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青年東街小學 王冬梅
在當前的語文教育下,學生的語文閱讀語感也是在慢慢提升的,而通過使用高效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提升文化知識,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語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說效果是比較好的。本文就以在小學的語文學習中開展閱讀教學為切入點,研究如何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閱讀學習,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經(jīng)驗借鑒。在國家經(jīng)濟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教育也在不同的進行改革變化,2011年推出的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的教育也在進行改革,小學語文作為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科目內(nèi)容,教師就更應該為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在語文學習中開展閱讀教學,既能幫助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識,也能讓學生對人文知識進行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強化教學引導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學習,強化學生各項能力,確保學生在閱讀中能獨立思考,進而保障學生具有更高的文化素養(yǎng),使其在閱讀中具有更高的能動性,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在小學新課程改革中,明確要求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以及語言的感知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學生閱讀語感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文章語言的敏感性。而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科學的文字感知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設計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聽力、表達以及寫作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情感表達能力。
現(xiàn)實教學中,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的約束,在很長一段時間,小學語文教師對語文課堂的教學缺乏一個較為全面的教學觀,在教學時將教學重點主要集中于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重點分析,忽略了學生對其自身語言能力和使用技巧方面的培養(yǎng),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語言文字和文字材料方面的深度理解和欣賞,語感的培養(yǎng)缺乏應有的重視,直接導致語文教學出現(xiàn)了誤區(qū)。尤其是從課程改革實施后,許多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上出現(xiàn)了偏差沒有深入分析,體現(xiàn)在對學生語感能力和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依然堅持理性分析的原則,體現(xiàn)在教學上則是“堅持以教師為中心課堂,以講解為主體,學生只要做好對于知識的吸收”,這使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學生對理論的學習,而輕視了學生的積累練習。而語感差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則是學生對一些文章的朗讀不夠通順,不能夠正確理解文章中標點符號的使用意義,尤其是在個人或群體朗讀時,出現(xiàn)了嚴重的“唱讀現(xiàn)象”,對一些具有美感的課文,沒有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經(jīng)歷切身地體會,只是簡單地逐字閱讀,極大地限制了對課文人文內(nèi)涵的理解,對這種“事倍功半”的教學,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
出現(xiàn)在小學閱讀教學語感培養(yǎng)上的另一個問題,主要是學生缺乏閱讀方法引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出臺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對教學語感的規(guī)定,其中指出對教學尤其要重視對學生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yǎng),而“讀”從字面意思上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基本方式。古語有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首先是建立在多次的閱讀的基礎上,通過學生不斷閱讀領會語段中的具體含義和思想,從而提升自己的語感,但結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特點來說,對這一要求顯然很難達到。小學學生缺乏良好的自制力和專注力,尤其是對語文閱讀這種需要較好的耐心才能深入學習,所以就要做好對他們在閱讀方法上面的教學,通過不同的閱讀方法去貼合不同的學生需求,才能為他們營造一個閱讀環(huán)境,他們也能在這種適合自己的閱讀環(huán)境中不斷進行深入的閱讀,達到“其義自見”的觀點,但從目前的教學中來看,許多學生對語文閱讀缺乏專門的閱讀方法,在閱讀上,通常都是一看而過,沒有真實地走入文章中所塑造的環(huán)境中,更不用提對環(huán)境思想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加之一些學生對語文在認識尚缺乏正確的認識,覺得語文屬于母語范疇內(nèi),從小到大都會學習,所以在學習上也不會拉開差距,因此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學習。
此外對語感的培養(yǎng)還應依托日常的積淀,才能做到真正的提升,但對一些學生在這一要求上很難達到,他們在個人的性格和對待語文的態(tài)度上有著極為明確的態(tài)度,覺得語文只需要會寫字、會組詞、造句就行了,不用進行語感的培養(yǎng),表現(xiàn)在日常的作業(yè)完成上,通常都是“草草了事”,根本不會真正完成教師布置的專項作業(yè),而這種情況直接導致在語感培養(yǎng)上面的“滾雪球”的出現(xiàn),由于時間的增長,對語感上面的缺失會一步一步體現(xiàn)在他們?nèi)粘=涣骱蛡€人素質以及文學涵養(yǎng)的提升,最終等待這些學生意識到語感的重要性,時間上已經(jīng)來不及。而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對他們未來的三觀樹立和個人品格素養(yǎng)方面的提升也有阻礙。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只有強化學生閱讀興趣,才能使其在學習中具有更高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通常包括狀物、繪景、記事、寫人等方面,具有形象生動,內(nèi)容具體的特點。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學生養(yǎng)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也是學生深入持續(xù)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能力。其中,設置問題則是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童年的發(fā)現(xiàn)》時,筆者抓住題目中的“童年”二字,并向學生提問:“為什么這一發(fā)現(xiàn)是‘童年’的發(fā)現(xiàn)呢?生活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請同學們回答?!绷钊讼氩坏?,前一會兒學生還是七嘴八舌地議論,剎那間很多學生開始托著下巴,耷拉著耳朵,無神的雙眼告訴筆者,他們無法回答。
