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正軍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慶中學)
教研組長是學科教研的帶頭人,是本學科教研活動和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和領導者。教研組長一般是通過本學科教師的民主選舉和學校的綜合考核,精心挑選出來的才德兼?zhèn)涞膶W科帶頭人。一名普通教師一旦被遴選為教研組長,意味著學校給予該教師較高的定位和本組教研成員寄予深切的厚望。為了更好地承擔教研組長的責任,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促進學校教學研究工作呈現你追我趕、昂揚進取的精神風貌,從而涌現出一大批愛崗敬業(yè),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教研團隊,最終確保學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教研組長應該做好四個角色定位:
作為學科帶頭人,教研組長,對“上”,要按時完成學校部署的任務,向教導主任和分管教學的校長負責;對“下”要密切團結本學科教研組的成員,做好教學研究活動的統帥和引領作用,在教研活動中把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毋庸置疑,一些新教師走上講臺不久,短期內須熟悉本學科的課程標準、教材的具體內容和知識結構體系、教學的重難點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難度不言而喻,這讓一些年輕教師產生心理失衡。有些年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豐碩,課講得娓娓動聽,但由于所任教學科的知識儲備不足而回答不出學生提出的一些“怪異”的問題,甚至由于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失誤而導致未能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這讓部分年輕教師產生心理困惑。教研組長在教研活動中,通過傾聽,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做好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讓年輕教師學會心理按摩,走出心里陰影,解決心理困擾,進而品味到“教師”這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工作崗位,促進課堂教學呈現出 “一曲曲生命與生命的活力交融,靈魂與靈魂的慢舞對視”,實現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平常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專業(yè)基本功底確實深厚,可講起課來卻像“茶壺中煮餃子欲倒不出”,除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局限性外,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教研活動的短板:教研組長未能充分搭建平臺和積極引領教師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教師缺乏交流學習和教研活動的實踐鍛煉機會,致使他們無法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所以,教研組長要積極開展常態(tài)課、示范課、觀摩課和同課異構課等活動,發(fā)揮教研模范帶頭引領作用,促進本組教師不斷反思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如,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否落實、學生的學情是否清楚、三維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是否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實現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一些老教師,從早到晚忙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晚自習值班等日常教學工作,有的還擔任班主任工作,要精心組織主題班會、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歌舞比賽、家長座談等各項瑣碎活動,悉心管理“班級學習、班級紀律、班級衛(wèi)生”等繁雜的事務,致使部分老教師身心疲憊不堪,在教研工作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教研組長在教研活動中,要強化人文關懷,對老教師噓寒問暖,體量他們工作的艱辛,同時營造寬松、民主、開放的研討氛圍,激發(fā)老教師上進的潛能,讓他們樂此不疲,充滿激情投身于教研活動中去,自覺內化為祖國教育教學事業(yè)而奮斗不息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光榮感。
教研組的全體成員都是教研活動的主人,教研組長只是教研組的一個成員,是教研活動一個參與者。教研組長只有把自己定位為教研組活動的一個參與者,才能發(fā)揮教研組全體教師從事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傳統的教研活動中,教研組長封建“家長制”作風濃厚,如集體備課的活動中,教研組長常常強行把其他教師的教研思維拉到自己的教研思路上來,讓其他教師沿著自己的教研思維方向前行,剝奪了其他教師教研的發(fā)言權,扼殺其他教師教研的個性,教師集體備課的有效性呈現緩慢前行的現象。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教研活動堅決反對教研組長獨霸教研的話語權,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民主教研,讓教研活動的教師思維沿著不同的方向自由馳騁,促進每個教研組成員的個性發(fā)展和集體教研的智慧共生,能力共進。以筆者所在學校數學教研活動為例,在教研組的各項活動中,如各種研討課、競賽課、野外科學與考察活動課等,教研組長都自己定位為教研活動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名“司令員”。教研組長把教師們緊緊團結在以自己為核心的周圍,一心一意搞教研活動,不好大喜功,不矯揉造作,不弄虛作假,腳踏實地、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開拓進取,虛心和其他教師一起解決教研活動中的難題,認真細致分析共性問題的原因。同時選擇教師集中教研出錯較高的問題,群策群力,有的放矢,集體民主討論解決,深入交換意見,動態(tài)生成觀點。通過彼此相互傾聽、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質疑,取長補短,共生集體智慧和力量,促進教研活動的高效運行。
教研組長既要搞好教研工作,還要關心其他教師,以積極的心態(tài)做好教研組教師的貼心人。每名教研組教師都是充滿靈性的教研個體,他們在教育教學中有著自己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獨到的教育教學藝術,在長期的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外在表現為別具一格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技巧、教學風格,教育特色、師生關系等方面;內在表現為教師個人學識、個人情感、個人潛能和個性化心理品質。作為教研組長,要以欣賞的視角,學習的態(tài)度,平等對待教研組每位成員。特別是在組員遇到教育教學或教研中的難題時,教研組長要熱心主動伸出幫助之手,做到積極主動溝通,平心靜氣地給予指導,同時,以平等的理念敬重教師,以溫暖的情懷感化教師,以人文化的雨露潤澤教師。
