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香玲
水杉栽培管理技術探究
吳香玲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保護中心百花林場甘肅天水741020)
水杉是一種杉科落葉大喬木植株,同時也是我國珍貴的保護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稱。水杉的經濟價值較高,適用于建筑、橋梁、家具及造船等諸多領域。文章介紹了水杉的生態(tài)習性及形態(tài)特征,分析了其栽培管理技術要點,闡述了其常見病蟲害(立枯病與赤枯?。┑陌l(fā)病時間、發(fā)病癥狀、發(fā)病特點及防治措施,以期為相關從業(yè)人員提供參考。
水杉;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水杉樹是我國的一級保護植物,屬杉科落葉大喬木。水杉樹的外形高大挺拔,春季葉子嫩綠,秋季變?yōu)樽攸S。在我國的園林工程及荒山造林工程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同時,水杉具有較強的空氣凈化功能,可以有效吸附空氣中的灰塵,在綠化工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在我國生態(tài)發(fā)展過程中,栽培水杉樹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水杉樹冠多呈塔形,高達30 m,葉片交互對生,且多為條形或羽狀。水杉樹的球果呈球形,成熟后下垂,顏色為深褐色。水杉樹是一種很典型的陽性樹,喜砂質壤土、喜光照、喜溫暖濕潤,耐鹽堿力相對較高,但不具有較強的抗?jié)承訹1]。其自身的抵抗能力較強,可有效抵抗二氧化硫、氯氣等有害氣體。
2.1.1 種子繁殖
在春季之前,種植人員需要大范圍地采收球果。選擇成熟、質量較高的球果進行暴曬。然后篩選出質量達標的種子,做好干燥處理及儲存處理工作,在春季進行播種。雖然水杉樹本身具有較好的生存能力與較高的存活率,但在種子階段,其整體的出苗率相對較低。為了有效提高出苗率,種植人員可以選擇溫水浸種法,將選出來的種子置于30 ℃溫水中浸泡。當種子的外皮軟化,可將其篩出,要及時剔除漂浮在水面的種子,以確保出苗率。經過處理的種子需要瀝干水分,并置于通風處進行干燥處理,此時要做好適當?shù)谋窆ぷ?,避免種子死亡。當30%以上的種子開裂,且出現(xiàn)露白現(xiàn)象時,即可進行播種。
種植人員也可以選擇生物調節(jié)劑,利用化學手段進行催芽,以提高種子的出苗率。在種子繁殖階段,種植人員要做好地塊的處理,保證地塊地勢平坦,土質松散,且具有較便捷的排水條件與灌溉條件。
在種植階段,種植人員需合理控制株行距,留出較大空間,保證種子在生產過程中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及日照條件。對于種植的規(guī)格參數(shù),需要將寬度保持在10 cm以上,深度保持在5 cm以上,植株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0 cm以上。種子發(fā)芽成苗木后,需做好除草工作,以防止雜草搶奪養(yǎng)分。
2.1.2 扦插繁殖
由于水杉樹種的出苗率相對較低,且種子的獲取難度較大,所以在現(xiàn)階段的水杉樹栽培種植工作中,扦插繁殖的手段逐漸取代了以往的種子繁殖。相較于種子繁殖,扦插繁殖的難度較低,成功率較高,僅一次扦插即可獲得大量的水杉樹幼苗。調查結果顯示,在各季節(jié)的扦插工作中,春季效果最為明顯,成苗率最高。
在扦插繁殖階段,種植人員需要先采集插穗,選擇合適苗齡的母株。為提高成功率,在扦插之前,種植人員可使用生根粉溶液對其進行浸泡處理。在扦插期間,種植人員需要做好間距的控制工作,使植株之間的行距控制在50 cm左右。扦插工作結束后,還需要及時對其進行養(yǎng)護,做好水肥管理、除蟲管理及通風管理。在不同的季節(jié)有不同的養(yǎng)護重點,如在春季夏季日照較強的時候,要做好遮陽、保濕處理;在入秋入冬之后則需要做好保溫、防凍處理。進入到成苗期后,還需要做好病蟲害防治。當植株長出針葉,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工作。
2.1.3 組織培養(yǎng)
