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娟
(南陽市第五中等職業(yè)學校 河南 南陽 473055)
隨著我國對當前教育改革的不斷重視,對職業(yè)教育有著更多的重視,為此國家頒布相關的法律,幫助職業(yè)院校做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所有課程理論能夠與思想政治理論掛鉤。這就為中職英語教學課程與思政理論結合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成為中職學校當前英語工作的新理念以及新要求,在不斷提升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健全人格,使其獲得全面性的發(fā)展。
“三全育人”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叭恕敝饕ㄈ齻€部分,分別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指學校所有部門,所有教師員工都具有育人的職責。全過程育人從時間上來講,強調育人要貫穿學生學習成長的全部過程。全方位育人從空間上來講,強調育人要體現(xiàn)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各個方面。
“三全育人”是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的全面領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育人優(yōu)勢,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引領,切實增強全面育人工作的有效性以及針對性。在此過程中,需要不斷強化學習的基礎,突出重點,并且建立一支完善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從現(xiàn)實意義的角度來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既是當前我國育人項目、載體以及資源的整合。更是要提前做好育人格局的準備。同時不斷進行相關的試點工作,鞏固好“三全育人”所帶來的優(yōu)勢,充分擴大其影響,同時也要善于進行創(chuàng)新,構建出育人一體化的體系,成為當前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校、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接班人的突出力量[1]。
2.1 教師思政工作認識存在問題。作為中職英語教學傳播的主體,教師在思政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對中職學生思政意識以及思政能力都有著重要影響作用。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中職學校英語教師思政能力水平存在缺陷,對思政能力認識上的不足,使得大部分英語教師無法將英語課程與思政內容結合到一起。另外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部分中職英語教師認為只有思政教師才有義務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使得中職英語教師本身思想覺悟受到影響。并且這種思想觀念還影響了部分學生的觀念,學生原有的價值觀也會受到影響。另外一些教師的思想觀念比較傳統(tǒng),知識專注于教師,在政治意識上相對薄弱,使得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很難利用思政內容展開教學。
2.2 教師工作壓力較大。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需求不斷擴大,同時對人才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在如今高速發(fā)展的時期,人們各種各樣壓力不斷出現(xiàn),使得部分中職英語教師也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保證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另一方面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在種種壓力的影響下,很多中職英語教師沒有時間去研究其他的思政內容,沒有精力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而是讓思政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品質教育。隨著教師壓力的不斷增大,越來越多中職英語教師放棄了學生的思政教育,使得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很難結合起來。
2.3 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很多中職英語教師能夠從容的傳授英語專業(yè)知識,但是在面對思政教育工作時,卻顯得捉襟見肘。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教師本身與學生缺乏溝通性,缺乏與學生的溝通性會使教師對學生內心想法產生誤解。無法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察出。如果長時間缺乏溝通的話,不僅會使思政教育工作很難順利展開,同時也對學生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第二中職英語教師本身的政治素養(yǎng)存在不足,所積累的政治知識遠遠不夠,從而無法將英語課程與思政課程聯(lián)系在一起。在大部分中職英語教師眼里,傳授學生英語知識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下,使得大部分教師忘記了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采用傳統(tǒng)教師方式的話,一方面會限制學生知識的拓展,禁錮了本身的思想行為,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另一方面鼓噪的課堂會使學生慢慢來失去對英語課程以及思政教育的興趣,對思政方面的知識無法進行更好的吸收。另外一部分中職英語教師年齡較大,對一些新奇事物很難理解下去,比如在多媒體設備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講解知識,加深學生對思政工作的印象。如果缺少對多媒體設備的應用,會使課堂效率很難進一步提升。年齡大的教師雖然有著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在一些教學方法上,已經逐漸落后于時代發(fā)展中,使得英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工作變得毫無意義[2]。
3.1 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提升思政效果。
3.1.1 在課堂熱身活動中融入思政教育。比如在英語打招呼內容講解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課前組織,在課程學習主體進行學習之前,對其進行預習任務的下達,例如,通過多媒體或是教材書籍收集或是參閱一些與所學知識有關的內容,像中西方客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等,并在后續(xù)的課堂上讓學生將自己所收集的信息在班級上進行展示,同時將學生分成諸多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對自身收集的資料進行分享與交流,深刻的體會信息中所蘊含的不同思維方式以及生活習慣,進而使學生可以有效的體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文化禮貌特征,例如,互相關心、互相諒解以及以誠待人等。
3.1.2 在詞匯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政教育。英語詞匯與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化中的詞匯系統(tǒng)是能夠最為直接的展現(xiàn)該民族的價值取向的,在當前的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活動中,思政教育可以有效的融入到詞匯講解教學之中,例如,中國的生肖年份中的鼠年,在英語詞匯中會用“the Year of the Rat”來進行表示,可是老鼠一詞為什么不使用“mouse”來進行表示呢,二者都是用來表示老鼠,但是為什么使用了前者而不是后者,這是因為前者在英語詞匯所表達的老鼠要比后者所要表達的老鼠要大,而中國人自古以來在節(jié)日中就喜歡豐碩的意思,因此在鼠年的表示上就是用了“Rat”一詞。在日常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难a充一些具有中國元素特色的熱門詞匯,例如roast Beijing duck(北京烤鴨)、high-speed railways(高鐵)以及electronic payments(電子支付)等詞匯。借助對上述詞匯的學習,可以有效的激發(fā)與調動學生的“四個自信”提升中職英語教育的思政融入質量與效率。