對待教研組教師,教研組長需要噓寒問暖,關懷體貼。關懷的方式多種多樣,一個微笑、一個舉止、一聲問候、一句祝福、一個眼神、一個提示。天下雨了,提醒教師們出門別忘帶雨具;天冷了,叮囑教師們添加衣物,別感冒著涼;平日問問年輕教師的住房情況怎樣,孩子上學的學習情況怎樣?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溫暖教師們的心,讓他們心存感激,讓教研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平常里多友情提醒教師們鉆研教材,精心備課。上課時,如果碰到怦然心動的解題策略、運用到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提醒他們立即記錄下來,并撰寫成文章,或投稿于國家級和省級報紙雜志,或參加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評獎活動,以利于職稱評審。還要激勵教師盡力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教學類比武、教育類競賽活動,如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學技能比賽、班主任基本功比賽等,爭取較高的獲獎名次,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化水平和專業(yè)化能力。諸如此類的細節(jié)關心,漸漸拉近教研組長和教師們的心理距離,潛移默化地溫暖教師的心,促進彼此關系和諧融洽,促進學校教研工作不斷再上新臺階,也促進教師專業(yè)化健康發(fā)展。
教研組長要時刻牢記“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教研組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同事們的互相幫助,離不開教研組長的引領指導。教研組長平時除了將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學資料等無私地奉獻給組員外,還要組織全組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特別是當某位老師準備公開課展示、觀摩課學習或競賽課比武時,教研組長要發(fā)動全組教師同心協力幫助,出謀劃策。只有全組教師齊心協力,增強集體榮譽感,教師的業(yè)務能力才會提高,教學水平才會提升。實踐證明,在這種互幫互助的教研環(huán)境中,老教師工作熱情高漲,甘于奉獻,樂于指導,年輕教師就會盡快成長起來,挑起教研的大梁、教學的大梁,促進學校教研工作和教學工作再創(chuàng)新輝煌。
教研組長要避免各種工作大包大攬,要對組員做事放心。在教學研討活動時,教研組長可以有意識地將權力下移,培養(yǎng)教研骨干,讓他們和教研組長一起分擔工作,這樣既減輕教研組長的工作負擔,也培養(yǎng)了教研人才。教研質量不斷提升,原因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第一,學校的年輕教師在教學常規(guī)工作中偶爾出現失誤,教研組長卻主動承擔責任,從不推卸。第二,教研活動與時俱進地改革。教研組長時常改變以往的舊態(tài),不定期提名一些年輕教師擔任備課組長,還放手讓他們積極開展工作,當年輕的備課組長安排備課組活動工作時,教研組長把自己定位為備課組成員之一,虛心接受備課組長的工作安排,決不搞特殊化。第三,教研活動的內部計劃,教學活動的常規(guī)總結,新聞報道等文字材料,教研組長一改常態(tài),讓年輕教師嘗試去寫,教研組長只在上報材料之前做最后把關。教研組長這些做法看似在“偷懶”,實質是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年輕教師,讓年輕教師盡快成長起來,早日成為學科教學骨干,學校教師隊伍骨干。
現代社會,學習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重要階梯。教研組長應該時時學習、處處學習,才能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促使教研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一個不重視學習的教研組長,就不可能積蓄豐厚的教研底蘊,更談不上引領本組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教研組長應該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作為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價值擔當。
目標有多大,教研的舞臺就有多大。遠大的目標是教研組長熱愛教研事業(yè)的前提,是提升教研組長素質的內涵保障。有了目標,才能以更短的時間完成從學徒性的教研組長向專業(yè)性教研組長的轉變。
教研組長有了信心,才能排除雜念,每天都處于讀書學習和思考研究之中,專業(yè)化素質自然非同凡響、教研水平自然就別有一番天地,學校教研工作才能開辟一片廣闊新天地。
教研組長通過讀書,學習前沿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把這些新理念融入教研活動中,貫穿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研組長要多讀書、讀好書、善于讀書,特別讀那些經過歲月沉淀和歷史考驗的教研專著,形成教研新思想、新思維,專業(yè)化成長才能發(fā)生裂變。
教研組長通過培訓,自己的專業(yè)成長才能有一個準確、科學的定位。教研組長平時要踴躍參加校內舉辦的各項培訓,汲取校內不同學科教研組長的智慧,彌補自己學科教研活動的短板,也要積極參加校外培訓,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學習,借鑒兄弟學校的教研特長和教研成功經驗,取彼之長,補己之短,教研活動就有新突破。
很多教研組長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從事教研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技能,可惜他們只注重教學細節(jié)的微觀打磨而漠視學科教研理論的宏觀建構,只注重形而下的教學技能操練而缺乏形而上的教研學科理論的升華,勢必造成許多寶貴的教育智慧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蕩然消失。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教研組長,就要善于升華,把這些寶貴的財富變成文字,與同仁分享和交流,推動教研工作又好又快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教育者必須要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創(chuàng)新性人才,教研組長要樹立創(chuàng)新性意識,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教研組長,無法擔當教研工作,永遠無法出色完成學校布置的教研任務,更無法成功向學生傳授知識。教研組長不能僅僅做知識的跟隨者,而要立足于教育教學前沿陣地,做知識的創(chuàng)新者,做能力的創(chuàng)造者,不斷推出教研新成果,不斷革故鼎新教研新模式。
總之,教研組長要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引領本組教師科學、合理、高效地開展教學研討活動,面對工作中的困難要充滿信心去克服,面對工作中的壓力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去承受,要團結和協調好各種關系,為本組教師的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同時,要持之以恒地學習修煉,只有這樣,才能使全組教師更加團結合作,更富有戰(zhàn)斗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