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睿
(張哲睿/魯迅美術學院建筑藝術設計學院)
隨著社會行為中社會空間被出售、草根文化被重視、公共空間被侵占等現象的出現,人們對空間體驗要求不再是單一層面和單一利益??臻g設計所面臨的矛盾不再僅僅是狹義美學層面上的矛盾,社會、經濟、政治等其他層面的矛盾已經成為空間設計中無法忽視的因素。在社會發(fā)展多元化的今天,不同的空間體驗需求、體驗方式和體驗者社會定位都會直接導致環(huán)境空間體驗核心利益不同,甚至互相矛盾。其中有資本核心利益與社會責任間的矛盾;設計理念與純視覺愉悅的形式語言間的矛盾;惡化的環(huán)境空間現狀與人類社會行為準則間的矛盾等。
環(huán)境心理學的起源在于建筑環(huán)境對人類行為和心理的影響,其研究目的是提高個體生活質量,有效解決實際環(huán)境問題。在解決涉及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問題時,在個人居住空間中有一個人性化的模型,能夠預測人類將對什么樣的環(huán)境做出良好的反應。該模型可以幫助設計、管理、保護和或恢復環(huán)境,以增強合理行為。
“治愈系”環(huán)境設計可分為兩個研究切入點:一個是以Clare Cooper Marcus(克萊爾·庫伯·馬庫斯)為代表的療愈景觀,主要應用方向是醫(yī)療空間;另一個是作為美國建筑師協會和國際室內設計師協會的薩利·奧古斯丁一直以來在研究場所科學與設計實踐“脫節(jié)”的現象?!爸斡怠备拍钤趪庵笇竦尼t(yī)療治愈或生命科學等。在國內,王曉博和李金鳳從景觀所在的場所和使用者兩個角度對治愈性景觀進行了分類。此外,針對近年來出現根據特定類型病人(如燒傷、癌癥、艾滋等)的需求所設計的康復花園,張文英將療愈環(huán)境分為兩個屬性:消極(Passive)與積極(Positive),總結了療愈環(huán)境在這兩種不同屬性下的行為活動。
“治愈系”并不是一種具體的設計風格和專業(yè)名詞,關于其研究文獻資料豐富。例如,論文《基于情感需求的室內環(huán)境設計研究》非常系統(tǒng)地分析了不同環(huán)境特征對應的不同情感需求,作者通過調研、案例分析、問卷等方式對空間因素的重要度進行分析,系統(tǒng)地總結了設計方法;徐磊青編著的《人體工程學與環(huán)境行為學》中提到人對環(huán)境的需要及環(huán)境的意義,以及通過人機工程學的改善提高環(huán)境的舒適度與效能;《建筑空間環(huán)境與行為》中描述了行為對空間的影響,從需求行為、心理行為和文化行為三個方面闡述了行為與空間的交互關系。
治愈性空間設計過程就是調和多方利益團體矛盾的過程。基于空間不同的使用需求及目的,各利益團體對空間形態(tài)、材料、功能、形式美感等不同的認知與需求,都將對以環(huán)境空間為載體的社會行為產生直接影響。現今,我國治愈性空間設計是以資本為基礎,資本擁有者、投資者致力于空間為經濟利益最大化提供必要條件,資本擁有者、投資者的核心利益難以違背,治愈性空間體驗者更多關注的是空間體驗的社會公共訴求。不同利益團體追逐空間利益(為利益而無序、矛盾的利用空間),各方關系的考量、權衡和滿足成為焦點。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實現資本核心利益的同時,還要利用空間、動線、功能、材料等合理、有效的設計,考慮其他利益團體對環(huán)境空間的利益需求。在空間設計中通過對空間內不同利益團體間矛盾的調和,追求利益空間(為利益共存而組織、創(chuàng)造空間)是本研究的現實意義所在。
環(huán)境心理學是研究環(huán)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系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又稱人類生態(tài)學或生態(tài)心理學。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雖然包括社會環(huán)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環(huán)境,包括噪音、擁擠、空氣質量、溫度、建筑設計、個人空間等。環(huán)境心理學是從工程心理學或工效學發(fā)展而來的。