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鑫
柳城縣人民醫(yī)院 廣西 柳州 5452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育政策的改變,高齡孕產婦比例逐年呈上升趨勢,而是妊娠期高血壓疾?。℉DCP)發(fā)病率也隨之遞增,進而對母嬰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研究發(fā)現,HDCP已成為臨床常見的妊娠期并發(fā)癥,屬于干擾產婦妊娠結局的重要因素,其在我國發(fā)病率中可達到10%,通常發(fā)生于妊娠20周至產后2周[2]。若未予以及時治療及預防,可直接造成孕婦臟器損傷,干擾胎兒生長發(fā)育及孕婦生存質量,嚴重者甚至造成不良妊娠結局[3]。由于孕婦處于特殊生理時期,故對HDCP患者的治療更加注重血壓控制及母嬰安全。研究發(fā)現,針對HDCP的綜合治療原則以鎮(zhèn)靜﹑休息﹑降壓﹑預防抽搐為主,并密切關注母嬰狀況,積極規(guī)避不良妊娠結局,必要時可終止妊娠[4]。而早干預﹑早發(fā)現﹑早預測,則能夠有效規(guī)避HDCP的發(fā)病風險,有助于抑制疾病相關并發(fā)癥。鑒于此,本文對近年來HDCP治療新進展進行綜述,現詳細如下:
由于少數降壓藥物存在一定不良反應,故HDCP采納非藥物治療顯得極為關鍵,也是部分輕度HDCP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相關學者研究發(fā)現,HDCP非藥物治療包括多類,(1)管理和干預患者飲食狀況,針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需制定科學性飲食方案,強化其飲食指導,但HDCP患者于營養(yǎng)方面有著嚴格要求,需強化患者飲食干預,囑咐其攝入充足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維生素,同時充分補充足夠熱量,以保障HDCP患者每日所需[5]。(2)管理和干預患者體重狀況,在妊娠過程中,患者體重逐漸呈上升趨勢,一般BMI<25者,其體重增長應≤16kg,若BMI>30者體重則增長在≤7kg[6]。當患者體重增長至合理范圍,需制定系統(tǒng)化體重管理方案,使產婦體重維持于合理范圍內。(3)管理和干預患者睡眠狀況,妊娠期對睡眠具有較高要求,故指導產婦每日睡眠需>10h,同時深度睡眠時間為>5h,以保障患者休息需求[7]。
研究證實,全身小動脈痙攣屬于HDCP主要病理學特征,故解痙已成為HDCP的常規(guī)治療,也是藥物治療的核心原則,解痙治療是指促進痙攣小動脈擴張,有利于主要臟器與胎盤血供改善[8]。另研究發(fā)現,硫酸鎂不僅能夠規(guī)避機體因高血壓誘發(fā)的痙攣,還有效減少血流灌注缺陷等癥狀,但在抑制血壓方面質量欠佳,且極易存在病情遷延現象[9]。而硫酸鎂與拉貝洛爾聯合治療,則能夠有效抑制HDCP患者血壓水平,且控制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促進胎兒血流得到明顯改善,且有效規(guī)避胎兒窘迫及早產發(fā)生風險。但臨床研究發(fā)現,若硫酸鎂使用劑量過大,且使用時間過長,則可增加中毒風險,加之鎂離子濃度較高,可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樞,進而造成呼吸暫停[10]。
2.2.1 鈣離子拮抗劑
研究發(fā)現,鈣離子拮抗劑能夠有利于控制鈣離子內流,促進血管平滑肌得到明顯松弛,其中硝苯地平﹑尼莫地平能夠取得滿意降壓療效,且緩解臨床癥狀及指標效果較佳[11]。硝苯地平已被歸納為二氫吡啶類鈣離子通道阻滯藥,其可有效促進患者血管平滑肌擴張,且改善外周血管痙攣效果顯著,進而達到最佳降壓效果。
2.2.2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