雖然扦插繁殖的難度偏低,成功率高,但這一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若水杉經過多代扦插,那么苗木的生根率會有所下降,生長能力也會有所降低,甚至苗木在成長期間會出現(xiàn)早衰問題,所造成的后續(xù)消極影響是不可預估的[2]。所以,在水杉樹種植階段,種植人員可選擇組織培養(yǎng)手段。在我國林業(yè)發(fā)展過程中,針對水杉樹的組織培養(yǎng)所進行的研究多集中于水杉樹的種胚組織培養(yǎng)、切塊組織培養(yǎng)及根段組織培養(yǎng),效果也比較明顯。
2.2.1 移栽
水杉樹的繁殖工作結束后,需要在水杉樹落葉后至春季展葉前,這一時間段進行移栽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水杉的成活率。在移栽水杉時,要注意以下6點。
第一,要做好苗木土球的直徑檢測工作。一般要選擇直徑為苗木胸徑6~8倍的土球,同時土球的高度要在其直徑長度的60%~80%[3]。如果選擇的水杉樹植株規(guī)格較大,在挖掘前需做好苗木根系的支撐,避免挖掘出植株后,植株由于沒有支撐而受到損傷。挖出水杉樹土球后,種植人員需對土球進行適當修整,在樹干基部纏繞并收緊濕草繩,以此對土球形成有效保護。
第二,完成土球處理工作,種植人員要以粗剪的形式處理植株的病枝及枯枝。若發(fā)現(xiàn)土球破散則需在其表面包裹遮陽網,然后再進行捆扎工作。
第三,可按照常規(guī)操作運輸移植。若運輸?shù)貐^(qū)較遠或處于異地調苗的狀態(tài),則需歷經檢驗觀察。若運輸時間較長,還需在運輸期間及時做好保濕處理。
第四,移栽水杉樹到達種植地點后,種植人員要做好栽植穴的處理。栽植穴要大于土球直徑40 cm~60 cm,而深度要高于土球高度的30 cm~40 cm。在種植區(qū)域內,若地下水位較高,還需要進行適當?shù)呐潘ぷ?,以免在栽種過程中出現(xiàn)積水問題,導致根系腐爛。比較常見的排水法有鋪設河沙和安裝透水管兩種。在植株栽培前的2 d~3 d左右,種植人員要對栽植穴進行潤濕處理,將其內部灌水,保證能夠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在栽植工作中,較常用的手段為吊栽法。為保證植株存活率,種植人員要檢查土球的整體狀況,觀察根系的損傷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根系損傷,應及時使用生根劑處理并做好消毒處理。若根性損傷較為嚴重,則應立即停止移栽。在移栽期間,種植人員需要調整好移栽的地點,確保水杉樹與其他植株的位置關系和諧,并保證土球部分暴露于地面。
第五,完成移栽工作后,種植人員可在苗木樹干處安裝三角樁作為支撐。必要時,還需在樹皮表面安裝保護墊,防止對樹皮造成損傷。支撐工作結束后,要及時對其進行灌溉,若發(fā)現(xiàn)移植穴存在空洞問題,也要及時覆土填實。
第六,徹底完成移栽工作后,種植人員要注意養(yǎng)護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工作。在移栽的第1年,要做好全面養(yǎng)護管理工作,秋冬季節(jié)要在樹干表面包裹草繩或者無紡布,以防止植株受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及病蟲害管理工作,從而為植株提供健康的生長環(huán)境。
2.2.2 水肥管理
水杉是一種典型的喜溫暖潮濕環(huán)境的植物,需要注意水杉樹本身并不耐積水。因此,在水杉栽培管理工作中,種植人員需要做好水肥方面的管理。當水杉樹被種植到土壤之后,種植人員要保持土壤的濕潤度,既不過于干燥,也不過于濕潤。在種植初期,種植人員需多次觀察水杉樹的生長狀態(tài),做好初期的澆水工作,保證苗木全面澆透,在植株種植時間滿一個月后即可逐步減少灌溉次數(shù),每月澆一次透水[4]。若遇到雨季,則可適當控制澆水的頻率及程度。當進入到秋季末期,種植人員需進行一次大面積澆水,便于冬季封凍。在初春季節(jié),種植人員需檢查水杉樹的生長狀態(tài),并灌溉全面“解凍水”。當解凍工作完成,還需以月為時間單位每月澆一次透水。春雨過后,種植人員需全面檢查植株,若發(fā)現(xiàn)植株樹穴內存在積水,則應及時排除,避免積水影響到植株生長,造成爛根問題。進入種植的第3年,種植人員可參考第2年的澆水計劃。而進入到第4年則無須頻繁澆水,只需要在每年秋季澆“封凍水”,在每年的初春季節(jié)澆“解凍水”。其他季節(jié)若不存在干旱問題,僅靠自然降水便能維持水杉樹的生長需要。對于部分處于成長階段的幼苗,種植人員可進行葉面噴霧工作,便于植株緩苗,增強植株生存率。
