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青,何年安,金富,李夢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超聲科,合肥 230001
陰道斜隔綜合征(CVOS)是非常少見的一種復雜的女性先天性生殖器官發(fā)育畸形[1],典型的傳統(tǒng)的畸形表現為雙子宮、雙宮頸、雙陰道,一側陰道完全或不完全閉鎖導致積血形成陰道隔后腔積液,并且伴同側的腎臟缺如[2]。而近年來很多文獻[3]報道了非雙子宮的非典型CVOS,其臨床表現及影像學征象表現不一。CVOS的部分患者臨床表現為痛經,月經淋漓不盡,少部分患者因不孕就診才被診斷。CVOS患者早期能得到準確的診斷和手術根治尤為重要,不僅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的發(fā)病痛苦,并且相應的并發(fā)癥也能得到救治。然而因為CVOS是少見病,臨床醫(yī)師及超聲診斷醫(yī)師對該病接觸較少,并且相對缺乏認知,所以CVOS患者在診斷過程中易發(fā)生誤診及漏診,尤其非典型患者缺乏特異性表現。目前,超聲被認為是診斷CVOS的首選的無創(chuàng)檢查方法,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CVOS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超聲聲像圖特征的表現,旨在探討該病的典型與非典型聲像圖特征,進一步提高超聲醫(yī)師對CVOS的認識,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術后診斷為CVOS的女性患者31例,年齡10~39歲,其中未婚23例,已婚或有性生活者8例,4例為生育后發(fā)病診斷。臨床表現為痛經18例(58%),月經淋漓不盡7例(23%),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3例(10%),不孕癥就診2例(6%),常規(guī)體檢發(fā)現1例(3%)。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邁瑞DC-8、PHILIP IU22、HITACHI和SAMSUNG RS80A等超聲診斷儀,凸陣探頭頻率為1~5 MHz,線陣探頭頻率為7~12 MHz,腔內探頭頻率為3~11 MHz。經腹檢查時,患者適度膀胱充盈取仰臥位;經陰道檢查時,患者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探查子宮、陰道及雙側卵巢。陰道包塊患者同時探查雙側腎臟外形發(fā)育情況。超聲檢查發(fā)現陰道包塊時,需探查包塊與鄰近器官之間的緊密關系。在3個維度上測量腫塊的大小:d1、d2和d3,分別表示長度(縱向截面)、寬度(橫截面)和厚度(前后截面),使用以下公式計算陰道包塊的體積:V=0.52×d1×d2×d3。
根據Bian等的報道,將CVOS分為Ⅰ、Ⅱ及Ⅲ型[4-6]。Ⅰ型:一側陰道完全閉鎖,隔側子宮完全隔離,斜隔側陰道積血完全無法排出,即無孔斜隔型,也稱完全梗阻型斜隔;Ⅱ型:一側陰道不完全閉鎖,陰道斜隔上有小孔,隔后腔積血可滴出,稱為有孔斜隔型;Ⅲ型:一側陰道完全閉鎖,在兩側子宮頸之間或斜隔后腔與對側子宮頸之間存在瘺管,隔后腔積血可引流出體外,但引流不暢,稱為無孔斜隔合并子宮頸瘺管型。
1.3 手術方式 19例患者采用單純宮腔鏡手術方式,余12例均予以宮腔鏡及腹腔鏡聯合手術方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對于3種分型CVOS術前超聲估測陰道積液量的差異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且方差齊性的多組比較使用方差分析;不同年資醫(yī)師的術前超聲檢查的正確率差異分析,因n<40,故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典型與非典型組術前超聲圖像的對比分析 在本研究中,26例患者超聲檢查為雙子宮的納入典型組;其他納入非典型組(完全縱隔及雙角子宮),見圖1、圖2。典型組中3例合并其他子宮畸形,包括單角合并殘角、雙側單角、左側單角,非典型組0例;典型組均合并先天性單側腎臟缺如(見圖3),非典型組0例。典型組中5例合并附件并發(fā)癥,包括巧囊、卵巢漿液性囊腺瘤、輸卵管積水等;非典型組中有2例患者先天雙腎正常存在并且未合并其他子宮畸形及附件并發(fā)癥。