3.1.3 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融入思政教育。英語學科是思想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人類的發(fā)展與進步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英語閱讀中也蘊含著大量的思想內涵。比如“Do the Right Thing”充分體現(xiàn)著培養(yǎng)學生正確情感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思政內涵,同時其中還蘊含著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道德法律意識培養(yǎng)內容?!癈ommunity Life”蘊涵著培養(yǎng)學生為公共服務、建設和諧社區(qū)意識的思政內容;“Danger and Safety”蘊含著遵守交通規(guī)則意識、珍愛生命的思政內容。
3.2 構建完善的獎懲制度,有效的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中職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也對思政教育工作給予一定的關注與重視,雖然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的實際工作量,但是這也是當前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要求。想要在教師增加工作量的基礎上,仍可以提升思政教育水平與質量,就需要最大限度的調動與激發(fā)中職英語教師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前提條件就是提升中職英語教師的基本福利以及工資,并為中職教師提供豐富的物質保障。就當前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形勢而言,國家對于教育事業(yè)的重視程度在不斷上升,逐步的加大了對教育事業(yè)的資金投入。所以,各個中職院校就可以切實依據(jù)教師的實際思政教育質量,對其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與物質補助,進而確保中職英語教師可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沒有后顧之憂,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中職英語思政教育課堂之中。除此之外,中職院校還要在內部構建起完善的獎懲機制,以此來有效的激勵教師進行思政融入教學,并適當?shù)募ぐl(fā)與調動教師之間的良性競爭,進而推動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樹立與培養(yǎng)中職英語教師的責任心以及上進心,引導與幫助中職英語教師進行教育模式改變,對一些思政教育做得好的教師可以進行物質獎勵,并將其樹立成為模范先鋒,在后續(xù)的思政教育活動中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出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進而激發(fā)與調動其他教師的思政教育積極性,針對一些思政教師不出色的教師,學校管理人員要對其進行批評教育[3]。
3.3 創(chuàng)新思政途徑。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貫徹落實思政教育,需要站在“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上,通過多元化的教育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政教育,對思政教育方式進行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打破原有課堂模式的束縛,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中職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之前,教師要切實做好準備工作,以此來保證思政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要營造出全員自主參與的良好氛圍,進而行之有效的實現(xiàn)全面的育人理念。由于思政工作所涉及的領域相對較廣,并不是某一個單一的方面就可以決定的,因此,在中職英語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必須進行組織協(xié)調,聯(lián)合多方力量,與時俱進,借助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以此來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中職校園的管理人員也是切實關注思政教育,對教師工作進行幫助與扶持,以此來確保中職英語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3.4 提高教師政治覺悟。教師是開展中職英語教學思政工作的核心,其思政意識以及思政能力會直接影響到思政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入水平。對于學生來說,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們明辨是非的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所以,在中職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教學是尤為重要的。如果想做好思政工作,就要始終將思政課程置于英語教學的中心地位,并切實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政治覺悟,使其真正明確“三全育人”的含義,并將其滲透到英語日常教學中。改變中職英語教師認為思政課程和英語教學毫無關系的觀念,明確思政課程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思政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堅定自身的學習目標,端正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而且還能幫助更為深刻地理解其他學科[4]。
3.5 以教材為抓手,挖掘思政元素。
3.5.1 在編寫和選擇教材方面。英語教學屬于語言類教學,所以在對其進行編寫時候,應當以相關部門的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方向,著重注意英語教材的價值取向,盡可能將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其中。在選擇教材方面,要著重注意教材的規(guī)范性、時代性以及職業(yè)導向性,盡可能結合中職自身的教學特點對英語教材進行選擇,真正通過教材體現(xiàn)出中職教學技能寶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更好增強思政教學的融入效果,在選擇教材時,還應當著重注意英語教材中思政導向,盡可能使得學生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3.5.2 在整合教材內容方面。通常中職英語教材會落后于社會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應當根據(jù)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目標為準,不要盲目依靠教材,打破傳統(tǒng)的“本本主義”教學觀念。立足于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從英語課程標準出發(fā),對中職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材靈活進行處理,從而達到促進思政教育開展的目的。在整合中職英語教材內容時,教師可以采取模塊化教學方法,根據(jù)教材中內容的深度、學習難度,將教材分為基礎模塊、中級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將英語教材中的內容分配到不同模塊中,對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行細化。在基礎模塊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道德修養(yǎng),在中級模塊中著重對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進行培養(yǎng),在拓展模塊中著重對學生的政治意識進行培養(yǎng),并加強愛國教育。在講述中西方節(jié)日內容時,英語教師可以將我國傳統(tǒng)春節(jié)和西方圣誕節(jié)做對比,還可以將感恩節(jié)和我國的中秋節(jié)做對比,教育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此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們的文化自信程度,增強其民族自豪感[5]。
綜上所述,在如今時代發(fā)展下,學生作為未來我國發(fā)展的主體,需要對學生不斷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與多個學科共同進行交叉融合,互相補充,在提升學生知識學習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