在水杉樹的肥料管理工作中,種植人員需清楚水杉是一種喜肥的植物。在移栽植株之前,種植人員需做好整地處理工作,保證土壤中含有充足的地肥。一般情況下,水杉種植中較常見的地肥為腐熟肥。如經過處理的雞糞、牛馬糞或羊糞,都需要保證肥料經過徹底的腐熟發(fā)酵。選擇好基肥后,需要將其與栽培土均勻攪拌到一起,作為栽培土壤。在水杉樹移栽工作完成的當年秋季,還可以在植株上施加腐葉肥,在第2年早春季節(jié)澆“解凍水”時,種植人員可以將尿素摻入其中,共同施加。進入夏季,需要施加復合肥,而秋季則可不施加任何肥料。進入第3年,植株能夠維持正常生長狀態(tài),種植人員只需要在初春季節(jié)施加尿素便可維持水杉樹的營養(yǎng)需要。
2.2.3 修剪整形
一般情況下,未出現(xiàn)病蟲害的水杉樹在自然生長過程中,整個樹冠會呈現(xiàn)圓錐形,保持自然狀態(tài)的樹形可以有效增強水杉樹的生長能力,提高其生長質量,故在栽培管理過程中,種植人員也需要做好水杉樹的修剪整形工作,使之能夠盡量保持自然狀態(tài)。在水杉樹的幼苗成長階段,種植人員需要對樹干的基部進行有效修剪及保護,對其枝條進行適當調整,及時去除一些病枝,防止其擴散病菌或分食健康植株的養(yǎng)分[5]。在水杉樹的長苗階段,種植人員要科學設置植株密集度,對過于密集的枝條要適當剪除,留出足夠的空間,避免影響到水杉樹的生長狀態(tài)。若水杉樹上有徒長的枝條,則可通過短截的方法對其進行處理,既能維持整個植株的養(yǎng)分,也能夠避免樹形被破壞。
2.2.4 病蟲害防治
在水杉樹栽培管理的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病害有立枯病和赤枯病兩種。
立枯病常發(fā)生在水杉成長的幼苗期。在水杉的幼苗期階段,若發(fā)生立枯病,其根部會出現(xiàn)一些病斑,多為圓形,部分水杉感染立枯病會出現(xiàn)不定形的病斑,病斑多為紅褐色。同時,病斑也常出現(xiàn)在水杉幼苗的地面莖基部分。在立枯病發(fā)病初期,水杉幼苗的莖葉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變化。當白天有光照時,幼苗莖葉會發(fā)蔫,但在夜間則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隨著發(fā)病時間的增加,病斑會不斷擴大,且以中心為基準點向四周擴散。在病害中后期,水杉幼苗表面的病斑會出現(xiàn)凹陷,也會全面包裹整個幼苗直至莖基部變成褐色并腐爛。部分水杉幼苗感染立枯病后,其表面皮層會開裂,出現(xiàn)潰瘍,直至病株干枯死亡。若水杉幼苗的生長環(huán)境比較潮濕,則植株表面的發(fā)病部位還會產生菌絲體,且顏色為淡褐色,形狀為蛛絲狀。
在對立枯病進行防治時,種植人員需要將工作重點放在繁殖階段。第一,要保證所選的種植土壤營養(yǎng)較高,種植區(qū)域排水良好,避風向陽。第二,要做好苗床管理工作,在選擇床土時,保證其肥沃但無病原。如果不得不選擇舊床土,則一定要做好消毒處理工作。第三,在施加肥料時,要選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保證均勻施肥。根據當下的天氣情況及土壤濕度選擇施肥的頻率或者數(shù)量,以少量多次的形式進行,避免因施肥過多影響到植株生長狀態(tài)。若床土表面濕度較大,則可通過施加干細土的方式來控制,避免床土濕度過高,滋生立枯病。第四,要做好種植階段的通風與換氣工作。若在水杉植株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立枯病,則可利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及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進行處理。兩者濃度分別為65%、600倍液,及60%、500倍液。噴施頻率為7 d一次,共2~3次。
