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澤
(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qū)江岸明珠1-1-401 室,安徽 蕪湖 241003)
養(yǎng)蜂兩大繁殖期,一是秋繁,繁殖更多的越冬適齡蜂,為安全越冬和來年春繁奠定基礎;二是春繁,一年中的開始,有“承上啟下”的特點,肩負著新老交替的重任,吐故納新。一年中的繁殖起始,萬事開頭難,春繁面臨著諸多的挑戰(zhàn),如群勢衰弱,異常的低溫多雨,飼料缺乏,春季容易滋生疾病等。如何克服不利因素,通過有效管理,讓群勢快速上升,迎接春季大流蜜期的到來?
春繁期間,外界氣溫變化起伏,有時還有寒潮,蜜蜂無法出巢采集,而巢內(nèi)哺育消耗逐漸增大,必須通過人工飼喂的方式補充飼料。拿什么飼喂?在上一年的秋繁期間就須為春繁作一些飼料準備。如利用茶花期間進行“脫粉”,備一些干粉做儲備,每一群備1~2 kg干粉,少了銜接不上油菜花。砂糖或蜂蜜視巢內(nèi)飼料儲備而定:儲備多,備少些;儲備少,則備多些;強群,多備,弱群可少些。也就是說100 群蜂的蜂場要備100~200 kg 的花粉,飼料砂糖不少于500 kg。這是必須的,沒足夠的飼料準備,談春繁那是空話!放出蜂王后就意味著春繁的開始,巢內(nèi)從此開始繁殖,哺育幼蟲的工作拉開了序幕,同時也意味著每一天都在消耗一定量的飼料,沒有飼料準備,拿什么去飼喂?計劃購買代用飼料,也要在上一年的年末購足。
沿江江南地區(qū)一般是在“小寒”至“大寒”兩節(jié)氣之間放出蜂王,此時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節(jié)。保溫工作不到位,飼喂、產(chǎn)卵,實際是浪費,為什么?消耗了飼料,幼蟲的生長受到影響,那豈不是歪曲了春繁的意義?飼喂和保溫是相輔相成的。王籠中的蜂王一旦放出,“開弓沒有回頭箭”,春繁便由此正式開始,一切都得按既定的計劃進行,不可隨便更改。若放遲了,群勢上來,油菜花卻謝了,有蜂無花,蜜蜂采什么?
秋天治螨沒徹底,只能利用早春放王之初來治螨,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為什么?秋季治螨,操作起來非常方便,并且效果也沒問題,因為秋天蜜源豐富,溫度又適宜,如利用秋季換王時的“斷子期”治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之下,早春治螨,操作起來比較麻煩,一是氣溫極不穩(wěn)定,忽高忽低,甚至低溫多雨,這給操作造成難度,也給落螨效果形成困難。二是,早春治螨,都是越冬過來蜂,要是下藥不當,對蜂群造成傷亡,容易造成“春衰”,甚至垮蜂,有一定的風險。許多養(yǎng)蜂人不愿意在早春治螨,因為風險大,操作又有難度。若到非“治”不可時,還須用藥,但具體用藥時要注意:先在一兩群中做些“實驗”,測定用藥“量”和“落螨”的效果,不可隨便用藥——實驗是必要的,掌握了“投藥量”,操作就不難了。當然,還要看天氣,遇到陰雨低溫投藥不一定有效,投藥要選擇好天氣,必須關注天氣預報,及時了解天氣變化趨勢。
春繁期間,飼料消耗量大,外界又不能正常采集,巢內(nèi)儲備飼料又不足或已缺乏,必須通過人工飼喂的方式加以及時地補充。
所飼喂的飼料品質(zhì)和飼喂方法有講究,實踐告訴蜂友們:飼喂劣質(zhì)飼料,有害蜂群,造成蜜蜂死亡,出現(xiàn)“爬蜂”,甚至垮蜂,養(yǎng)蜂人要購買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飼料,不要貪圖便宜而禍害了蜜蜂。飼喂時最好選擇留存的蜂蜜,這樣的飼料安全。分清是補救式飼喂,還是獎勵性飼喂,配制時二者的濃度要求有別:獎勵性飼喂,濃度可低些,巢內(nèi)缺乏飼料需要進行補救性飼喂,濃度要配高些,砂糖加水1∶1,蜂蜜加水5∶1,最好一次性喂足,飼喂的量可大些,而獎勵性飼喂盡量喂少點,確保一個晚上就吃完,飼喂器里不留。配制的糖漿濃度可按1∶1.5,溫度30~40℃,“燙”了不行,低于30℃,視為“涼”了,影響蜜蜂吸食速度,因為早春外界溫度偏低。
