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理
小學教材“丑”插畫引發(fā)廣泛爭議,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老教材插畫的懷念。我們對老教材里的太多插畫記憶猶新,我們記得《讓我們蕩起雙槳》中孩子們臉上洋溢的幸福和希望,我們記得《飛奪瀘定橋》中勇士們沖擊到江對岸橋頭前的震撼瞬間,我們記得《少年閏土》中月下刺猹的勇敢少年,我們記得《背影》中父親步履蹣跚的背影和深沉的愛……
回過頭來看,老教材的插畫是真的好,好在很“美”。它們色彩明快、形象生動,引導青少年感受美、理解美、熱愛美、創(chuàng)造美,是潤物細無聲的審美教育。
老教材的插畫,好在有“精氣神”。老教材的人物插畫雖然畫風各有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蓬勃的朝氣,讓人覺得明天更美好、未來值得期待。能夠給人以信心,燃起我們的斗志。
用美學家潘知常的話說,“我們看到愚公移山、閏土、駿馬、老虎,都能夠立即為它們所體現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感動。”
因為此次人教版教材插畫引發(fā)的爭議,很多80后、90后恍然發(fā)現,原來老教材的插畫,在不知不覺間塑造了他們對美的認知、對世界的認知。
他們感恩老教材帶來的美的饋贈,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教材的重要性——不要以為教材的插畫只是普通的“美丑問題”,它是重要的審美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如此深遠。
誠然,如果是面向成年讀者的插畫作品,可以允許多樣的,甚至大膽的藝術風格。但教材則不同,教材是每個學生入學必備的書本,直接影響的,是千千萬萬正在成長的孩子們的審美觀、價值觀、人生觀。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教材就像是容器,直接塑造了“水”的形狀,而人才培養(yǎng)的水準,則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編寫第一套全國中小學教科書時,擔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的葉圣陶對課文的審閱和修改精益求精,“大到每一篇選文,小到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慎之又慎?!币驗?,課本是孩子們一輩子學習語文的依據。
此次風波后,教育部作出回應,責成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即整改,確保今年秋季學期開始使用新教材,教育部也將立即部署對全國中小學教材進行全面排查。相信經此風波,全民更加注意到教材的嚴肅性、重要性,這也給出版部門敲響了警鐘:教材編寫是一項國家戰(zhàn)略工程,教材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必須提高教材編寫的政治站位。
教材編寫“無小事”,每一張插畫也“無小事”,不應有任何懈怠。必須組建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yè)務水平高、學風正派、責任心強的教材編寫隊伍;必須以嚴謹、科學、認真、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對待教材的每一個標點、每一幅插畫、每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全面確保教材高水平、高質量、高審美;必須建立并健全教材糾錯機制,明確追責情形和處理方式,將疏漏、失誤等控制在最低范圍。
同時,出版單位應該有公開辦教材的胸懷與格局,在編寫過程中吸納更多公眾意見,集思廣益、科學論證,不斷提高教材質量,讓其真正發(fā)揮好育人、樹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