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年喜
(平涼市靜寧縣南關小學 甘肅 靜寧 743400)
體驗式教學是當前廣受教師重視的教學策略,與以往的教學策略相比,這一方法具有更強的帶動性與融合性,能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顯著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為此,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進而增強小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優(yōu)化這一時期的數學教學工作。此外,體驗式教學能充分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讓小學生在掌握數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提高其數學綜合素養(yǎng)。然而,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對體驗式教學的認知存在誤差,其對這一方法的重視和運用有所不足,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難以提升,數學教學整體質量無法提高。為解決這一問題,相應教師已經逐漸運用這一策略實施數學教學,完善之前的教學工作。目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這一模式具有重要探究價值。
在開展小學時期的數學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理論知識,更要讓學生明確不同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即增強學生數學實踐思維。在課改工作的不斷發(fā)展下,各種新興教學策略逐漸涌現,教師應該對以往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充分改善,將體驗式教學等新興方法引入到數學教學中,從而在根本上調動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動力和探究興趣,突出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教育意義,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在體驗式教學的幫助下,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更優(yōu)秀的實踐性思維,也能顯著增強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之前學習的運算法則設計單一化的計算題目,既幫助學生回想之前學過的數學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當學生完成解答后,教師可以找學生發(fā)言,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計算過程和學習思路。在學生完成發(fā)言后,教師可以將上述題目進行綜合,設計出一套較為復雜的混合型計算題目,讓學生進行比賽,看哪位學生能又快又準確的得出答案。如教師可以先出7-3,6+4,4×2,8÷4等等題目。當學生完成計算后,把題目變成7-3+6+4+4×2+8÷4,讓學生算出結果。在未講解混合運算法則之前,部分學生會將所有數字按照前后順序直接計算,得出的結果也并不正確。此時,教師可以結合相應數學知識,為學生講解正確的法則,讓學生將正確算法與自己的計算過程進行對比,進而找到自身的學習問題加以改正。與以往的純理論教學相比,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增強小學生的學習體驗,也能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從小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看,其在這一階段思想和學習意識并不成熟,受外界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以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為例,若教師過于注重講解灌輸模式,小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取教師講解的各種內容,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也無法提高。為解決這一情況,教師可將情境化思維與體驗式教學充分融合,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從而轉換學生學習身份,增強學生體驗感。在有效的情境中,學生能充分掌握各種數學知識,全面了解不同數學內容。此外,小學時期學生的抽象思維并未成熟,其對抽象類的數學知識理解也不充分,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情境化思維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活動,提高數學知識的直觀性與全面性,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認識圖形》時,學生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形象思維,且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自身邏輯能力。教師可在上課之前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準備與不同幾何圖形相關的教學素材,如圓形的橘子、橙子,帶有三角形特征的三腳架,以及包含不同形狀的文具用品等。完成準備工作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情境:
小明家準備開一個小超市,準備了剛才大家見到的東西進行出售,為了方便顧客選擇,請同學們根據圖形特征對上述物品進行分類,將形狀相近的物品放在一類。完成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身想法,增強學習體驗。之后在組內選擇一名學生作為小組代表,對上述材料進行分類,并將分類結果作為小組成果。在情境化的活動中,小學生能進一步體驗不同的數學知識,其學習效果能進一步增強。更重要的是,這一方法將情境化思維與體驗式學習進行了充分融合,教師的課堂效率也能顯著提高。
當前,我國課改工作不斷發(fā)展,新課程背景理念逐步滲透,其中,小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必須注重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該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進一步突出小學生主體作用,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究,體驗各種數學知識。而在小學時期,學生的整體分析能力并未成熟,刻板的課堂形式不適合學生發(fā)展學習。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合理設置探究問題的難度和深度,使問題水平維持在適中的范圍內。在有效的問題探究活動中,小學生的自信心明顯增強,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動力能維持在較高水平。此外,合理的問題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有效體會各種數學知識,突出體驗式教學優(yōu)勢。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兩位數乘以兩位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狀況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究問題。在開展探究教學之前,教師可根據學生大致情況,將學生分為兩層。第一層學生為數學整體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在設計符合此類學生的探究問題時,教師應將側重點放在基礎內容上。如先讓學生探究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過程,再讓學生探究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過程,并讓學生將具體計算步驟整理成文字形式,加深學生記憶。對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而言,這樣的探究活動能幫助其鞏固學習基礎,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計算步驟。另一層學生是數學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在為此類學生設計探究問題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探究題難度。如讓學生思考兩位數乘法和兩位數除法之間的關系,或讓學生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在合理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對不同數學知識的體驗感明顯增強,且探究活動與自身的適配性顯著提高。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了解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進而增強學生的探究動力和學習興趣,以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數學思維。
小學時期,學生的探究動力和對不同學科的學習興趣與游戲有較大關聯(lián)。且在這一時期,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并未全面形成,更需要游戲等趣味性內容增加其學習效率。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結合游戲化思維,落實數學體驗教學,將各種游戲內容充分結合到教學工作中,從而在根本上提高教學工作的趣味性,滿足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不同學習需求。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確保游戲形式或游戲素材能有效融入到教學工作中,避免小學生過于沉迷游戲而喪失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動力,或因游戲體驗過強而降低學習效率,分散自身注意力。同時,教師也要做好游戲內容和游戲形式的設計,避免出現游戲內容與教學內容關聯(lián)過低的問題,導致學生喪失學習動力,沒有充分掌握相應的數學內容。在游戲形式的幫助下,小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明顯增強,教師也能進一步做好數學教學工作。
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扇形統(tǒng)計圖》時,教師可以帶領全體小學生進行“切披薩”游戲。在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保障每組學生在人數和整體水平上基本一致。同時,要提前制作一張大型披薩圖紙,將披薩平均分成大小不等的8份,每一個扇形圖上有不同的食物圖片,且保證披薩面積與自身的食物數量成正比。如第一塊披薩上有8片火腿,第二塊披薩上有6個番茄,以此類推。完成這一工作后,教師發(fā)出指令,學生負責到相應位置上。如教師說數字3,每個小組應該派三名學生站到不同的披薩位置上,并快速說出自己所占的位置占整體披薩的百分數,以及除自身板塊外其他板塊的百分數。最后,教師可讓學生更具游戲繪制自己理解的扇形統(tǒng)計圖,標出每一板塊的計算過程與含義,討論扇形統(tǒng)計圖的應用意義。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明顯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更加全面,整體掌握能力也會顯著提高。
就上述內容而言,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導意義,這一方法能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能幫助教師改善以往教學工作。但在實際過程中,一些教師還需對自身教學工作進行改善,明確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核心含義,尊重新課程背景要求,了解學生發(fā)展具體特點,設計貼合學生的數學教學活動,并以多元化的教學思維與體驗式教學結合,在根本上提高這一方法的有效性。久而久之,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有效體會不同數學知識,其整體運用能力能明顯增強,教師也能進一步做好這一時期的數學教學工作,從而為學生發(fā)展提供更有效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