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娟
(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農業(yè)農村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21400)
自我國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轉型、促進農村現代化建設以來,衡東縣的養(yǎng)殖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縣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生豬產業(yè)的扶持力度,對2020 年底前新建、擴建的5 千~2萬頭規(guī)?;i飼養(yǎng)場補貼15 萬元,對2 萬頭以上的規(guī)模化生豬飼養(yǎng)場補貼25 萬元,用于支持豬場建設、動物防疫、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以及自動飼喂設施建設等方面。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飼養(yǎng)生豬以達到致富增收的目的,但由于經營管理方法過于粗獷,在生豬飼養(yǎng)環(huán)節(jié)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在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過程中,常常發(fā)生仔豬生長緩慢,疾病發(fā)生率高、成活率下降等諸多問題,不僅影響?zhàn)B殖場的經濟效益,還阻礙了生豬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加強保育豬飼養(yǎng)管理對生豬養(yǎng)殖十分重要。
保育豬是指斷奶后的仔豬,其消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尚沒有發(fā)育完全,胃酸分泌較少,消化酶活性比較低,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環(huán)境的刺激,導致腹瀉等消化道疾病。而多數仔豬在進入保育階段時都會面臨轉群和更換飼料,從少食多餐逐步轉變?yōu)樽杂刹墒?,飼料也從開口料逐步轉變?yōu)楸S匣蛐∝i料[1],周圍的環(huán)境也從溫度較高且恒定的產房轉變?yōu)闇囟认鄬^低、環(huán)境陌生的保育舍,還有一些養(yǎng)殖場是通過轉群來進行仔豬斷奶,這就需要仔豬同時克服對母乳和母豬的依賴,這樣也會造成保育豬較大的應激,疾病發(fā)生概率大大增強。其次,保育豬的生長速度非???,體內各種營養(yǎng)素的代謝都非常強,活動量也比在產房時有所增大,這需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供應,斷奶前,仔豬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主要依靠母乳獲取,而仔豬進入保育階段后更換的固體飼料和原本的飼料形態(tài)有一定變化,仔豬需要對飼料的性狀進行適應,對于適應性較弱的仔豬可能無法通過自主采食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供應,影響其生長發(fā)育速度。最后,保育豬的免疫能力要逐步從由母源抗體帶來的被動免疫轉變?yōu)橹鲃用庖撸枰邮茴l繁的疫苗注射帶來的刺激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這也都會影響保育豬的健康,稍有疏忽會造成疾病的發(fā)生。
保育豬的健康與飼料質量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講,規(guī)?;i飼養(yǎng)場每日消耗的飼料量比較大,這就需要在購買和儲存飼料時加以注意。購買過程中應選擇正規(guī)飼料廠加工、生產的保育豬飼料,不得使用育肥料、母豬料等代替,且要注意生產日期,挑選生產日期較近的飼料,不能一味地圖價格低廉,而選擇陳年飼料甚至過期飼料。購買回的飼料應妥善保管,避免飼料霉變產生霉菌毒素,也要避免在儲存過程中被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或病原微生物污染[2],一旦發(fā)現有霉變飼料應立刻舍棄,重新購入新的保育豬飼料,而不能把霉變飼料飼喂給保育豬,以防發(fā)生保育豬中毒、死亡等情況的發(fā)生,切實做好飼料質量檢測工作。