工程心理學是研究人與工作、人與工具之間的關系,把這種關系推而廣之,即成為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環(huán)境心理學之所以會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應用研究領域,是因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社會環(huán)境中人的行為。而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來看,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是統(tǒng)一的,二者都對行為產生重要影響。雖然有關環(huán)境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們的重視,但環(huán)境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還是20 世紀60 年代以后的事情。
1.心理環(huán)境
心理環(huán)境療愈功能是由人類情感的相關效應所產生的,被歸類為“治愈系”,目的在于調節(jié)身體癥狀和心理癥狀,空間設計也將秉承以人為本的情感設計。治愈系空間設計通過刺激人的五個感官知覺神經,借助動作的本體感知,達到舒適性和療愈性的需求,對人的心理和身體都有影響。
2.心理距離
心理距離由瑞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布洛(Edward Bullongh,1880—1934 年)提出。布洛在批判傳統(tǒng)美學拘泥于美的客觀性的基礎上,專注于由對藝術品的觀賞而生的心理效應——審美意識或態(tài)度,于是提出了“心理距離說”。布洛對傳統(tǒng)的“距離”概念加以否定,這種概念通常在藝術上指“空間距離”——觀賞者與藝術品之間的實際空間距離。而美學距離是一種“心理距離”——即介于我們自身和那些作為我們感動的根源或媒介的對象之間的距離。
布洛的“心理距離說”指出了人的審美活動和人的現實活動之間的本質區(qū)別;強調審美活動中的普遍差異性,為審美活動的獨特性和非規(guī)律性尋找理論根據。他將西方主觀論美學的各派學說加以重新融合,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一定借鑒價值。
3.從物理到心理知覺
生理知覺是因為居住者對物體產生的心理情感,大多通過眼睛看或者皮膚接觸。因此,在家居景觀設計中,設計者需要時刻緊密關注居住者的喜好,確保居住者在治愈性空間中能夠舒適地進行活動。治愈性空間的設計應從生態(tài)設計的本質出發(fā),在自然形式的線條和布局中使人造景觀更好地融入自然景觀中,抽取大自然的精髓元素,并對其進行再設計,類比自然,卻超出自然。
通過對西方理論研究成果的梳理和研究,加上對已有實例的分析可知,“治愈系”環(huán)境所要創(chuàng)造的不單是健康的自然養(yǎng)病環(huán)境,還是生理、心理的治愈景觀。治愈性空間設計的概念范疇包括以下幾點:(1)可提供一個有效的給個體或群體活動的場所;(2)讓人有參與感的場所;(3)可以調整全天節(jié)奏的環(huán)境;(4)可以提升幸福感和親密度的環(huán)境;(5)刺激身體運動的場所;(6)降低壓力,減輕病人痛苦,提升全面健康的環(huán)境。
治愈性空間設計是依據人的行為與經驗、人工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一門整體性學科。設計者在設計中可以運用植物景觀進行布景,如木蘭、櫻花和木棉等在鮮花盛開的時候,并沒有綠葉,有一種飄逸的感覺,在綠植設計中配以藍天和白云等,這種映襯下可以形成更好的表達效果。環(huán)境與心理的重要關系為景觀設計中環(huán)境心理學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能夠直接使人們從中受益,產生治愈性效果。
環(huán)境應激理論與人性化設計注重環(huán)境的使用主體——人。治愈性景觀設計是一種有生命力的設計,但是這種設計首先需要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其次是滿足人們在藝術審美等方面的需求??偠灾斡栽O計需要保證使用者在感受景觀魅力的同時,也可以感受設計的藝術生命力,突出景觀生態(tài)個性、藝術個性,以及景觀循環(huán)個性的設計和構思等。
