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杰 周希艷
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趙顯杰周希艷
(山東省萊西市農業(yè)農村局山東萊西266600)
為了保障萊西市小麥種植產業(yè)的現(xiàn)代化、規(guī)?;?、產業(yè)化、健康化、可持續(xù)化發(fā)展,有必要推廣科學且符合地方實際情況的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以先進技術、規(guī)范種植管理操作等保障優(yōu)質高產的實現(xiàn)。文章圍繞科學選種、種子處理、地塊整理、適期適量播種、田間管理以及病蟲害防治等,就具體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進行了明確和規(guī)范,提出在實踐中采取科學技術措施落實相應的栽培工作,能夠推動小麥種植生產實現(xiàn)高產高效。
萊西市;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小麥是山東省萊西市的重要農作物。據統(tǒng)計,2021年,萊西市收小麥65.72萬畝。為確保夏糧豐產,萊西市各級各部門扎實做好春耕田管、重大病蟲害防控等工作,積極探索和應用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在地方農業(yè)部門的規(guī)劃、指導和監(jiān)管下,萊西市小麥種植產業(yè)在近年來蓬勃發(fā)展,同時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方案與規(guī)劃也得以完善和大力推廣,能夠實現(xiàn)小麥糧食產量提升、小麥質量保障及農村經濟發(fā)展,為整個產業(yè)的健康、綠色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想要實現(xiàn)小麥綠色高產栽培,合適的種子可謂是奠基所在。一方面,種子本身的質量與特性會影響小麥生長質量;另一方面,種子品種與特性是否符合地方農業(yè)生產條件將會直接影響小麥種植的實際產量和質量。故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應當同時從小麥本身和地方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量,盡量選擇最合適的品種以保障小麥種植實現(xiàn)優(yōu)質高產。首先,從小麥自身的情況來看,應當優(yōu)先選擇抗倒伏、抗病性良好的品種,且確保小麥品種具有產量高、質量好的基礎特性。其次,從地方種植條件和需求的層面看,需以因地制宜作為基礎原則,綜合考慮地方土地、光照、降水、溫度及農業(yè)種植制度等因素,合理選擇最適宜的小麥品種[1]。萊西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具有光照充足、降水量偏少的特性,而且在往年的種植經驗中地方小麥很容易爆發(fā)小麥白粉病、紋枯病、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地方農業(yè)部門在選擇與推廣合適的小麥品種時,需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并基于相應的小麥品種試驗結果等,優(yōu)選耐旱、抗倒伏、抗病性良好的品種并加以推廣。而廣大種植戶則需要以省市推薦的優(yōu)質品種作為小麥品種選擇的關鍵依據和參考,盡量從中優(yōu)選適合的品種進行栽培種植。其中,濟麥22號、濱州402、山東20號、煙農1212、青豐1號等品種均為符合萊西市小麥種植需求的優(yōu)質品種,值得在生產實踐中大力推廣與應用。
在選定栽培種植所需的小麥品種后,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小麥種子的處理,從而確保種子質量完全符合實際生產需求,為小麥種植實現(xiàn)優(yōu)質高產奠定良好基礎。
首先,需要落實種子篩選工作。種子本身質量是否符合栽培種植需要,將直接決定其成活率和小麥生長結果情況,故需對種子進行嚴格篩選。(1)在具有合法種子生產經營資質的企業(yè)或銷售商處購買種子,不得貪圖便宜而從沒有相關許可證以及營業(yè)執(zhí)照的非法單位、街邊小販等處購買種子。(2)確保種子包裝完整且注明質量指標、生產日期、栽培要點、銷售單位及其地址電話等關鍵信息。(3)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篩選,將其中的小粒、破粒、草籽、雜物及帶有病蟲的籽粒剔除,盡可能保障待播種用的種子具有籽粒大小整齊均勻、無病蟲等基本特征。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麥播種的成活率,也能為最終優(yōu)質高產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值得注意的是,在篩選小麥種子時,應當合理選用篩選機械,保障篩選質量,以免因為篩選機械本身功能與質量不達標或者機械設備操作不合理而導致的種子質量問題。
