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亮
在鋼鐵生產領域當中,連鑄坯的類型較多,比如板坯、方坯、矩形坯、圓坯等。不同類型的坯,特點有所不同。以板坯為例,主要表現(xiàn)為截面寬、高比值大,主要用于板材軋制;對于方坯來說,主要表現(xiàn)為截面寬、高相等,或者無明顯差別,主要應用在型鋼、線材軋制等方面。在鋼鐵生產過程中,保證連鑄坯的質量至關重要。但是,從現(xiàn)狀來看,鋼鐵連鑄坯存在較為明顯的技術缺陷問題,比如:鐵水脫硫能力偏低、結晶系統(tǒng)有待完善、難以將高質量板坯生產出來。由此可見,為了提高連鑄坯質量,則有必要實施有效的技術改造策略。鑒于此,本文圍繞“鋼鐵提高連鑄坯質量的技術改造”展開分析探討價值意義顯著。
從鋼鐵生產層面分析,涉及的主要工作流程為煉鐵、煉鋼、軋鋼。其中,對于煉鋼來說,涵蓋了冶煉與澆鑄,在冶煉過程中,即利用冶煉技術,將化學指標合格、質量與相關要求相符的鋼水提煉出來。澆鑄則把提煉的鋼水通過鑄造工藝,鑄造為表面平整、致密、內部純凈的固體鋼坯。通過煉鋼工藝的實施,可將固體鋼坯產生出來,要想保證固體鋼坯的質量,則需確保澆鑄質量達標。在煉鋼期間,澆鑄為一大核心工序,若澆鑄期間存在操作失誤,或受到相關因素影響,使?jié)茶T未能達標,在此情況下,通過冶煉獲得的鋼水成品可能被廢棄,這樣便會造成資源損失。值得注意的是,與冶煉鋼水環(huán)節(jié)比較,澆鑄環(huán)節(jié)產生的損失明顯更大。
基于鋼鐵工業(yè)發(fā)展層面分析,鑄模法在鋼坯生產工作中應用廣泛,通過鑄模法的應用,將鋼錠生產出來之后,通過開坯,便使鋼坯有效生產出來。在生產過程中,需把鋼水向前期準備好的鐵坯當中注入,在冷卻以后,通過脫模處理,使鋼錠有效形成,進一步在開坯的基礎上,使鋼坯有效形成。處于整體生產期間,生產工序復雜程度高,且缺乏連貫性,效率偏低,再加上生產成本比較高,在此情況下便會使鋼鐵工業(yè)發(fā)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礙。
對于鋼鐵連鑄坯技術來說,其關鍵工序在于把鋼水朝不同形狀的水冷結晶器當中注入,使特定形狀要求的鋼坯有效形成。在連鑄坯技術的應用下,可突破傳統(tǒng)澆鑄工藝模式成本高的局限,使鋼鐵工業(y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此外,隨著連鑄坯技術的不斷進步及發(fā)展,使得鋼鐵連鑄坯在鋼鐵行業(yè)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且為冶金行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有效科學技術支持??傊B鑄坯技術在鋼鐵生產中的作用顯著,技術先進、成本低,可提高鋼鐵生產質量。因此,連鑄坯技術值得推廣及應用。
在上述分析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連鑄坯技術在鋼鐵生產中的作用顯著。但是,從現(xiàn)狀來看,鋼鐵連鑄坯技術應用過程中尚且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技術缺陷問題??偨Y起來,具體缺陷問題如下。
如長300mm、深2.5mm的縱裂紋在軋制板材上留下1125mm的分層缺陷??v裂紋嚴重時會造成拉漏和廢品。研究指出:縱裂紋發(fā)源于結晶器初生坯殼厚度的不均勻。作用于坯殼拉應力超過鋼的允許強度,在坯殼薄弱處產生應力集中導致斷裂,出結晶器后在二次冷卻區(qū)擴展。產生縱裂紋的原因有:水口與結晶器不對中而產生偏流沖刷凝固殼;保護渣熔化性能不良、液渣層過厚或過薄導致渣膜厚薄不均,使局部凝固 殼過薄。液渣層<10mm,縱裂紋明顯增加;結晶器液面波動。液面波動>10mm,縱裂發(fā)生幾率30%;鋼中S+P含量。鋼中S>0.02%,P>0.017%,鋼的高溫強度和塑性明顯降低,發(fā)生縱裂趨向增大;鋼中C在0.12%~0.17%,發(fā)生縱裂傾向增大。橫裂紋是位于鑄坯內弧表面振痕的波谷處,通常是隱藏看不見的。原因有:振痕太深是橫裂紋的發(fā)源地;鋼中Al、Nb含量增加,促使質點(AlN)在晶界沉淀,誘發(fā)橫裂紋;鑄坯在脆性溫度900℃~700℃矯直;二次冷卻太強。星狀裂紋一般發(fā)生在晶間的細小裂紋,呈星狀或網(wǎng)狀。通常是隱藏在氧化鐵皮之下難于發(fā)現(xiàn),經酸洗或噴丸后才出現(xiàn)在鑄坯表面。原因有:高溫鑄坯表面吸收了結晶器的銅,而銅變成液體再沿奧氏體晶界滲透所致;鑄坯表面鐵的選擇性氧化,使鋼中殘余元素(如Cu、Sn等)殘留在表面沿晶界滲透形成裂紋。