保育豬飼料應適口性好、營養(yǎng)密度高且容易被仔豬吸收利用,飼料可以分為能量飼料、蛋白飼料及其他飼料,能量飼料中最常使用的原料是玉米,小麥也是比較理想的能量飼料,但麩皮、次粉則由于含有抗營養(yǎng)因子和有毒有害物質不得作為保育豬的飼料原材料。蛋白飼料能幫助仔豬體內蛋白質沉積,加速組織增長,但由于保育豬的消化系統(tǒng)不完全,故應選擇適口性好、易消化、氨基酸利用率較高的原材料制作飼料,如魚粉和血漿蛋白都是理想的蛋白飼料,花生粕、棉籽粕等農副產品也是價格低廉的優(yōu)質蛋白飼料,可作為日糧使用。其他飼料主要是指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在保育階段,仔豬的骨骼生長發(fā)育較快,需要較多的鈣磷支持其生長發(fā)育,但在選擇飼料時應保證原料品質,微量元素如磷酸氫鈣內容易發(fā)生氟過量的現象,這樣容易造成仔豬鈣磷代謝紊亂。除此之外,在飼料內添加酸化劑、酶制劑或微生態(tài)制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豬消化道功能不完善,讓飼料更多地被保育豬吸收利用。
因仔豬斷奶前往往是少食多餐的飼喂方式,所以剛剛進入保育階段的斷奶仔豬,在前2~3d 應適量給料,給料方式、飼料種類都可先與哺乳仔豬一致,待仔豬逐漸適應保育階段的管理后再逐漸更換飼料、提高飼喂量,飼喂方式從少食多餐逐漸過渡至自由采食。更換飼料時要循序漸進,可以按照保育料與開口料1:4、2:4、3:4、4:4 的比例各飼喂2d,從而實現飼料的過渡,也可以按照保育料與開口料比例1:6、2:5、3:4、4:3、5:2、6:1、7:0 的方式用1 周的時間實現飼料過渡。更換飼料也應注重個體差異,體重較大的仔豬可以先換料,體重較小的仔豬可延遲幾天換料,換料時要注意定量,不能忽多忽少,讓仔豬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
保育豬的飲水量可以影響到飼料吸收,有報道稱,在采食情況相同的情況下,飲水量較少的仔豬生長發(fā)育速度遠低于飲水量正常的仔豬[3]。所以應注重保育豬的飲水管理,當同一圈舍的保育豬超過10 頭時,應配制兩個以上的飲水器,且每2個飲水器之間的距離約為50cm,從而保證每頭豬都能自由飲水,飲水器最好選擇自動式,如果需要人為添水則應時刻檢查飲水器內的水量,及時添水。仔豬進入保育舍后,應盡量供給溫開水,前3d 每頭仔豬的飲水量約為1kg,第4 天后飲水量逐漸增多,通常10kg 的仔豬每日飲水量應達到1.5~2kg。為了更好地提高豬群免疫能力,降低疾病的發(fā)生,可以定期向飲水中添加維生素、電解多維及抗生素等藥物。
保育舍首先在設計上應符合防寒保暖、飼喂方便、便于糞污清掃的原則[4],只有這樣才能給保育豬提供一個舒適的生長環(huán)境。在保育豬進入保育舍前,應用高壓水槍對墻壁、棚頂、地面、豬欄、臥床、料槽和飲水器等生產設備進行全面的沖洗,待沖洗后充分干燥,使用3%的苛性鈉消毒環(huán)境,方式可選擇噴霧消毒,噴霧顆粒大小適中,保證消毒液均勻分布。對飼料槽或飲水器等器具可使用浸潤消毒,浸潤時間約3~5d,而后倒出消毒液,使環(huán)境和器具完全干燥后再使用火堿溶液進行最后一次徹底消毒,消毒解暑后應空舍7d,方可使用。在轉入保育豬前,還應對電源、取暖設施、供水系統(tǒng)進行徹底檢查,確保每一個生產用具都能正常使用。
在進豬的頭3d,仔豬會有較大的應激反應,所以在進入保育舍后要細心觀察每頭仔豬的狀態(tài),當出現不采食、不喝水、目光無神、獨處、被毛凌亂、跛行、皮膚發(fā)紅等異常情況時要及時將其隔離,進行診斷和分析后采取特殊照顧。為減弱仔豬分群應激反應,最好保持原窩仔豬進入同一保育舍,對于體重差別很大、體質也有差異的仔豬需要進行分群飼養(yǎng),每一欄仔豬按養(yǎng)殖場規(guī)模和保育舍的設計可設定每10~20 頭一欄,最多不超過30 頭仔豬同欄,同欄仔豬過多不僅會增加打斗概率,而且在有傳染性疾病發(fā)生時也會迅速傳遍全群。用網床進行保育豬飼養(yǎng)時每頭豬的活動面積應在1.2m2以上,嚴格控制飼養(yǎng)密度,除可降低疾病發(fā)生外,還能控制環(huán)境溫度和空氣質量。為了減少仔豬打斗,可以在圈舍內放置玩具(如塑料瓶、鐵鏈或輪胎等)供仔豬啃咬以分散注意力,或噴灑含氯消毒劑等有特殊氣味的液體,這樣仔豬就無法通過嗅覺識別非同窩的仔豬。豬對排泄、采食和睡臥的地點能很好地區(qū)分,所以在保育階段應進行調教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仔豬剛進入保育舍時,最好保持飲水器的水是流動狀態(tài),幫助仔豬辨認飲水器的位置,而后誘導仔豬在指定地點排糞排尿,當仔豬出現亂排尿現象時進行呵斥。
一般情況下,保育豬剛剛轉入保育舍時,溫度應控制在28~30℃為宜[5],而后每周下降2℃,直至溫度維持在22~24℃之間。在寒冷的冬季,要做好保育舍保溫工作,選擇紅外線保溫燈、電加熱板等作為加熱源維持溫度,不要選擇煤炭等容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加熱源,容易造成仔豬一氧化碳中毒;在夏季也要注意防暑降溫,必要時可以利用灑水的方式給圈舍降溫,并在運動場搭設遮陽棚。在保證溫度的同時,應注重圈舍通風換氣,以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沉積,但通風過程中要避免賊風。