其次,需要進行種子包衣或浸種拌種處理。種子包衣是以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經規(guī)范包衣處理后的種子通常具有發(fā)芽率高、發(fā)芽勢強、苗期病蟲害輕等優(yōu)勢,但相應的種植生產成本較高[2]。在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時,應根據實際需求合理配置種衣劑。且基于殺蟲、防病及補充微肥等不同目的,常需要采取不同的種衣劑配方??傮w來看,種衣劑包含農藥、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吸水劑、增氧劑及成膜劑等。在進行包衣處理時,應先將種子洗凈晾干并放入容器中,然后按照比例加入適量的種衣劑,一邊倒入種衣劑一邊進行攪拌,直到種衣劑在種子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細致的薄膜,即可取出晾干。對小麥種子進行拌種或者浸種處理,能有效殺滅潛伏于種子內外的病菌,起到良好的地下害蟲防治作用,進而促進小麥的健康生長。而且利用植物生長劑進行拌種和浸種,還能有效促進小麥出苗,提高出苗率并培養(yǎng)壯苗。根據實際拌種、浸種需求,調制好相應的藥劑溶液,并將藥劑溶液加入適量的小麥種子之中進行均勻攪拌或者浸泡。其中,拌種主要應用于害蟲防治,如利用0.05%的稀土和ZnSO4進行拌種,能夠很好地預防小麥生理病害。而浸種則主要適用于各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如以0.5%的矮壯素溶劑2 000倍液進行小麥浸種,并在浸泡6 h~12 h后取出晾干,可有效提高小麥種子的出苗率,促進麥苗健康生長。
地塊對小麥播種和生長的影響較大。一方面,不同地塊的土壤墑情存在一定差異,能提供的土壤養(yǎng)分、水分及空氣等均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不同地塊的灌溉條件、光照條件及地勢等也存在一定差異,且地塊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小麥種植生產中的病蟲害感染與防治。因此,在萊西市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中,需合理落實地塊整理工作。由于萊西市種植的多數小麥品種具有耐旱性強、耐貧瘠、怕洪澇、不喜積水等特性,故在選擇地塊時盡量避開洼地、沙土壤等地塊,盡量選擇地勢平坦、土壤有機質含量高、排水性能好、土質疏松的地塊,進而為小麥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另外,需要考慮的一點是輪作制度對小麥種植地塊選擇的影響。如果采取連作模式,小麥產量會因為土壤中營養(yǎng)及水分的流失而受到影響,同時小麥種子和植株感染病蟲害的概率增加,不利于優(yōu)質高產的實現(xiàn)。因此,在地塊選擇方面,應當以科學輪作制度作為基礎,盡量選擇前茬作物為馬鈴薯、花生、大豆等的地塊作為小麥種植地塊[3]。
在選定地塊之后,需及時落實相應的整地工作,通常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需要立即整地。在整地時合理利用農機設備,以精耕細作作為基本要求,確保種地后土壤具有良好的土壤疏透性與墑情。配合整地往往需要施用基肥,通常以腐熟農家肥為主,以化肥為輔,少量施用微肥,從而改善土壤肥力并促進小麥良好生產。其中,化肥主要施用氮、磷、鉀肥,也可施用復合肥?;实氖┯昧繎敻鶕寥阑A肥力和產量水平來確定,通常每畝地需要施用腐熟農家肥5 000 kg、純氮13 kg~15 kg、P2O56 kg~8 kg、K2O 9 kg~11 kg或KCl 18 kg~22.5 kg,且每隔一年可以施用ZnSO41 kg~1.5 kg作為微肥來進一步改善小麥播種和生產情況。在使用復合肥代替磷肥和鉀肥的情況下,通??刹扇∶慨€施三元復合肥50 kg的方式來合理控制施肥效果?;实氖┯脩斀Y合深耕進行,這樣可以確保肥料被土壤整個耕層所吸收,進而適應小麥不同生長時期根系的土壤營養(yǎng)吸收需求。在施用磷肥時,可將其和優(yōu)質有機肥料混合堆漚后集中施用,從而防止磷被土壤固定,切實提高肥效。
適期播種與適量播種是保障播種科學性和促進小麥健康、良好生長的要點所在。
適期播種能夠為小麥生長提供良好的溫度、光照及降水等,有效規(guī)避早播或晚播造成的危害。若小麥播種過早,可能會因為嚴重的冬前凍害影響發(fā)芽及植株生長;若小麥播種過晚,則會導致小麥植株因營養(yǎng)成分不足而分蘗較少,幼苗瘦弱,難以抵抗冬季嚴寒,相應的產量與質量也會大受影響。在萊西市進行小麥播種,需要根據地方氣候條件合理選擇播期,通常以9月底至10月上旬這段時間作為最佳播期。
