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莎
未成年人由于諸多方面的不成熟,受內外因素的影響,有的很容易迷失心性而走入犯罪歧途。為了不影響未成年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構建前科消滅制度是十分必要的[1]。要了解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首先要從前科的概念入手。前科分為一般意義上的前科和刑法意義上的前科,總體來看,前科是指對人不利的、足以影響一個人終生的污點。因為前科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有諸多不良影響,前科消滅制度的實施對未成年犯本人和社會有重要意義。通過參考國外未成年人前科消滅的現(xiàn)實情況,現(xiàn)對我國構建以及有效實施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滅制度進行探討。
若要研究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首先應該了解前科是什么,追根溯源,才能更好地明晰前科消滅制度??傮w來講,我國刑法上所講的前科,是指一個犯罪行為人在經(jīng)過法院審理后,被判處刑罰,刑罰已經(jīng)由其本人執(zhí)行完畢,后又實施犯罪行為[2]。通常來看,前科是指一個人實施犯罪行為,經(jīng)法院審理認定其有罪的判決,其物質載體是司法機關掌握的當事人的檔案資料。所以說這些記錄著前科信息的司法資料是十分重要的,國家事務的運作、刑事司法制度的貫徹、社會的穩(wěn)定均離不開那些保留在有關機關的材料。我國《刑法》第一百條規(guī)定,如果一個人曾經(jīng)實施犯罪行為并且受過刑罰處罰,如果他想當兵、就業(yè),須向有關單位如實陳述自己曾受過刑罰的過去,絕對不能隱瞞。前科,是司法機關對一個人過去的行為作出的否定性評價,這種評價往往會影響這個人的現(xiàn)在包括未來,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在婚姻中,凡是有前科的,人們往往會對其有一些偏見,雖然也許不會顯現(xiàn)在明處,但已經(jīng)在心里出現(xiàn)了隔閡,所以前科對人的影響往往是終生的。
1.前科對于未成年犯罪者的法律后果
從刑法范疇上看,法官對犯罪分子的刑罰進行決議時需要考慮各類量刑情節(jié),各類量刑情節(jié)就成為法官決議犯罪分子能否可以被免去刑罰或決定刑罰輕重的要素[3]。法官在量刑上有自由裁量權,前科是酌定的加重處罰情節(jié),法官根據(jù)酌定量刑情節(jié)對案件的量刑作出判定,有前科的人具有嚴重的人身危險性和社會危害性,在量刑時將被從重處罰。
在民事、行政領域中,前科人員不能從事兩類職業(yè),一類是具有公務員身份的職業(yè),我國《公務員法》《法官法》《教師法》等都規(guī)定,如果一個人曾經(jīng)受過刑罰,無論是因何原因受到的刑罰,都不能在相應的職業(yè)或特定的單位任職。還有一類是對公共利益有重大影響的職務,《公證法》第二十條強調有過前科的人的就業(yè)限制,《兵役法》規(guī)定如果一個犯罪行為人被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那他不能服兵役。
2.前科對于未成年犯罪者的非法律后果
在一些公民眼中,如果一個人曾經(jīng)犯過罪,背負前科,那這個人身上就永遠有污點存在,不論他干過多少好事或為人是多么和善。事實上,未成年人因為各方面尚未成熟,很容易被人哄騙、被物質吸引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等他們成熟明白事理后,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他們真切希望能過上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所以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被改教后,在行動和思想上是有很大變好的可能性的。如果早早地被貼上了罪犯的“標簽”,極容易使有的人自暴自棄,那么他們的一生就徹底地毀了[4]。
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的解釋存在分歧,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前科消滅是指當具備法定條件時,犯罪人曾被宣告有罪的法律事實或者曾經(jīng)受到過刑事處罰的法律事實,將這種法律事實予以注銷的制度。第二種觀點認為,前科消滅是指曾被宣告有罪或者實際受到刑事處罰的犯罪人,在經(jīng)過某個機關一定時期的考察后,認為該犯罪人已經(jīng)滿足了前科消滅的所有必需條件,就可以啟動法定的前科消滅程序,使其犯罪前科得以消滅的法律制度。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未成年犯罪人雖然事實上年齡小,但確實實施了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種有罪的、觸犯法律的行為是真實存在的,不能因為滿足某些法定條件而把宣告有罪的法律事實予以注銷,仿佛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過,未免這樣有些太過徹底化與理想化。后一種觀點提出的前提是承認確實有前科的存在,前科消滅的方式與前科消滅的結果也都包括在內,使得前科消滅的概念和內涵變得更加完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條第一款和第一百條第二款是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的背景[5]。其中未成年人輕罪報告的義務免除,是對前科報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和《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六條是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的法律根據(jù),其目的是避免前科給未成年人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它不僅在學習工作中存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6]。