講究“浮子”的質(zhì)量,不可淹死蜜蜂,要及時更換“浮子”,確保蜜蜂不被糖漿溺亡。要是飼喂蜂蜜,則不可加熱,否則容易破壞蜂蜜中的有效營養(yǎng)成分,飼喂蜂蜜對蜂群來說非常安全,不可將蜂蜜、糖漿潑灑在外。飼喂操作一般在傍晚進行,避免白天飼喂,因為蜜蜂對飼料特別敏感,防止因飼喂而引起盜蜂。
飼喂的注意點有:飼喂器里一定要放“浮子”,比如用采來的檫木枝葉作“浮子”,使用時間長,不易下沉;飼喂花粉用蜂蜜調(diào)和成糊狀,捏成長條,放置于框梁上由蜜蜂自主采食;在巢門口設置瓶式飼喂器,也可在蜂場附近設置大型飲水器,水中加一定量的食鹽,比例為0.5%(即1 000 mL 水里加鹽5 g)。
(1)蜂多于脾:從放王開產(chǎn)時進行包裝(包括內(nèi)外包裝),升高巢溫,確保外界寒潮來襲時仍然使巢內(nèi)溫度保持在32~35℃(低于或高出這個值都可能導致哺育蜂棄子,幼蟲或停止生長,或發(fā)育不全,甚至死亡)。春繁期間一般將巢內(nèi)多余的脾抽出,調(diào)整成蜂多于脾,寒流來襲,蜂多,完全覆蓋巢脾,加上幼蟲散發(fā)熱量,哺育蜂的活動也產(chǎn)生一定的熱量,蜂群憑借本身的調(diào)控溫度能力可將巢溫控制在安全值范圍內(nèi)。早春繁殖要注意巢脾上附著的蜜蜂,在確保飼料充足的前提下還得有足夠的蜂數(shù),保證蜂群具有巢溫調(diào)控能力。所謂強群越冬,也是為春繁服務的,早春繁殖時群勢較強,繁殖將很順利,最好全場的蜂群群勢均等,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春繁。春繁蜂數(shù)足,群勢恢復速度就快,還無需包裝。
(2)加強保溫,包裝物要常常暴曬,有利于增加巢溫。寒流來襲,風口處放置遮擋物,可阻止寒風直吹巢內(nèi);巢門朝南,避風向陽,巢箱宜放坡度不大的斜坡上,濾水好,排水通暢,不淤水,可保持蜂箱不受潮;巢門口放稻草作“踏板”,可方便返巢蜜蜂進巢。若巢箱受潮,可用焦干的草木灰吸去巢內(nèi)濕氣。
(3)拆解包裝物的時間:當外界溫度漸漸升高,巢溫也跟著上升,需要拆去包裝物時,不可一次性全拆掉所有包裝物,而要采取逐漸拆除的辦法,只有外界氣溫完全穩(wěn)定下來才可全部拆除。
(4)關注天氣變化,及時采取對策:蜂場要有溫度計和濕度表,掌握溫度濕度的變化,做到胸中有數(shù),隨時作相應的調(diào)整。
加脾是大規(guī)模擴展群勢的必經(jīng)之路,什么時候添加巢脾,各地不一樣,為什么?地域不同,氣候差異,加上蜜源不一樣,只有自己去“摸著石頭過河”,去嘗試、總結、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加脾時,邊框和隔板必須有大量的“閑蜂”,添加進后,別的框上的蜂數(shù)沒有減少,只是隔板外的蜂稀少了些,這樣加進去的脾迅速被“清理”。蜂王沒有產(chǎn)卵的巢房,加進來的巢房給蜂王提供了更多的產(chǎn)卵機會,擴大群勢,指日可待。
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緊繃預防這根弦,隨時觀察蜂群的動態(tài),任何的異常都要引起高度重視,將蜜蜂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放在顯著的位置。備一些常用蜂藥和消毒藥品,方便隨時隨地使用,特別要注意防范傳染病的發(fā)生。
春繁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管理過程,影響著全年的養(yǎng)蜂生產(chǎn),養(yǎng)蜂人要不斷探索,摸索出科學管理規(guī)律性的東西來,找出適合自己操作的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