為了實現(xiàn)綠色高產高效播種,在小麥播種時需采取精量播種方法,對播量進行合理控制。根據所選田地的土壤肥力條件及播種期確定小麥基本苗數量,通常高產田應當適當減少基本苗數。而對于播種量的確定,需結合播種苗數、種子發(fā)芽率等進行計算,萊西市小麥畝播量通常為7.5 kg。在進行小麥播種時使用合適的播種機,在播種過程中嚴格、規(guī)范操作播種機并確保播行平直、下籽均勻、深淺一致、覆土良好、行距穩(wěn)定,具體的行距與播深則通常分別設置為18 cm~25 cm和3 cm~5 cm,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與控制[4]。
在小麥播種之后,應當科學落實田間管理工作,根據小麥生長特性劃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為冬前管理階段。萊西市小麥播種時間在9月下旬到10月初,而冬小麥生長時期約為8個月,故在栽培種植過程中需考慮小麥過冬問題。在小麥出苗后,種植人員要及時落實查苗補苗工作,發(fā)現(xiàn)田間存在缺苗或者麥苗長勢不佳等情況后需及時補苗。要么選用同期播種的優(yōu)質苗移栽補苗,要么直接進行播種補苗。在直接播種補苗時可于播前在土地上澆溫水,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小麥出苗速度,避免出現(xiàn)補苗生長明顯滯后于其他麥苗的情況。小麥冬前追肥通常和澆越冬水配合進行,但在施肥時需根據弱苗和壯苗的差別適當調整追肥澆水時間。其中,弱苗一般在每年的11月末進行追肥澆水,壯苗則要在每年的12月初土地大凍前追肥澆水。在冬前,小麥生長至三葉期時,應當及時進行除草,否則大量雜草會和小麥爭奪土壤肥力、水分等,影響小麥正常生長。在種植面積較小的田地,可以采取人工除草方式;而在種植面積較大的田地,則需要根據雜草類型合理選用除草藥劑進行防治。另外,在冬前還需要壓碎土坷垃來彌補地表裂縫,從而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與溫度流失,以免發(fā)生凍苗問題,有效促進優(yōu)質高產目標的實現(xiàn)。
第二階段為春季管理階段。冬季結束之后,應當在地溫逐漸升高的過程中采取合理手段進行鎮(zhèn)壓,以免溫差過大影響麥苗生長。在小麥拔節(jié)初期需要追施尿素,并配合澆水進行。且弱苗田需要在早春土壤表層化凍2 cm后及時進行劃鋤,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土壤溫度,有利于麥苗生長[5]。
第三階段為生長期管理階段。在小麥生長期,需要基于小麥不同生長階段采取合理措施加強肥水管理。在小麥進入拔節(jié)期后,應當根據田間肥水情況和小麥長勢判斷是否需要施肥和澆水。而在小麥進入揚花期后,則需要大量追肥補水。因為這一階段小麥生長較快,需要大量養(yǎng)分,必須及時補充肥水。
在小麥綠色高產栽培中,為了有效實現(xiàn)綠色化栽培目標,應盡量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以免化學藥物對小麥及周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在實踐中,需遵循以預防為主,綜合應用多種防治手段這一基本原則,具體要根據地方小麥病蟲害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防治。在綠色化的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大力推廣和應用農業(yè)、物理、生物等不會影響與破壞環(huán)境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其中,農業(yè)防治手段主要體現(xiàn)在科學施用肥水、合理控制播期與播量、及時進行翻耕與除草等方面,通過改善小麥栽培和生長的光、溫、水、肥條件,促進小麥良好生長,并強化對病蟲害的有效抵抗,同時減少病原菌、害蟲幼蟲的數量。而物理防治手段則主要體現(xiàn)在及時拔除病苗并進行合理處理、使用誘蟲燈等方面,能夠基于物理特性改善防治效果。生物防治手段,則主要表現(xiàn)在保護害蟲天敵、使用生物農藥等方面。生物農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zhèn)鹘y(tǒng)化學農藥,起到良好病蟲害防治效果,同時,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與破壞。不過目前生物農藥的發(fā)展與應用水平還較低,尚需通過高水平科研、大力推廣及長期的實踐與探索作為支撐,才能逐步取得良好成效。在病蟲害較嚴重的情況下,也可針對主要病蟲害制定相應的化學防治措施,注意要對化學藥劑的品類、規(guī)格、用量、使用方法等進行嚴格規(guī)范,在保障病蟲害防治實效的同時,以免過量、錯誤使用化學藥劑,給小麥生長乃至周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影響與破壞。