近年來,在全國一些地區(qū)法院展開了對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進行提交密封的輕罪犯罪記錄或消除試點,目的是為了能夠讓未成年人健康地成長。未成年人大多心智不成熟,想法極容易被他人所誘導,情緒波動大,很容易失控、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自身的主觀惡性比較小,等他們再長大一些,也許想法會完全改變,會極度后悔自己當初的所作所為。所以對曾經(jīng)犯過罪的未成年犯要立足于教育、拯救,而不是徹底放棄,使他們對自己喪失了希望。
1.有利于消除犯罪“標簽”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犯罪人因為多方面原因在未成年時不慎失足,他需要用自己的一生來彌補曾經(jīng)犯下的錯誤。對于當時心智還不成熟、沒有分清是非的未成年人來說,這樣的懲罰未免太過于殘酷了。如果能夠對未成年人采取一種諒解的態(tài)度,構建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則可以讓他們同樣擁有一個嶄新燦爛的人生,不再因為曾經(jīng)的失足而悔恨終生。
2.有利于實現(xiàn)刑罰預防目的
刑事處罰有雙重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懲辦罪犯,另一方面是為了預防犯罪。未成年犯在犯罪受罰后同樣需要學習科學知識和技術,目的是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但這個時候,前科的存在往往是未成年犯回歸社會路上的絆腳石,大多數(shù)人會因為他們曾經(jīng)受過刑罰而被疏遠,犯罪標簽會終生伴隨著他們,這樣不利于他們重返社會,這與刑罰的改造、教育目的背道相馳。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因為這個制度不僅會對未成年人進行懲戒,也實現(xiàn)了刑罰的預防目的,減少再犯罪的情況,有助于恢復未成年犯正常的法律地位,幫助其走上正軌。
3.有利于未成年人家庭合睦[7]
家庭關系對于未成年人成長是十分重要的,絕大多數(shù)未成年的犯罪行為大多發(fā)生于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們心智不成熟,不容易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與父母的關系越發(fā)緊張,不喜歡受父母的約束與管制,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發(fā)生犯罪行為。等他們再成熟一些,明白一些事理與親情,就會對親情理解得很透徹,會十分珍惜與父母之間的感情。若這些懂得珍惜的孩子能夠迷途知返,給他們機會是必要的,所以研究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對未成年人家庭和睦是有作用的。
4.有利于彰顯社會公平
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有很大的區(qū)別,我們應該對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特殊行為表示理解,因為這種特殊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地發(fā)生轉變。構建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的目的是抹掉少年犯的犯罪事實污點,更徹底地消除社會對少年犯的社會歧視,為他們的學習、工作提供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他們能夠平等地享有權利。
5.有利于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保護體系
未成年人屬于比較特殊的群體,心智還沒有發(fā)育成熟,他們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學校、更離不開社會,只有這三方共同配合,才能塑造出優(yōu)秀的未成年人。所以對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予以特別的法律及司法保護是一個國家能否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社會在急速發(fā)展,時代在持續(xù)進步,我國雖然頒布實施了關于保護未成年人的多部法典,但目前我國的法律制度在對于保護未成年人方面還有不足之處,為了加快完善未成年人法律保護體系,構建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勢在必行。
1.美國立法
美國聯(lián)邦與各州政府均制定了關于未成年人前科消滅的法典,譬如《美國未成年犯教養(yǎng)法》《得克薩斯州未成年人司法法典》《紐約州家事法院法》等。從《美國未成年犯教養(yǎng)法》第七百八十一條可知,美國對于未成年犯迷途知返給予高度的寬容,未成年犯罪人并不需要自己向法院提出申請撤銷前科,而是采用一種比較簡單的方式,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后由法院主動采取。
