóng)村小學生的家庭離婚率比例相對較高,在情感、物質(zhì)、安全感的缺失下,他們的心理問題尤為突出,這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以及教育界的關注。如何給予這些學生正確的心理指導,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是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如果不及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他們很有可能會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做出違法犯罪行為。因此,在農(nóng)村小學中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給他們正確的指導與幫助,通過積極的溝通給孩子們安全感以及歸屬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家庭結構的變革往往使孩子面臨著跟誰的選擇,即在父母離婚時孩子是跟母親還是父親,又或者是留在寄宿家庭,無論是哪一種選擇他們都無法擁有完整的家庭。在放學回家時看著其他同伴有父母接送,他們往往有失落且羨慕的心理,又或者在生日、兒童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時,其他伙伴的父母會送禮物、帶他們?nèi)ビ螛穲鐾嫠5龋鴨斡H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得不到父母的重視,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家庭的破碎并不是一個突然事件,在決定離婚前往往伴隨著長期的爭吵,而有些父母就會拿孩子當出氣筒,在不良的氛圍中孩子有時會害怕因為自己的淘氣或者哪一件事做得不好就被父母責罵,這使孩子越來越膽小、孤僻,越來越不愛說話、與人交往,普遍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另外,有些父母害怕因為自己的原因導致孩子不能健康成長,因此會對孩子格外溺愛,會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通過這一方式來緩解父母心理的愧疚,這看似是對孩子的關愛,卻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養(yǎng)成了不良的習慣;也有些父母會將孩子看得格外重要,只要求努力學習,所以會嚴格要求孩子,給他們制定各種目標,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最后的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
多疑、嫉妒是單親家庭子女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在看待問題時往往會比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想得更多,這主要是因為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另外,由于單親家庭子女缺少父母的關愛,當他們看到其他同伴與父母一家和樂時就會心生嫉妒,在嫉妒的驅使下很有可能會做出出格的事情,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
家庭破碎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在單親家庭中大部分孩子會覺得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另外,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他們不會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發(fā)展,外加成績等因素的影響,很可能教師也不會重視、關心他們。久而久之,他們就認為這世界上沒有人會關心他們,自己也微不足道,進而產(chǎn)生自暴自棄的心理。
對于農(nóng)村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講,他們身上往往背負著很多東西,心里藏著很多事情,農(nóng)村小學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并從朋友的角度與他們互動,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與關愛,讓他們可以毫無負擔地向教師訴說,進而幫助他們緩解負面情緒,清理心理垃圾。例如,之前有位學生每天都情緒不高,常常躲在角落哭泣,經(jīng)過教師的詢問,這位學生道出了緣由:父母離婚,媽媽拿著行李離開了家。這時,教師應第一時間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緩解心理負擔,通過耐心講解幫助他們走出心理誤區(qū)。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同班同學給予這位學生幫助,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都應照顧這位學生,讓他感受到歸屬感與幸福感。經(jīng)過一段時間,這位學生也漸漸地開朗起來,可以與其他學生有說有笑地玩耍,情緒也不再低沉。由此可見,對于農(nóng)村單親家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耐心調(diào)節(jié)他們的情緒,使這類學生具備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能力,在學生與教師的努力下幫助他們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在農(nóng)村小學中傳統(tǒng)教育色彩更為濃厚,教師更加關注知識的講解,認為其他方面的不足可以通過優(yōu)異的成績來完善。在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落實下,農(nóng)村小學也開始逐漸由文化知識教育向德、智、體、美方向發(fā)展,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仍然較低,在面對單親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問題時無法及時給出指導,幫助孩子消除負面認知。為改善這一現(xiàn)象,小學教師應加強課堂教育的創(chuàng)新,通過實際案例的引入加強思想教育,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使他們認識到單親家庭與正常家庭并沒有太大區(qū)別。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組織學生觀看心理健康教育視頻,通過真實案例凈化學生心靈,并引導學生要相互幫助、和諧友愛。另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心理咨詢服務,通過這一方式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以及心理壓力,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心理問題講給老師聽,教師也要針對具體問題給出幫助與指引,幫助學生逐漸消除不良認知。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一些集體活動,讓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培養(yǎng)正確的三觀。
家庭破碎是影響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的最直接因素,也就是說,單親家庭的家長是造成孩子心理健康問題的導火線,所以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家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家長積極參與其中,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推動學生健康成長。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做好“第一任教師”的工作,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認知,在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們要勇往直前,不自暴自棄,要默默地支持他們,讓孩子可以心無旁騖地學習。在生活方面,家長要盡可能給予他們陪伴,通過陪伴增進親子情感,不要用物質(zhì)替代情感,對于孩子無理的要求要學會拒絕,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家長進行面談活動,將學生的在校情況反饋給家長,并通過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發(fā)展特征,借鑒家長的教學經(jīng)驗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落實,使學生更加積極、樂觀。對于無法到校的家長,教師也要采取打電話或家訪的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并發(fā)放心理健康教育手冊,使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配合教師一起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共同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除教師、家長以外,社會力量在農(nóng)村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通過有價值的社會資源給予單親家庭學生正確指導。社會的幫助不僅可以構建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培養(yǎng)自主自立的品格,養(yǎng)成堅強樂觀的心態(tài),同時也可以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如讓學生到敬老院與老人聊天,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清洗衣物、擦玻璃等,讓他們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老人的夸獎等,意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進而培養(yǎng)他們孝順父母的意識。除此之外,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廣泛應用下,心理咨詢平臺也越來越多。有些學生性格內(nèi)向,不愿與教師或熟悉的人分享自己的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利用心理咨詢平臺答疑解惑,通過與專業(yè)心理健康專家的溝通來解決心里的疑問,學生既可以放心自己的秘密不被泄露,又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他們也會在專家的指導下對未來充滿期待,有利于農(nóng)村單親家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總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當學生處于單親家庭時,在面對家庭缺失問題時,學校與教師就要承擔起彌補這一缺失的責任,通過與學生的友好溝通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難題,緩解心理壓力與心理負擔,給予他們溫暖與關愛,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使他們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在社會、家長、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推動農(nóng)村教育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