近年來,萊西市大力推廣“一噴三防”技術,即于小麥生長后期將殺菌劑、殺蟲劑及葉面肥等一起噴施,從而起到防病害、防蟲害、防干熱風、抗倒增粒促重等作用。針對萊西市小麥常見病蟲害,“一噴三防”主要使用吡蟲啉、戊唑醇、氨基酸水溶性肥(或微量元素水溶性肥)。在5月中旬到5月底期間,可以噴施吡蟲啉、戊唑醇、氨基酸水溶性肥等的混合溶液。在噴藥時應當避開風雨天氣,結合天氣預報合理安排噴施時間,而且盡量在晴天的上午9時—11時或下午4時以后進行噴施。在噴施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農藥使用安全操作規(guī)程,同時做好人員防護工作與施藥器械清潔工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鎮(zhèn)、村應當積極組織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在降低用藥成本與生產用工的同時保障用藥質量,確?!耙粐娙馈睂嵭А?/p>
針對常見病蟲害進行防治時,還需要將相關理論知識及往年生產經驗相結合,靈活采取多樣化的手段進行防治。尤其要對化學防治方案進行科學設置,從而保障防治有效性并避免對小麥植株和周圍環(huán)境等造成負面影響。萊西市小麥種植生產中的常見病蟲害包括小麥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蟲等。其中,小麥條銹病的防治應當于小麥拔節(jié)期至孕穗期這段時間加強觀察,一旦發(fā)現(xiàn)病葉普遍率超過2%,應及時噴施20%三唑酮乳油或者12.5%特普唑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2 0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2 000倍液。每隔7 d~10 d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次~3次即可;小麥白粉病防治可噴施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0倍液~500倍液或者12.5%烯唑醇乳油1 500倍液~2 000倍液,而且需要嚴格控制用量,以免小麥植株貪青晚熟;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可于小麥抽穗期噴施28%井岡霉素·多菌靈懸浮劑500倍液~600倍液,于小麥揚花期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0倍液,并對發(fā)病嚴重的麥田于小麥灌漿初期噴施25%戊唑醇乳油600倍液~800倍液;小麥蚜蟲的防治可于小麥氧化末期至灌漿初期這段時間噴施2.5%保德乳油2 5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而且需要合理安排、輪換用藥,以免長期單一用藥使麥蚜產生抗藥性。
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的規(guī)范和推廣應用,是推動萊西市小麥種植產業(yè)健康、良好、長遠發(fā)展的關鍵動力與保障。地方政府與農業(yè)部門需要對小麥綠色高產栽培技術進行規(guī)范,形成標準化的方案,并著力落實相應的推廣工作,加強監(jiān)督管理,保障廣大種植戶能夠在生產實踐中嚴格遵照相應的方案與規(guī)范進行操作,從而促進小麥生產實現(xiàn)優(yōu)質高產,大幅提高小麥種植的經濟效益并構建綠色環(huán)保型種植模式。
[1]劉自英.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yè)工程技術,2020,40(20):54-55.
[2]王志強.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13):31.
[3]張曉丹,程樂慶,楊飛,等.優(yōu)質強筋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2018(4):44.
[4]楊銳.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河北農機,2021(11):139-140.
[5]李彥紅.基于小麥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3):2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1.23
S512.1
A
2095-1205(2022)01-67-03
趙顯杰(1968- ),男,漢族,山東萊西人,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為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