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天津市北辰醫(yī)院門診采血室,天津 300400)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隨著病情進展,患者血糖可持續(xù)升高,導致腎臟的糖代謝負擔加重,進而誘發(fā)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預后不佳,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蛋白尿、腎功能進行性減退,嚴重者可出現(xiàn)貧血等并發(fā)癥。藥物治療能減輕高血糖毒性,是糖尿病腎病現(xiàn)階段首選治療方案,配合護理干預,還能改善患者飲食結構,有利于保護腎功能。然而,糖尿病腎病病情復雜,常規(guī)護理常被動執(zhí)行醫(yī)囑,難以及時針對患者的病情變化予以干預,護理效果不理想。中醫(yī)辨證護理指結合四診(望、聞、問、切)及癥狀、體征辨清疾病病因、邪正關系,將其概括為不同的證侯給予針對性干預的護理模式[1]。另外,據(jù)臨床實踐表明,飲食調理、改善營養(yǎng)狀態(tài)對糖尿病腎病病情控制具有積極意義。為探究中醫(yī)辨證護理與營養(yǎng)護理模式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應用價值,本研究選擇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予以分組護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本院就診的15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按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參考組各75例。觀察組中男40例、女35例;年齡40~69(52.41±4.10)歲;病程5~11(7.56±2.62)年。參考組中男42例、女33例;年齡40~71(52.63±4.22)歲;病程6~13(7.44±2.4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2014年版)》[2]中糖尿病腎病相關診斷標準;(2)出現(xiàn)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癥狀;(3)腎小球濾過率<60 ml/(min·1.73 m2);(4)尿白蛋白排泄率>30 mg/24 h。排除標準:(1)經臨床鑒別診斷為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過敏性紫癜腎炎;(2)存在溝通或意識障礙,無法配合量表評估;(3)妊娠期、哺乳期婦女;(4)合并心腦血管或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參考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患者住院期間,囑其注意低鹽低脂飲食,限制高蛋白、高糖分飲食;予以用藥指導,為患者說明各類降糖藥、降壓藥物及其他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加強病情監(jiān)測。觀察組予以中醫(yī)辯證護理+營養(yǎng)護理。具體如下(1)中醫(yī)辯證護理。①氣陰兩虛證:主要由飲食、生活、情志多因素所致,護理應側重于滋陰補氣;建議患者日常生活中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粗纖維食物,促進腸蠕動;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適量進行有氧運動,保持情緒穩(wěn)定,注意保暖,潮熱盜汗時及時更換衣物與床單;選擇冬瓜皮、天花粉與西瓜皮各12 g,加水煎服,或選擇淮山藥、北黃芪各30 g,加水泡飲。②陰陽兩虛證:多為疾病久治不愈、不良生活習慣所引起,護理應側重于陰陽雙補;適當臥床休息,增加活動量,記錄每日尿量及早、中、晚三個時間段的血壓值、體重;頭面部浮腫者抬高枕頭,腹水者定期測量腹圍,大便不成形者遵醫(yī)囑給予益智仁、金櫻子以固腎溫脾、澀腸止瀉,注意會陰衛(wèi)生;飲食調理可選擇牛奶、銀耳、枸杞等補陰類食物,以及胡椒、生姜、羊肉等溫陽食物。③脾腎氣虛證:病因與勞欲過度、久病體虛相關,護理應側重于健脾益腎;日常以輕體力活動為主,切忌過度勞累,慎起居、避風寒;節(jié)制有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無規(guī)律作息、吸煙、酗酒等;忌飲酒、吸煙,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飲水量及膳食纖維攝入,保持大便通暢,出現(xiàn)尿意時切勿憋尿。④肝腎陰虛證:多因久病失調,或溫熱病邪耗傷肝陰、腎陰,護理應側重于益腎養(yǎng)肝;注意閉目養(yǎng)神,緩解眼部不適;指導腰膝酸痛者定期按摩涌泉、關元與氣海穴;選擇熟地、山藥、山茱萸,水煎代茶。(2)營養(yǎng)護理,①營養(yǎng)評估:指導患者進行營養(yǎng)狀態(tài)評定,具體包括體重、體脂率、內臟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shù)等,依據(jù)評定結果判斷患者營養(yǎng)狀況,確定其營養(yǎng)不良的類型與程度。②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掌握患者基本病情與飲食偏好,結合營養(yǎng)評定結果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飲食強調結構合理,主食優(yōu)先選擇粗糧食物,加餐優(yōu)先選擇奶類、堅果類或水果類,增加新鮮蔬菜等富含維生素類食物的攝入,嚴格控制蛋白質、糖的每日攝入量,忌辛辣、油炸食物。③營養(yǎng)健康宣教:定期組織營養(yǎng)健康宣教,邀請專職營養(yǎng)師為患者普及健康飲食知識,發(fā)放宣傳手冊,手冊內涉及患者每日營養(yǎng)成分的組成比例及食譜搭配建議等;創(chuàng)建微信公眾號,指導患者查找并關注該公眾號,定期推送糖尿病腎病營養(yǎng)知識。
1.4 臨床觀察指標 分別于護理前、護理14 d后對兩組進行如下評估:(1)血糖指標:使用真空抗凝管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3 2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測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2)腎功能指標:采集患者晨起狀態(tài)下外周靜脈血2 ml,3 200 r/min離心10 min取血清,利用比色法測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采集患者晨起中段尿10 ml,利用艾司巴赫氏定量法測定尿蛋白(PRO)水平。(3)生存質量:采用糖尿病特異性生存質量量表(DQOL)予以評估,該表含有與疾病相關的憂慮程度、與職業(yè)相關的憂慮程度等46個條目,每條目均以1~5分計分,評分越低提示患者的生存質量越高[3]。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FPG、2 h PG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14 d,觀察組FPG、2 h PG水平均較參考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s,mmol/L)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指標水平比較(±s,mmol/L)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