注:R-UT為右側宮體,L-UT為左側宮體,M為陰道囊性包塊。
圖2 26歲已婚,因“月經淋漓不盡數年”就診,經陰道矢狀切面的二維超聲圖,宮體及宮頸均可見一低回聲隔,術后診斷Ⅱ型陰道斜隔綜合征
注:SP為脾臟;RK為右腎。
2.2 CVOS臨床表現與聲像圖特征 31例患者術后分型與臨床表現、就診年齡距初潮時間及聲像圖特征詳見表1。3種分型的CVOS術前超聲估測陰道積液量的差異,Ⅱ型及Ⅲ型陰道斜隔術前超聲隔后腔積液量均較Ⅰ型少(見圖4),Ⅱ型與Ⅰ型2組之間相比較,Ⅲ型與Ⅰ型2組之間相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P值均<0.01。Ⅱ型及Ⅲ型兩者之間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不同分型斜隔的臨床表現、就診年齡距初潮時間及聲像圖特征(例)
注:**P <0.01;***P<0.001。
2.3 不同年資醫(yī)師之間術前超聲診斷正確率的差異 在本研究中,術前超聲診斷考慮陰道斜隔有20例,超聲診斷宮腔積液或陰道積液7例,余下診斷陰道畸形子宮畸形等。術后證實31例病患中,29例均存在隔后腔積液即陰道積液和或宮腔積液,4例病患合并盆腔囊性包塊(2例合并巧囊,1例合并卵巢漿液性囊腺瘤,1例合并輸卵管積水),另外,31例病患中,右側陰道斜隔17例(54.8%),其中16例合并右腎缺如;左側陰道斜隔14例(45.2%),其中13例合并左腎缺如。31例患者的診斷醫(yī)師分別有住院醫(yī)師、主治醫(yī)師及副主任醫(yī)師。術前超聲診斷陰道斜隔20例(64.5%,20/31),其中副主任醫(yī)師診斷12例,主治醫(yī)師診斷5例,住院醫(yī)師診斷3例,余下超聲診斷包括陰道積血、陰道包塊及子宮畸形等,見表2。運用Fisher確切概率法,3種年資診斷醫(yī)師的超聲診斷正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2)。
表2 不同年資的超聲診斷醫(yī)師的術前超聲診斷正確率
本研究納入的病例數較少,但其中納入5個非典型組病例(縱隔子宮或雙角子宮),并且有2例雙腎先天正常存在。另外,本研究中典型的CVOS存在合并其他子宮畸形的情況,并且附件并發(fā)癥相對非典型組較多見,這與陶霞等[6]研究相似。CVOS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與胚胎發(fā)育中副中腎管異常發(fā)育相關[7-10]。因此,典型CVOS的特征可能在非典型患者的臨床及超聲學檢查中缺乏,故需要臨床醫(yī)師及超聲醫(yī)師多維度檢查才能避免誤診及漏診。
Ⅰ型CVOS患者屬于完全梗阻型,癥狀較早出現,主要表現為月經初潮后進行性加重的痛經,Ⅱ型及Ⅲ型是不全梗阻型,故臨床癥狀不典型,發(fā)病相對較遲,并且部分隔后腔積液量少的情況下超聲多普勒聲像圖特征也不典型。近年,北京協和醫(yī)院又提出了第Ⅳ型的分類[11]:無孔斜隔,斜隔后子宮頸發(fā)育不良或閉鎖,隔側經血不能通過閉鎖的宮頸流出。本研究中Ⅰ型陰道斜隔主要臨床表現為痛經,Ⅱ型及Ⅲ型臨床表現則多樣化。本研究中Ⅰ型患者隔后腔積液量明顯比Ⅱ型及Ⅲ型積液量多,月經初潮2年內就診手術的病患20例,包括Ⅰ型16例和Ⅱ型4例,距月經初潮時間大于5年就診包括4例Ⅱ型及5例Ⅲ型。另外,Ⅰ型當中有13例存在宮腔積液合并陰道積液,而Ⅱ型中有7例是單純陰道積液。因此,超聲科醫(yī)師可以通過結合患者臨床表現、距月經初潮的時間、陰道和或宮腔積液量幫助超聲診斷陰道斜隔的分型,從而為臨床醫(yī)生的手術方式的選擇提供幫助,減輕患者的痛苦,避免術后復發(fā)等不良情況的發(fā)生。
超聲科醫(yī)師如果對CVOS疾病的了解及認識不足,很容易造成誤診、漏診。本研究中不同年資的醫(yī)師的診斷正確率是有明顯差異的,有著豐富經驗的超聲診斷醫(yī)師往往能及時正確診斷CVOS,并且通過經陰道超聲檢查再結合患者的多方面表現對CVOS進行分型。所以,醫(yī)師需要不斷地積累加深對該疾病的認知及自我總結,這對提高診斷正確率幫助較大。
綜上所述,典型的CVOS的超聲診斷率較高,另外還可以通過詢問患者病史、癥狀等情況協助診斷及分型,大多不易漏診,及時診斷及時治療,減少患者痛苦;然而非典型的CVOS超聲聲像圖缺少特異性超聲聲像圖支持,易漏診或延遲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