赤枯病主要發(fā)生在水杉樹的葉片部位。當水杉樹發(fā)生赤枯病,其葉片的葉尖處會出現(xiàn)褐色變化,且會干枯,葉片表面會出現(xiàn)斑點,顏色多為褐色。在發(fā)病部位與健康部位的交接處,會產生黃色暈圈。且隨著病癥不斷加重,在赤枯病后期,水杉葉片表面褐色斑點會演化成黑色斑點,嚴重時葉片會脫落。一般情況下,赤枯病會從水杉樹下側的枝葉開始發(fā)病,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向上蔓延。嚴重時會導致整個植株枯萎死亡。赤枯病也會導致水杉樹的枝葉出現(xiàn)下陷,且會產生潰瘍斑。在此階段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情況:第一,潰瘍斑包圍水杉樹的主莖,導致植株枯死;第二,潰瘍斑不包圍水杉樹的主莖,但導致主莖上的病癥無法自動愈合。且隨著時間延長,病癥會深陷到植株的主干中,形成腐蝕狀態(tài),導致植株生長過程中主干產生不規(guī)則凹溝,形成畸形植株。
針對赤枯病,在防治工作中要注意:第一,定期對水杉噴灑Be石硫合劑,主要時間段在冬季及早春萌芽階段,噴施頻率為每15 d一次,共噴施一個月,從而遏制赤枯病的滋生;第二,若植株生長過程中發(fā)生赤枯病,則可噴施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藥劑800倍液,噴施頻率為每15 d一次,共噴施3次。噴施工作結束后,種植人員需要做好遮擋處理,避免陽光暴曬或雨水沖刷。此外,由于水杉樹高度較高,其上層部位很難做到全面噴施。因此,種植人員可選擇從根部灌溉的方式,由樹木的木質部自下而上促使藥液傳遞到上部[6]。若種植環(huán)境相對干燥,在選擇藥液時,種植人員應控制藥液的濃度,避免濃度過高致使植株死亡。
水杉樹的常見的害蟲有蠐螬、大袋蛾、蚜蟲、紅蜘蛛及松櫟毛蟲。針對不同的害蟲,所采取的防治方法各不相同。若出現(xiàn)蠐螬蟲害,工作人員可噴灑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辛硫磷顆粒劑;若產生大袋蛾蟲害,可采取物理防治手段,以燈光誘殺的方式遏制蟲害的擴散,也可采用化學防治手段,在幼蟲期噴灑敵百蟲噴液;若產生蚜蟲蟲害,則可將藥劑替換為氧化樂果或蜱蟲靈;若產生紅蜘蛛病害,可使用克螨特藥劑,濃度為75%;若產生松櫟毛蟲病害,做法與大袋蛾病害相同,但區(qū)別在于在利用化學防治手段時,需要使用高滲苯氧威乳油。
水杉樹具有較強的園林綠化能力、適應能力及生態(tài)改善能力,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不論是引種,還是示范推廣,都是最佳選擇之一?,F(xiàn)階段,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生態(tài)經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在這一任務推進的過程中,水杉樹的應用價值逐漸顯露,迎來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相關工作者需正確認識水杉樹的生態(tài)習性及形態(tài)特征,把控好整體的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方法,從而有效增強整體的種植質量及產量。
[1]向智建.水杉栽培管理技術及其推廣應用思路構建[J].鄉(xiāng)村科技,2021,13(2):89-91.
[2]吳旭龍.水杉的栽培與管理技術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8,15(20):184,186.
[3]丁麗.水杉栽培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7(16):84.
[4]丁建剛.水杉栽培及養(yǎng)護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yè),2018(10):113.
[5]鄒慶華.水杉栽培管理技術及其推廣應用[J].吉林農業(yè),2018(1):113.
[6]潘娜,李貞,柳宗民.水杉的栽培應用與養(yǎng)護管理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7(11):58-6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5.30
S791.35
A
2095-1205(2022)05-90-03
吳香玲(1973- ),女,漢族,甘肅天水人,中專,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