免疫接種是生豬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衡東縣生豬飼養(yǎng)場的傳染病主要是混合感染或重復感染,單一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病例較少,因此,每個規(guī)?;i飼養(yǎng)場都應結合本地多種常發(fā)疾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建立疾病防控體系,制定科學的免疫計劃,做好疫苗接種工作[6]。為防止仔豬發(fā)生疾病,最好在母豬產子前進行疫苗接種,分別于產前42d 和14d進行大腸桿菌疫苗k88、k99 的接種,仔豬出生后一周內再對仔豬進行一次免疫接種,這樣能顯著降低仔豬黃白痢的發(fā)病率;在仔豬23 日齡時應注射豬藍耳病疫苗;25~30 日齡時注射偽狂犬疫苗;30 日齡注射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疫苗[3];35 日齡注射副傷寒菌苗并間隔4 周后進行加強免疫;35~40 日齡時注射豬瘟疫苗,再到50~65 日齡時進行加強免疫;40 日齡接種口蹄疫疫苗;75 日齡后注射狂犬疫苗。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接種6d 內不得使用激素類藥物,會影響疫苗作用效果,且新生仔豬免疫接種需要考慮母源抗體的影響因素[7]。
目前,規(guī)?;i飼養(yǎng)場經常使用一些抗生素類或大復方類藥物來提高保育豬的免疫功能[7],但使用抗生素必須科學,不得隨意增加、減少藥物用量或延長、縮短使用時間,以避免因抗生素使用不當造成的耐藥性。相比之下,中草藥以無毒無害無殘留的優(yōu)點可以在養(yǎng)殖過程中使用,這樣既降低了抗生素帶來的風險,還能提升動物抗病能力。在豬群轉群、運輸過程中容易引起應激管理活動,可以提前2~3d 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以降低其應激反應,在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也可接種或投喂黃芪多糖免疫增效劑,尤其是在溫度較高、降雨量大時。基于保育豬消化系統(tǒng)不健全的特點,可以定期使用益生菌來改善腸道環(huán)境,同時添加維生素、氨基酸或消化酶,以幫助仔豬消化吸收,降低腹瀉的發(fā)生。
消毒能降低豬群傳染病發(fā)病率[8],因此,應及時對豬舍、運動場進行糞污清掃,定期使用消毒藥品進行環(huán)境消毒,常用的消毒藥品包括過氧乙酸、火堿、碘制劑、新潔爾滅、苛性鈉等,但長期使用同一種消毒藥品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影響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時應交替使用消毒藥。除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消毒外,糞污、病死生豬也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糞污可集中堆肥發(fā)酵,利用生物熱殺滅寄生蟲卵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堆肥發(fā)酵后還可制成有機肥料。病死生豬應進行深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老鼠、節(jié)肢動物常作為傳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中間宿主,所以每3 個月進行滅蟲、驅鼠,藥物主要選擇菊酯類殺蟲劑和抗凝血類殺鼠劑,在撒藥過程中避免豬群接觸。
保育豬的飼養(yǎng)管理質量直接影響仔豬生長發(fā)育,所以應嚴格把控飼料質量,科學配制日糧,提供充足飲水,給仔豬提供一個相對潔凈、干燥、舒適的環(huán)境,降低仔豬應激反應,同時,注重免疫接種、藥物保健及消毒工作,控制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與傳播。在養(yǎng)殖過程中要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治結合”的原則,從而保證保育豬的健康,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