在鋼鐵生產企業(yè)當中,要想提升鋼鐵生產技術水平,其前提在于促進鐵水脫硫能力的提升。然而,長時間實踐背景下,通過技術升級改造,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鐵水脫硫能力的提升,但仍難以與鋼鐵生產企業(yè)的發(fā)展需求相符。與此同時,在節(jié)能降耗、綠色環(huán)保等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背景下,還需逐步提升鐵水脫硫技術工藝水平,才能夠使環(huán)保要求得到有效滿足。結合鋼鐵企業(yè)生產實踐工作發(fā)現(xiàn),采取優(yōu)質鐵水脫硫,有助于鋼材質量的提升,還有助于企業(yè)效益的提升。因此,針對目前鐵水脫硫能力偏低問題,需重視鐵水脫硫技術的引進及應用,在保證鋼鐵企業(yè)鋼材產品質量及銷售量提升的基礎上,帶動鋼鐵生產企業(yè)穩(wěn)步、可持續(xù)發(fā)展。
從現(xiàn)狀來看,國內選擇應用的結晶器系統(tǒng)通常<700mm,液面高度在600mm左右。然而,因國內鑄機缺少液面自動控制裝置,在振動裝置上也較為滯后,使得具體冶煉期間易出現(xiàn)振幅偏低或偏高的情況,再加上冷卻水量比較小,水縫設計缺乏合理性,在此情況下,便會使鑄坯的質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并使爐機匹配銜接、拉坯速度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并且,基于二次系統(tǒng)冷卻以后,國內鑄機儀表在可靠性方面較差,難以使二次冷卻閉環(huán)控制目標得到有效實現(xiàn)。此外,從目前來看,國內鑄機自動化設備較為滯后,信息化程度尚且有待提升,部分設備零部件訂購的難度很大,在難以及時修復或無法修復的情況下,則會大大影響機械的精密程度,使鑄機正常運行受阻,進一步使鑄坯的質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
對于全弧形鑄機來說,鑄坯內夾雜物分布不夠均衡,是非常明顯的一大缺陷。與此同時,還存在不容易上浮的缺陷,夾雜物聚集于內弧度1/4部位,鑄坯單點彎曲矯直,內部易產生裂紋。再加上內外弧冷卻缺乏均勻性,在此情況下會產生鑄坯中心偏析的現(xiàn)象。而在經濟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對鋼材質量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對于鑄坯當中夾雜物聚集,會對鋼材冶煉造成較大的影響。從現(xiàn)狀來看,西方發(fā)達國家熱衷應用直弧型鑄機,使直弧形鑄機處于鋼材冶煉當中的應用價值得到不斷提升。
需注意的是,處于冶煉期間,中間容量偏小。在此情況下,會造成鋼水停留的時間較短,使鋼水當中夾雜物、鋼液難以得到有效清除。在中間容量偏小的情況下,便會影響多爐澆鑄造成影響。期間,若換成大容量,則需適當降低拉胚的速度。而對于鋼水液面來說,一般在臨界高度澆鑄環(huán)節(jié)當中,在此情況下,易使鋼液殘渣形成。從國內來看,大容量澆鑄環(huán)節(jié)缺少鋼水下渣監(jiān)控技術的支持,使全過程鋼液澆鑄工藝難以有效實現(xiàn),從而使一定量的鋼材引發(fā)二次氧化的情況,使鋼材冶煉的純度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