治愈性家庭居住空間設計方法不應拘泥于某種特定的風格,而要因人而異。治愈系室內設計主要通過視覺設計,讓居住者緩解壓力。現代醫(yī)療實踐證明,在藍色的燈光下,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痛苦能夠得到減輕;紫色可以減弱偏頭疼;綠色有利于預防近視等。設計者要充分利用空間造型的多樣性,結合燈光、材質、色彩、陳設等元素,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室內空間。
聽覺的信息在接收量上遠遠比不上視覺。對一般人來說,聽覺僅作為語言交往、輔助視覺體驗環(huán)境的手段。從降低家庭居住空間噪音的角度來說,在日常居住空間的環(huán)境中,設計者不僅可以利用各種隔音材料降低家庭居住空間噪音,還可以利用舒緩的音樂,優(yōu)化使用者對日常居住空間場所的使用體驗。例如,在家居環(huán)境中播放治愈性的音樂,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噪音,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人的心靈。
不同的顏色會對人的心理和情緒產生不同影響。暖色有紅色、橙色等,容易讓人感覺溫暖和興奮,產生沖動的情緒;而藍色、綠色等屬于冷色系,容易讓人產生冰冷的感覺,使人平靜。需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明度不宜太低,因為明快的色彩也會使人的心情更加陽光。設計者在設計中可以淺粉色調、淺灰色調為主,其中白色和原木色搭配的北歐風格是不錯的選擇,會讓人感覺明快、純凈。
1.光線細節(jié)
燈光在室內設計中占據重要地位,光線的運用可以讓整個空間靈動起來。在現代設計中,合理運用光線對營造空間氛圍有重要作用。光線可以調節(jié)人的心理。調查顯示,有時燈光過于明亮,會讓人保持精神緊張的狀態(tài)。所以室內燈光的設置主要遵循“廳明室暗”的原則,在客廳和廚房設置較為明亮的燈光,在臥室設置較為柔和的燈光,并注重燈帶的運用,同時考慮天花板、地板、墻壁的反光和整體色調。
2.材質細節(jié)
一般情況下,室內設計運用的材質大致分為天然材質和人工材質。其中,天然材質會讓居住者感受到原生態(tài)的氛圍;人工材質可以使其改變原有的質感或肌理,更加精致。室內中不同材料的運用,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使人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情感。
3.提升家庭居住空間使用的流暢性
家居空間的陳設主要分為功能性陳設和裝飾性陳設兩大類。在功能性陳設中,家具陳設占有較大比例。在家具的選擇上,設計者要讓居住者感到家的溫暖、隨性,無須奢華的外觀,重要的是讓居住者的心情可以在使用時得到放松。在床品和織物的選擇上,盡量使用蓬松、柔軟的材質,以增強親和力,使人在使用過程中充滿安全感和溫暖感。生活器皿可以根據居住者的狀態(tài)選取,向往大自然可選用木材、竹編、陶瓷等器皿,向往現代感可選用塑料、玻璃、金屬等材質的器皿。裝飾性陳設主要有工藝品、盆栽花卉類的植物和觀賞動物。在任何治愈系空間中都需要一些有趣味性的工藝品增強臺面和整體氛圍的豐富性,也需要綠色植物與鮮花帶來生機,提高空氣質量。觀賞動物主要為鳥類、魚類,它們大多有色彩斑斕的外觀,有利于居住者獲得身心的愉悅。
“治愈系”環(huán)境的概念和延伸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重要問題。我國對帶有治愈功能的景觀研究還在起步階段,國外對此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研究成果,因此,將國外的前沿成果引進并與中國實際情況結合,探索適合中國的“治愈系”環(huán)境之路是時代需求。本文針對具體人群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拓展,目前老齡化嚴重,對于適合他們的“治愈系”景觀還沒有形成體系,未來相信會設計出更適合他們居住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