拉貝洛爾屬于一類水楊酰胺類衍生物,其已在廣泛應用于腎上腺素阻滯劑,且能夠充分發(fā)揮β受體與α1受體拮抗效果,有利于促進血管擴張,且淡化心臟負荷,穩(wěn)定耗氧量,同時強化心臟射血分數顯著,進而優(yōu)化胎盤血流量。研究發(fā)現,對HDCP患者實施拉貝洛爾治療,其對氧代謝﹑腦血流量作用輕微,尚未造成干擾,但有助于緩解頭痛癥狀[12]。相關學者判斷拉貝洛爾+硝苯地平的應用療效,發(fā)現HDCP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配合拉貝洛爾+硝苯地平治療,可獲得顯著價值,不僅能夠減少藥物使用量,還對血壓水平控制起到顯著作用,進而降低用藥后不良風險[13]。
2.2.3 利尿劑
利尿劑可直接減少產婦血容量,促進血液濃縮,造成胎兒缺氧癥狀逐漸惡化,故利尿劑藥物一般僅限于HDCP患者產生嚴重并發(fā)癥時才可采納,如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腫等。相關學者將148例HDCP合并冠心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于擴管治療的基礎上,配合阿司匹林+螺瑞酮治療,在臨床結果中發(fā)現,其能夠有效促進妊娠血壓病發(fā)冠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心室肥厚以及心室重構的改善[14]。
分娩中的劇烈疼痛,可直接使產婦誘發(fā)不同程度的繼發(fā)性生理異常,加之負面情緒的干擾,如緊張﹑煩躁﹑焦慮等,使其應激反應明顯上升,且誘發(fā)激素水平失調,增加兒茶酚胺分泌[15]。由于孕婦血壓水平上升,可造成其耗氧量及通氣量增加,在長時間過度換氣狀態(tài)下,可造成呼吸性堿中毒,胎盤供血減少,而導致胎兒宮內缺氧。因此對HDCP患者實施針對性麻醉藥物輔助分娩顯得十分關鍵。相關學者發(fā)現,于程序化間歇硬膜外給藥配合自控鎮(zhèn)痛,低濃度羅哌卡因(0.06%)+舒芬太尼(0.5um/ml)可滿足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鎮(zhèn)痛需求,且可減低第二產程羅哌卡因用量,其和0.1%羅哌卡因+0.5ug/ml舒芬太尼相比較更加具有優(yōu)勢[16]。
研究發(fā)現,產后子癇通常發(fā)生于產后24h—產后10d內,故醫(yī)護人員需加強對產婦產后的子癇預防[17]。針對重度子癇前期患者,于產后24—48h內,需持續(xù)實施硫酸鎂開展治療,以規(guī)避產后子癇。相關學者提出,若產后血壓≥150/110mmHg時,則開展降壓治療。而哺乳期產前可實施降壓藥物,切勿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與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18]。
完善健康宣教及產前檢查,對HDCP預防工作來說,健康教育以及產前檢查具有關鍵性作用,需臨床予以高度重視[19]。將孕期保健﹑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生產期間,能夠全面強化孕婦和家屬對HDCP的認知,進一步提高治療依從性及配合度。完善孕期各項檢查項目,定期開展產檢以及評估工作,對伴有妊高癥患者需早期診斷后及時予以治療,全面規(guī)避孕產婦及圍產兒相關病發(fā),保障母嬰健康[20]。
HDCP屬于妊娠階段產檢并發(fā)癥,其具有極高的發(fā)病率,且對母嬰安全可造成嚴重威脅?,F階段臨床以控制血壓為主要治療方案,治療時可采納非藥物控制模式及藥物控制模式,前者適用于輕度HDCP患者,能配合藥物治療一同使用,而后者于部分重度HDCP患者中適用較高,其能夠將血壓維持于合理范圍內,確保母嬰安全。但HDCP治療仍屬于現階段研究的熱點及難題,故臨床工作者還需進一步探究及努力,為臨床治療提供重點指導及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