結合相關計算公式,在坯的厚度為250mm的情況下,拉坯的速度為每分鐘1m,此時單點矯直變化為0.5%,并且此值屬于綜合應變允許值。因此,當鑄機澆鑄250mm厚的鑄坯情況下,需將拉速維持在每分鐘1m范圍內??紤]到帶液芯矯直得到有效防止,需設置偏低的拉坯速度,但在此情況下會造成鑄機和轉爐銜接匹配的難度大大增加,在轉爐達80t的情況下,顱機匹配問題便會顯著存在,在溫度難以合理控制的基礎上,便會使鑄坯的質量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進一步使鑄機運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受到影響。
為解決鋼鐵連鑄坯技術缺陷問題,需落實有效的改造策略。具體而言,鋼鐵連鑄坯技術改造策略具體如下。
為了提升鐵水脫硫能力,需對噴吹式脫硫站進行構建,結合鋼鐵企業(yè)的具體情況,通過全新的噴吹式脫硫站的構建,結合脫硫技術標準,確保脫硫之后鐵水含量能夠<0.01%。對于深脫硫任務來說,則由其他脫硫站負責。需注意的是,需選取價格低廉、無需特殊防護的氧化鈣(CaO)脫硫劑,如此可以使成本得到有效節(jié)省,并使鐵水脫硫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與此同時,還有必要進行機械攪拌式脫硫站的增設,以原有機械攪拌式脫硫技術為基礎,在逐步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確保能夠與現(xiàn)代鋼鐵冶煉技術發(fā)展相適應。并且,針對脫硫處理前后鐵水降溫情況,需合理科學控制好,與噴吹式處理方法比較,機械攪拌式脫硫站處理的效果更優(yōu),應用液壓式攪拌系統(tǒng)為國產機械設備,部分設備的零部件可以共用,在此情況下有助于建設成本的節(jié)省??傮w而言,在優(yōu)化建設脫硫站的基礎上,能夠降低建設成本,控制人力資源,使生產效率提升,進而確保鐵水脫硫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從鋼鐵連鑄技術提升角度考慮,優(yōu)化鑄機改造顯得非常重要。在鑄機改造過程中,需以企業(yè)整體規(guī)劃設計方案為依據(jù),分步驟,且按照一定計劃加以執(zhí)行。針對之前弧形板坯鑄機存在質量缺陷的條件下,需重視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及借鑒應用,進行全新板坯鑄機的構建,以此使鋼鐵冶煉技術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若選擇使用直弧形鑄機,需將生產、管理、改造資金等參數(shù)信息全面考慮在內,選擇使用成本節(jié)約、工程量少、可行性高的改造方案,并選取性能優(yōu)良的鑄機設備。以直弧型鑄機彎矯方式的選取為例,對于具備液芯彎曲矯直的直弧型板坯鑄機,在輥列設計一般有三種類型,即:①直弧型機,由日本研究設計,具有多點彎曲、多點矯直技術特點;②直弧型機,由奧鋼聯(lián)設計,具有漸近彎曲、連續(xù)矯直技術特點;③直弧型機,由康卡斯特研究設計,具有連續(xù)彎曲及矯直的特點。
目前,帶液芯彎矯理論豐富,使鑄坯內裂敏感的鑄坯兩相區(qū)變化控制技術獲得快速發(fā)展。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可知,鑄坯兩相區(qū)的整體應變大小會對鑄坯內部裂縫產生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對于整體應變值,需維持在較低的水平,比如普碳鋼整體應變便需維持在0.4%~0.5%范圍內。此外,對于直弧型鑄機,基于鑄流坯殼比較薄的情況下,在彎曲變形的影響下,會產生內部裂縫質量隱患問題。對此,可通過分節(jié)輥細輥密排連續(xù)彎曲的方式,使內部裂縫問題避免出現(xiàn)。處于改造期間,需合理科學應用現(xiàn)代化科學改造技術,通過連續(xù)布置的多點彎矯或連續(xù)(漸近)彎矯模式,以此確保鑄機優(yōu)化改造的成效得到全面提升。