組別 n FPG 2 hPG護理前 護理14 d 護理前 護理14 d觀察組參考組9.57±1.13△10.08±1.15△2.739 0.007 75 75 tP 8.51±1.20 8.38±1.15 0.677 0.499 7.40±0.71△7.82±1.01△2.946 0.004 11.33±1.19 11.37±1.15 0.209 0.835
2.2 兩組護理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護理前,兩組BUN、PRO、Scr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14 d,觀察組BUN、PRO、Scr水平均較參考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
BUN(mmol/L) PRO(g/L) Scr(μmol/L)護理前 護理14 d 護理前 護理14 d 護理前 護理14 d觀察組參考組組別 n 75 75 tP 6.80±1.11 6.97±1.04 0.968 0.335 5.75±1.01△6.13±1.05△2.259 0.025 2.30±0.27 2.33±0.22 0.746 0.457 1.83±0.15△1.90±0.14△2.955 0.004 135.20±12.31 134.37±12.40 0.411 0.682 119.10±10.42△124.86±11.24△3.255 0.001
2.3 兩組護理前后DQOL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DQOL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14 d,觀察組DQOL評分較參考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DQOL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理前后DQOL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14 d t P觀察組參考組75 75 5.138 2.739 0.000 0.007 t P 143.46±13.33 145.20±13.18 0.804 0.423 133.30±10.75 139.69±11.39 3.533 0.001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為常見的微血管并發(fā)癥,此病早中期多通過口服降糖、降壓藥物減少蛋白尿、延緩腎功能減退,同時予以飲食、并發(fā)癥干預減輕不良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造成的腎臟負擔。糖尿病腎病病情復雜,且由于病情發(fā)展階段、患者機體反應性等存在差異,患者表現(xiàn)的癥狀不同,護理措施亦各異。常規(guī)護理雖具有規(guī)范的護理措施,但常需被動執(zhí)行醫(yī)囑,缺乏靈活性與針對性,護理效果并不理想。
人體對糖的代謝主要依靠胰島素調節(jié),而糖尿病腎病患者已經存在胰島素分泌與利用缺陷,如不注意飲食結構及營養(yǎng)比例,勢必會增加胰腺負擔,引起血糖升高[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FPG、2 h PG水平均較參考組低(P<0.05),表明中醫(yī)辨證護理與營養(yǎng)護理助于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糖值。中醫(yī)學認為癥、證屬于不同概念,“癥”指癥狀,如糖尿病腎病患者出現(xiàn)的高血壓、水腫、貧血等,“證”則指機體在疾病發(fā)展階段中的病理概括,其涵蓋病變部位、性質及邪正關系,能更正確地揭示疾病的本質[5]。中醫(yī)辨證護理將患者分為氣陰兩虛證、陰陽兩虛證、脾腎氣虛證、肝腎陰虛證,依據(jù)辨證結果予以針對性護理,能真正實現(xiàn)“同病異護”,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控制有顯著療效[6]。另外,營養(yǎng)護理模式分為營養(yǎng)評估、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營養(yǎng)健康宣教3個步驟予以干預,能在照顧患者飲食習慣的同時,不斷提高患者對營養(yǎng)知識的認知度,促使其自覺改變自身不健康的飲食結構,由此將血糖維持于理想水平[7]。
通常情況下,約有50%的葡萄糖在腎臟代謝,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下會加重腎臟的糖負荷,誘導機體氧化應激作用,加重腎臟損害[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BUN、PRO、Scr水平均較參考組低(P<0.05),這表明中醫(yī)辨證護理與營養(yǎng)護理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腎功能。正所謂“病之總者謂之病,而一病總有數(shù)證”,同種疾病可因集體反應性不同表現(xiàn)為不同的證,中醫(yī)辨證護理既辨病又辨證,若患者屬氣陰兩虛證,則依據(jù)滋陰補氣的護理原則,給予飲食調理、運動干預等,能減輕患者腎臟濾過系統(tǒng)的負擔,預防血糖持續(xù)升高進一步損害腎臟功能[9]。北黃芪、淮山藥均為傳統(tǒng)補氣類中藥,具有補脾益氣、健脾和胃等作用,且淮山藥中含有皂苷元、多糖等成分,兩者合用有助于抵御葡萄糖造成的血糖升高,繼而保護患者的腎臟功能[10]。營養(yǎng)護理中結合發(fā)放宣傳手冊、公眾號推文等形式,便于患者自行查閱、學習疾病相關知識,構建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血糖水平,從而有效避免高血糖對腎功能的損害。與此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的DQOL評分較參考組低(P<0.05),這說明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中醫(yī)辨證護理與營養(yǎng)護理能提高其生存質量。糖尿病腎病預后不佳,影響預后的因素主要與高血糖狀態(tài)、蛋白尿程度、腎損害等病變嚴重程度相關。中醫(yī)辨證護理主要依據(jù)不同辨證展開護理,如肝腎陰虛證的常見證候包括頭暈、視物不清、口燥咽干、腰膝酸軟等,建議此證患者閉目養(yǎng)神能有效減輕其眼部負擔,按摩涌泉等穴可改善機體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散熱、瀉火、滋陰補腎,以此改善疾病癥狀[11]。營養(yǎng)護理模式中以多種形式進行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對飲食調理的重視程度,自覺改善自身膳食結構,控制血糖值,從而減輕糖尿病腎病癥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2]。
綜上所述,中醫(yī)辨證護理與營養(yǎng)護理模式不僅能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糖值,還能夠改善其腎功能,提高其生存質量,建議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