2.德國立法[8]
在德國,未成年人的信息往往在中央登記上記載,但有一些不在中央登記上記載的信息由為未成年人特設的教育記錄來記錄。如果一個未成年人犯罪,一般認為,在十五年期限屆滿后,只要私人無法獲得相關信息,或者相關記錄已經(jīng)被勾銷,那么該青少年可以自稱沒有受過刑事處罰。德國《少年法院法》第九十七條直接規(guī)定了兩年的期限,也就是說如果未成年犯表現(xiàn)出色,可以在刑罰執(zhí)行完畢兩年后向法官申請消除犯罪記錄,同樣強調了在消滅未成年人前科方面法院的重要性。
1.因法律的規(guī)定而消滅
日本《少年法》中的一項規(guī)定是,如果一個犯罪行為為未成年人實施,且刑期執(zhí)行已完成或可免于執(zhí)行,則根據(jù)適用于該人的資格令,將其視為沒有受過刑罰處罰,如果接受暫停執(zhí)行,則該暫停期應視為該刑期屆滿,并應適用前款的決定;對于前款而言,應宣布停止執(zhí)行。那些被判處刑罰和已經(jīng)執(zhí)行了輕度刑罰的人,或者被豁免執(zhí)行死刑的人,應該被視為沒有受到懲罰;這種情況是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以消滅犯罪記錄。
2.因法院裁定而消滅
因法院判決而被排除在外,意味著法院將在請求消滅后通過裁決來消除刑事污點。德國法律規(guī)定,應檢察官的要求,或者如果被判刑的人未達到要求的年齡,則少年法院可以就該犯罪記錄向提供協(xié)助的機構代表宣布取消,當已經(jīng)執(zhí)行兩年或宣布取消判決后才能作出犯罪記錄清除命令。在執(zhí)行期間或緩刑考驗期間,不應做出上述命令??梢娗宄缸镉涗泴Ρ欢ㄗ锏奈闯赡耆擞葹橹匾?,并且不限于此。
構建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首先應進行相關立法,由法律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9]?,F(xiàn)階段,我國刑法學界關于未成年人前科消滅的立法構建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應該將現(xiàn)階段我國法律中涉及未成年人的規(guī)定進行整合,結合未成年人的自身特點與具體國情,制定專門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法典,在該法典中對未成年人前科消滅進行具體的規(guī)定[10]。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沒必要制定專門的未成年人法典,只要在我國現(xiàn)行的《刑法》《刑事訴訟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對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加以詳細規(guī)定即可。
相較于成年人,未成年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生理、心智均尚未成熟,未成年人犯罪與成年人犯罪存在較大的區(qū)別,未成年人犯罪后對其進行矯正的難度相對較低,故為了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權利保護,有必要制定專門的《未成年人刑法》,并將相關的配套法律予以完善。同時,因法律的制定、修改、設立程序具有一定的難度,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故應從我國的具體國情出發(fā),采取多步走的方式,現(xiàn)階段先修改完善現(xiàn)有的法律,待時機成熟以后,整合現(xiàn)有的法律規(guī)定,出臺專門的《未成年人刑法》,最終目的是建立成熟的未成年人法律保護體系,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11]。
一是協(xié)調好檔案制度與戶籍制度關系。我國采取的是戶籍制度,一個人出生、上學、結婚、就業(yè)等都受到戶籍制度的制約,與戶籍制度相匹配的是人事檔案制度,正因為有人事檔案制度的存在才會使“前科”對一個人的影響這么大。所以若要在中國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一定要協(xié)調好人事檔案制度與戶籍制度的關系。
二是依靠社區(qū)矯正[12]。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不僅需要法律予以明確,而且要有其他司法手段來保障實施的效果,譬如社區(qū)矯正干預。社區(qū)矯正是一種非監(jiān)禁的刑罰執(zhí)行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懲罰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避免監(jiān)禁刑帶來的嚴重影響,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指引,同樣可以將社區(qū)矯正對象中的表現(xiàn)作為是否采取前科消滅的依據(jù),保證該制度有效運行。
三是加強對涉案人員的言論限制。媒體因為多方面的原因可能導致案件信息泄露,因此需要制定和實施媒體報道未成年人案件的限制制度[13]。未成年人的辯護律師作為對案件情況了解最多的人,他對外的不當言論會給未成年人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也不能忽視對辯護律師的限制。只有把每一個方面都考慮到,把每一步都走好,未成年人前科消滅制度才能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