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前往盛岡的一趟疾馳的列車上,有五名殺手,他們發(fā)現(xiàn)各自的任務其實有著關(guān)聯(lián)。于是問題變成了:誰能活著下車?終點站又有什么在等待著他們?
影片《子彈列車》改編自伊坂幸太郎的小說《瓢蟲》,講述了布拉德·皮特飾演的一向自詡“霉運當頭”的落魄殺手,以“瓢蟲”的新代號重操舊業(yè),從老東家處領取了一項運送行李箱的任務。誰料,這次看似“簡單”的任務背后卻是陷阱重重。當瓢蟲帶著行李箱登上一輛高速列車,頂尖同行們卻早已待命、各自為陣,他們的任務之間似乎暗藏巧合與關(guān)聯(lián),火爆對決一觸即發(fā)。當疾速列車變成“殺手窩”,活到終點站僅僅是開始。
《子彈列車》雖由好萊塢主創(chuàng)團隊打造,卻帶有濃重的日本文化背景和喜劇元素,在2022 年暑期檔的各種影片中,顯得別具一格。不同于千篇一律的殺手電影,它從一開場就呈現(xiàn)出了古怪的口味,之后的起承轉(zhuǎn)合也頗具創(chuàng)意。片中的動作戲部分比較吸引觀眾,有人認為,在火車車廂這種狹窄空間內(nèi),難得打出了新意。甚至有觀眾這樣評價道:發(fā)癲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有多好看就有多離譜。
你的父親在你此刻這個年紀時的生活是怎樣的?他熱愛什么,渴望什么,又面臨著怎么樣的困惑?如果可以選擇,他希望一天應該是怎樣度過的?在今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上,一部長篇處女作—《曬后假日》—驚艷面世,并回答了這些想象中的問題。
該片由新人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Charlotte Wells)自編自導,講述了女主蘇菲回憶起20 年前和父親度過的一個假期,兩人在這個假期里分享彼此的喜悅和憂傷。當她試圖調(diào)和她認識的父親和她不熟知的他的另一面時,真實和想象的記憶,填補了兩者之間的空白。影片獨特精煉的美學風格和純熟高超的導演技術(shù),俘獲了諸多影迷的心。
該片是1986 年電影《壯志凌云》的續(xù)集,講述了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和難以釋懷的心魔,代號“獨行俠”的海軍頂尖飛行員皮特·米切爾服役30 多年后,決定打破體制的限制,戰(zhàn)勝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挑戰(zhàn)一項需要巨大犧牲才能完成的任務的故事。
該片猶如古典雕塑般硬朗的線條與恢弘的氣勢,喚醒了一代人對20 世紀好萊塢“大片”的印象。盡管特效技術(shù)已成熟到足夠以假亂真,但在這部影片中,阿湯哥依舊敬業(yè),堅持所有場景都盡量實拍。同時,《金融時報》也批評稱,該片實際上是一部相當焦慮的大片,影片充滿了對美國力量持久性的懷疑,并在許多方面成為一闋關(guān)于美國力量相對衰落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