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實驗小學 趙艷枝
生活化教學的觀念在我國很早就有了,最早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明確提出的,其長期以來對我國的教育起著引導的作用,發(fā)揮著積極的影響。不論哪個學科的教學,理論永遠是為實踐服務的,所以學生在掌握大量理論的基礎上必須進行一定的實踐,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的準確性?,F(xiàn)在很多小學美術教學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搭建了理論和生活相聯(lián)系的橋梁。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有利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術的價值,而且有利于學生從美術的角度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就是把生活化教學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一種比較熟悉、輕松的教學氛圍中進行美術學習。
美術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在進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美術教學時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加深對美術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诿佬g學科的特點,尤其需要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這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會達到良好的效果。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以教材為依托,把教材知識和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用美術的思維去看待問題,開闊學生的思維方式。利用生活化的理念進行美術教學讓學生充分理解所有的藝術形式都是來自生活,但是經(jīng)過了加工其又高于生活。
小學美術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對美術教學來說有很大的必要性,以下進行具體的說明。
任何活動的開展要想獲得理想的效果必須激發(fā)活動參與者的興趣和學習的內驅力,美術教學也不例外。由于小學生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較少,因此其對美術理論性的東西不感興趣。為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化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地方入手,使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觀察到形象、直觀的畫面,促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更多的美,探索到美術給自己帶來的美好體驗。這樣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能感受到美術的趣味性,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美術學習,教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會有明顯的提升。
小學生正處于各種思維發(fā)展的活躍期,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向學生表明美術不僅表現(xiàn)生活,還需要借助生活理解美術相關內容。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可以采用戶外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培養(yǎng)細致的觀察能力以及敏銳的捕捉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農村美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自然萬物中感受教材中美術作品的靈感來源;城市美術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各種形狀的建筑對城市美化的作用,以美術的眼光欣賞城市建筑,使學生認識到城市建筑也和美術相關,加深對美術實用性的認識,豐富對美術內涵的認知,提高學生的美術思維能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
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獲得一種全新的美術學習體驗,給予學生一種更加真實、形象的學習感受。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對學生的感官形成一定的有效刺激,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教師可以對色彩進行分析讓學生感知作者的情感表達。比如,教師拿出一幅具體的畫,根據(jù)畫作所用色系是暖色還是冷色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這幅畫想表達的感情以及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對小學美術教學而言具有多重的作用。教師要認識到生活化教學模式在美術教學中的價值,并積極利用它最大化地提升美術教學價值。
很多美術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意義,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這種模式進行美術教學呢?筆者基于自身經(jīng)驗以及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離不開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比較感興趣的生活場景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提升美術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通過視頻或者圖片,將生活情境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教師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時要使學生易于感知。小學生較難理解抽象化的東西,所以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最好是具體、形象的,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比如,教師在進行《紙片插接》教學時,如果缺乏一定的情境,那么學生很難理解什么是紙片插接,如何進行紙片插接,紙片插接能插出什么造型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利用紙片插接出來的造型,并讓學生感受到用不同色彩的紙片插接出來的造型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這樣會讓學生對紙片插接有形象化的認識,有利于接下來的學習。教師還可以發(fā)給學生一些彩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進行插接,這樣學生也更愿意動手實踐。
在實際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把教學固定在課堂中進行,這樣的美術教學缺乏生機與活力,學生的美術練習也很枯燥無味,影響了學習效果。為改變以上狀況,美術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戶外活動,讓學生在動態(tài)、多彩的大自然中練習美術,在繪畫時能有鮮活的參照物,使畫出來的事物更有生命力。比如,教師在進行《家鄉(xiāng)變了樣》的教學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觀察美麗的家鄉(xiāng)。通過實地觀察,學生會真切地感受到家鄉(xiāng)現(xiàn)在的美好,然后在現(xiàn)場進行繪畫,把美麗的家鄉(xiāng)呈現(xiàn)在繪畫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認知表達家鄉(xiāng)的變化。學生完成畫作后教師要進行評價,并讓學生講解自己的畫作,從而深入理解繪畫,提升表達能力。教師要對各種類型的畫作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更加有信心進行美術學習。
美術是一種藝術的表達,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我們可以借助它美化我們的生活,增加生活的趣味。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利用一定的形式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有發(fā)揮美術才能的舞臺,使生活因為美術的點綴而更加美好。比如,教室的黑板報是學生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場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黑板報中加入一些美術元素,如用花邊做修飾,用美術字做裝飾等。這些美術元素的生活化運用使學生學有所用,提高了知識的實踐能力,同時也美化了校園生活。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美術元素布置自己的房間等。通過這些美術實踐,學生不僅增強了動手能力,還加深了對美術生活化的認知,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術的更多價值。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目前的教學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提升素養(yǎng)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