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Nature在線發(fā)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何祖華研究組題為NLRs guard metabolism to coordinate patternand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的研究論文,揭示出一條新的廣譜免疫代謝調控網絡。研究發(fā)現,水稻廣譜抗病NLR受體蛋白通過保護免疫代謝通路免受病原菌攻擊,協同整合植物PTI和ETI,進而賦予水稻廣譜抗病性的新機制。
水稻是世界主糧作物之一。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的嚴重病害。稻瘟病常在我國和世界各稻區(qū)流行,可引起水稻大幅度減產,已成為水稻生產過程中主要的制約因素,也是全球糧食安全的重大隱患。因此,提高水稻的稻瘟病抗性,尤其是廣譜持久抗性,是水稻抗病育種工作的難點問題,也是熱點問題。
合理高效地利用和解析水稻廣譜持久抗病資源,是防控稻瘟病經濟、有效和環(huán)保的方法,也是保障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策略。近年來,作物抗病基因鑒定、抗病機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作物廣譜、持久抗病性調控方面較少。尤其是,雖然已發(fā)現植物在抗病的情況下,其防衛(wèi)代謝會明顯加強,但在該過程中,免疫受體-防衛(wèi)代謝-廣譜抗性之間的關系一直是植物病理和農作物育種領域的未解之謎。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綜合利用植物病理學、蛋白組學、遺傳學、分子和生化等實驗技術平臺,鑒定到新的免疫調控蛋白PICI1,隨后發(fā)現PI?CI1作為植物中一類新的去泛素化蛋白酶發(fā)揮功能。進一步地,研究人員通過遺傳、生化、生理、病理等實驗鑒定到PICI1的直接下游底物—蛋氨酸合酶OsMETS,并發(fā)現PICI1可以通過降低Os?METS的泛素化水平增強其蛋白穩(wěn)定性,促進蛋氨酸-乙烯代謝通路,進而激活水稻的免疫反應。至此,研究揭示出一條全新的免疫代謝調控通路(PICI1-OsMETS-ethylene),并且該通路既參與水稻的基礎抗病性(PTI)又調控NLR介導的專化型抗病性(ETI)。研究還發(fā)現,病原菌可以通過分泌一些毒性蛋白直接降解PICI1,抑制水稻的基礎抗病性(PTI)。然而,植物與病原菌長期處于類似于“軍備競賽”的協同進化中,水稻產生的廣譜抗病NLR類受體PigmR等通過競爭性抑制病原菌毒性蛋白與PICI1的互作,保護并加強PICI1-OsMETS-乙烯代謝通路,從而激發(fā)更強烈的ETI抗性。這是一個新的植物與病原菌“軍備競賽”的互作研究范例,首次回答了植物在與病原菌協同進化過程中,如何通過增強防衛(wèi)代謝以獲得廣譜抗病性的科學問題,并從基礎代謝的角度揭示了水稻NLR受體介導的專化性抗病性依賴于基礎抗病性的保守機制,為水稻及農作物的抗病育種設計奠定了理論基礎。
進一步通過對3000份水稻品種的基因組數據分析,研究發(fā)現PICI1啟動子具有秈粳分化的自然變異位點,并且該位點與稻瘟病的基礎抗性相關聯,進而為水稻抗病育種提供新的思路和靶點?!癗LR-PICI1-蛋氨酸-乙烯”化學防衛(wèi)代謝調控網絡的發(fā)現,為提高水稻的廣譜持久抗瘟性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對降低農藥的施用,實現綠色農業(yè)生產具有潛在理論和實踐意義。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礎科學中心和重點項目、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等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