基于改造期間,澆鑄平臺不發(fā)生變化,廠房允許時,需確保鑄機弧形半徑和直線段高度盡量大。通常,基本弧形半徑需>8m,直線段需<2m。在工藝技術方面,可選用鋼包-中間包鋼流用帶氬封的長水口保護與機械化操作技術模式,在應用鋼包水口下渣自動檢測技術的基礎上,配套鋼包加蓋裝置、中間包水口更換技術,并且需使冷卻水量、壓力適當增加,通過高振頻、小振幅振動技術的應用,或采取在線停機電動調寬技術等。此外,通過二次冷卻技術的應用,使動態(tài)控制目標得到有效實現(xiàn)。通過電磁攪拌裝置、多功能輥縫測量技術的應用,配合分節(jié)輥細輥密集排列方式,使鑄流導向輥列布置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對于改造為直弧型板坯鑄機之后,鑄坯質量要求為:①鑄坯合格率>99.8%,坯表面質量無清理率≥98%,鑄坯處于最終矯直點部位的表面溫度需≥900℃;②無中心線裂紋;③鑄坯厚度±2.5mm,寬度±0.5%;④翹曲度<4mm/m,側向彎曲≤4mm/m,中間包鋼水夾雜物去除率≥65%。
在鑄坯高溫加工以后,部分缺陷會自行消除,但部分缺陷在未能及時有效處理的基礎上,會發(fā)生變形。因此,為了提升連鑄坯內部質量,需做好鑄坯結構控制,對鑄坯中心等軸晶區(qū)適當擴大,對柱狀晶生長加以限制,以此使中心疏松與中心偏析得到有效減輕。與此同時,可利用鋼水低過熱度澆鑄技術、電磁攪拌技術,促進鑄坯質量的提升。通過二次冷卻優(yōu)化控制,基于二次冷卻區(qū)域范圍內,對二次冷卻水量分布采取計算機進行嚴格控制,確保矯直點表面溫度>900℃,并使鑄坯表面溫度能夠維持均勻分布狀態(tài)。此外,加強鑄坯受力和變形控制,由于二次冷卻受力、變形會產生裂縫質量隱患問題,因此需重視輥縫對中技術、壓縮澆鑄技術、彎曲矯直技術在其中的合理科學應用,進一步促進連鑄坯內部質量的全面提升。當然,還需合理控制液相穴鋼水流動,使夾雜物能夠快速上浮,在其分布均勻性得到有效維持的基礎上,使浸入式水口設計得到持續(xù)優(yōu)化。
對于軋制產品來說,其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連鑄坯表面裂紋的影響,比如:對于深2.5mm、300mm的縱裂紋,基于軋制板材當中留下的分層缺陷可達到1125mm。在裂紋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易導致產品拉漏,甚至是報廢。從縱裂紋發(fā)生的原因層面分析,主要由結晶器彎月面初生坯殼厚度非均勻性引發(fā),在坯殼拉應力比鋼的強度大的情況下,便會基于地殼薄弱部位使應力集中形成,進一步引發(fā)斷裂質量隱患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結晶器液面產生波動的情況下,便會引發(fā)縱裂。若液面波動>10mm,縱裂產生的可能性>30%,結晶器和水口存在差異,便會導致偏流,使凝固殼被沖刷。而對于保護渣來說,在未完全熔化的情況下,液渣層偏厚或者偏薄,均會導致渣膜厚度存在差異,使局部凝固殼比較薄,在液渣層<10mm的情況下,縱裂紋便會顯著加大。
根據(jù)上述問題,需做好縱裂的保護,一方面對于結晶器和水口來說,需對中,將結晶器液面波動穩(wěn)定在±10mm;同時,確保結晶器錐度的準確性及適宜性。另一方面,結晶器和二次冷卻區(qū)上部對弧需準確,需利用熱頂結晶器,即基于彎月面區(qū)75mm銅板內,將不銹鋼等導熱性差的材料鑲入,使彎月面區(qū)熱流降低50%~70%,使坯殼收縮得到有效延緩,并使凹陷有效減輕,進一步使縱裂的發(fā)生得到最大限度控制。
綜上所述,連鑄坯技術在鋼鐵生產中的作用顯著,有助于鋼鐵生產工作質量的提升,可控制生產作業(yè)成本。但是,從現(xiàn)狀來看,鋼鐵連鑄坯技術仍存在一些缺陷問題。因此,需提升鐵水脫硫能力水平,優(yōu)化鑄機改造,并對鑄機參數(shù)進行合理設置,提升連鑄坯內部質量等??傊?,相信從以上方面做好,鋼鐵連鑄坯技術改造效果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進一步為鋼鐵連鑄坯產品質量的提升提供充分有效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