在學生成長中,教師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所以,教師綜合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發(fā)展,教師要對其教學觀念進行合理更新,強化自身榜樣作用。首先,教師要強化學習,關注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發(fā)展方向,高度重視閱讀教學,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感知文化,在講解文章時,對其文化魅力進行有效突出,確保能實現(xiàn)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增強,引導學生綜合分析閱讀內(nèi)容。與此同時,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還要強化實踐應用,確保教材知識和實踐活動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動心相對較強,所以,教師在具體進行教學時,可以將課堂講解與生活現(xiàn)象有效結合,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具有更高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在《丁香結》一課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學生展示丁香花,確保學生在觀賞中可以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為了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與學習效果,提升課堂質量,教師首先就要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通過個性化閱讀教學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后,就會主動尋求知識,從而提高學習質量。而要想在語文課堂上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教師首先就要利用好現(xiàn)有的教材,在部編本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是摘選自文學名著里面的,這些作品都是國家部委精挑細選出來專門給學生學習成長的,文章也通過了一定的改編以便適應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提前預習一下課文,因為學生如果不提前預習課文,直接開始講解,學生的思路就會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而且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狀態(tài)都不一樣,可以說每一個學生對同一篇文章都有著自己的理解,這個時候,教師就應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勇于發(fā)言,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也能讓學生了解到其他不同的學習思想,最后教師可以組織班級集體討論,使學生的思想自由發(fā)揮,由教師進行最后的收尾總結。學生的閱讀發(fā)言越多,自身的閱讀語感也就會越來越熟練。比如,在進行小學六年級上冊課文《少年閏土》教學中,可以先在課前默讀,然后講解,文章的開頭對閏土的外貌以及閏土刺猹的動作進行了詳細的描寫,教師可以依據(jù)這些讓學生對閏土生活的家鄉(xiāng)環(huán)境進行猜想討論,大膽猜測閏土在平時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最后發(fā)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要求學生進行大聲的朗讀,這樣在文章學習完畢后,學生通過朗讀更能加深文章的印象,對語感的把握也就會更加深刻。
在課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前其實已經(jīng)完成了與作品相關的背景故事的了解。因此,教師要關注的重點是通過一些課外閱讀資料的補充,提升學生的閱讀語感,而這不僅可以從教材本身上開始延伸,還可以結合教材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找到對應的課外閱讀材料。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最根本的還是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補充,讓他們形成閱讀的新鮮感,然后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閱讀學習以及語感培養(yǎng)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tài)下。以《景陽岡》武松打虎的故事為例,故事的提綱比較簡單,就是武松打老虎這個主線。但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小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的現(xiàn)狀,因此要在閱讀教學中豐富閱讀的材料,不斷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大綱,了解武松打虎的氣勢。而在閱讀的引導階段,教師可以補充《水滸傳》的部分素材,讓學生能進入武松打虎的課堂閱讀氛圍。先從文章大意了解到文章的語境,而當學生在課前學習了關于武松、水滸傳、施耐庵等《景陽岡》課文的背景基本知識后,閱讀起來就沒有那么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傳授這些課外的知識,重點是要給學生介紹武松打虎的過程,這也是最吸引他們的地方,能讓他們深入閱讀的語境,掌握正確的語感。例如,適當引入老虎的具體形象,因為文中介紹的一般就是老虎的“三板斧”只有撲、咬、剪,對這個學生,可能不太理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準備一定的音視頻材料,介紹老虎的捕食方式以及技巧,重點是要讓學生們認識到老虎的兇猛,進而對比出武松的英雄氣概,然后在文章的閱讀中就能體會,閱讀文章的時候就能有正確的語感。所以讓學生通過對視頻材料的觀看和對文本材料的細化認識,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的閱讀內(nèi)容。同時,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武松的生平故事,包括武松上梁山等,進一步豐富學生在《景陽岡》課文閱讀學習中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語感。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閱讀水平以及閱讀的文字感知能力,就要讓學生采用細讀的方式,不斷深入挖掘文本內(nèi)容,體驗文本的情感。而通過細讀,能讓學生在文本中找到正確的語境,從而深化文本的個體體驗以及自身對文章的認知結構,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在給學生進行人教版的《七律·長征》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由于當代的學生都生活在比較平和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中,無法真正體會那個時代向死而生的感情,而文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兩句詩詞就十分形象地寫出來了當時的環(huán)境之惡劣以及形式之危急,而為了讓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這兩個句子的語境并深刻感受這兩句詩詞的深刻內(nèi)涵,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直觀地給學生展現(xiàn)金沙江江水的險惡,然后順勢為學生介紹一下長征這個十分悲壯卻又壯烈的歷史資料背景,等到學生了解了文章背景,掌握了文章的語境,在閱讀的時候自然就會帶有一種強烈的思想感情,掌握語句的用法。并且教師還可以對四渡赤水以及井岡山的勝利會師等主要革命歷史事件展開詳細的介紹。與此同時,還可以以文中的幾句“逶迤”“烏蒙”“磅礴”等字詞,讓學生進行了深入的講解,然后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具體詩的語境,從而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及當時的紅軍戰(zhàn)士們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這樣就能達到感染學生的情感以及陶冶學生的情操的目的,也能鍛煉學生的語感,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合以上教學方法可以發(fā)現(xiàn),對小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以及教學的具體要求,為學生找到更合適他們的教學方法,從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最后通過多種教學的途徑加強學生的閱讀語感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的語言敏感性,也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閱讀理解學習,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