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電影,有五種“武器”。
為什么有的電影能讓觀眾一口氣看完,有的則讓觀眾覺得坐立難安?
關鍵就是“鉤子”。
好看的電影都有一個“大鉤子”,從頭貫穿到尾,用強烈的懸念和張力把觀眾釘在座位上。同時不斷拋出“小鉤子”,時時把觀眾的興趣釣起來。
看幾部電影的“開場小鉤子”:
《黑客帝國》——一個黑衣女人360 度凌空旋轉(zhuǎn)踢翻一群警察,又在一群黑衣人追逐下擺脫地心引力在高樓之間跳躍,最后通過一臺電話消失——前所未見的動作設計、鏡頭設計,觀眾目瞪口呆吞下這個“鉤子”。
整部電影的“大鉤子”也十分吸引人:尼奧是不是救世主?
為了得到這個答案,我們愿意跟隨主人公一直冒險到底。
《黑暗騎士》——一棟大廈的玻璃幕墻突然爆裂,從這一秒鐘開始一直到小丑摘下面具,觀眾一直被吸引得死死的。
這個“開場小鉤子”同時把“大鉤子”也帶了出來:當蝙蝠俠遇到小丑這個最強對手,會發(fā)生什么?
《釜山行》——一頭撞死的鹿復活了,兩只眼睛變成詭異的白色。發(fā)生了什么?
故事正式展開后,“大鉤子”出現(xiàn)了:這幾個人誰能在滿是喪尸的高鐵上活下來?
這個懸念把觀眾死死按在了座位上,提心吊膽看到最后一分鐘。
《你的名字》——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的聲音交叉切換,卻嚴絲合縫,發(fā)生了什么?
“大鉤子”也很巧妙:互換身體的男生和女生,會發(fā)生什么?
“鉤子”過硬的電影,會讓觀眾舍不得錯過每一秒,即使臨時有事沒看完,也會時時記掛在心,撓心撓肺,想趕緊找時間把它看完。
“鉤子”很重要,但“鉤子”能不能處理好,要看“弧線”。
“弧線”有兩條,一條是故事弧線,一條是人物弧線。
故事弧線,就是看故事的起伏和逆轉(zhuǎn)程度有多大。
最好的故事弧線是一波剛起,墜入谷底,下一波升得更高,又墜入更深谷底,總之就是升得一波更比一波高,墜得一次更比一次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絕處偏又逢生。
《釜山行》的故事弧線就像心跳曲線:一次次讓幸存者獲得希望,又一次次把他們推入絕望,觀眾的心情始終隨著故事推進起起落落。
《你的名字》故事弧線更為特別:前半部分都是在相對舒緩的弧線上起伏,突然之間,隨著流星墜落,整條弧線成直線陡峭下降,整個故事像脫軌的列車狂奔,觀眾也睜大了眼睛。
請記?。汗适禄【€就像心電圖,當它變成直線,故事就完蛋了。
人物弧線,就是看人物會不會“剝落”。
所謂“剝落”,就是電影開始時的那個人,到電影結(jié)束,他會變成“另一個人”。他的面具、他原來的某一部分,像蛻皮一樣剝落了。他可能變成了自己的“對立面”,可能變成了一個“新人”,可能“黑化”,可能“洗白”,可能“涅槃”,可能“殘缺”,可能“補全”——總之他不再是電影開始時的自己。
尼奧從一個白領,變成了救世主(《黑客帝國》)
蝙蝠俠從一個英雄,變成了逃犯(《黑暗騎士》)
麥克從一個軍人,變成了黑手黨(《教父》)
拉莫塔從一個拳王,變成了說脫口秀的胖子(《憤怒的公?!罚?/p>
安迪從一個囚犯,變成了自由人(《肖申克的救贖》)
小米從一只老鼠,變成了廚神(《料理鼠王》)
至尊寶從一個山賊,變成了孫悟空(《大話西游》)
……
與人物弧線相對應,有一個“高光時刻”。這一個時刻人物弧線上閃射出強光,映亮了整個人物形象。
尼奧死而復生的“子彈時間”
安迪在滂沱大雨中展開雙臂
至尊寶戴上緊箍圈
……
一部電影的張力,就是在用故事一錘又一錘地砸碎主人公身上的外殼,暴露出他真實的內(nèi)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