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霞
“老師,好久不見,甚是想念。我是欣,請求加好友?!?/p>
欣是我曾經(jīng)教過的一個孩子,今年已經(jīng)初中畢業(yè)了。中考剛剛結束,欣便發(fā)來了這樣一條短信,我的嘴角不禁上揚。
“我不是學習的料,能開心地活著就好。”這是欣第一次上我的課時對我說的話。剛上三年級的欣有些調皮,二年級的班主任王老師告訴我,欣的父母是個體戶,根本沒有時間管孩子。欣無論考得多差,心態(tài)都非常好,臉上永遠掛著燦爛的笑容。可是,為什么學習差?僅僅是因為家長不管嗎?課堂上的學習難道他跟不上嗎?王老師說,這孩子其實也不笨,甚至可以說腦子非常靈活,但就是非常懶,不僅僅表現(xiàn)在學習上,還有各種活動,他連男孩子最喜歡的體育課都不愿意上,大部分時間都“癱”在桌子上。
我不知道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是什么原因讓他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又是什么原因讓他有了“開心地活著就好”的“頹廢”?那一雙亮晶晶的眼睛里的純真與孩子的話反差太大。
午飯后,我約欣一起到操場上曬太陽。欣很開心:“原來老師也喜歡曬太陽?!?/p>
欣告訴我,他的奶奶也非常喜歡曬太陽,在奶奶家的時候,奶奶經(jīng)常帶著他曬太陽,因為奶奶說曬太陽可以補鈣。我表揚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都是奶奶告訴我的?!闭勗掗g,我感覺奶奶對欣影響很大。“奶奶身體好嗎?”“奶奶的身體非常好,每次小姑回家的時候,奶奶都會做一大桌好吃的,小姑總會說,看你奶,身體杠杠的。奶奶會開心地告訴大家,人活著就是要開心,開心身體就好?!闭f起奶奶,欣的話匣子打開了。我能夠感覺到欣的奶奶是一個非常樂觀的老人,欣的樂觀也許正源于此。
欣說了近十分鐘才不好意思地停了下來:“一說起奶奶,我就停不下來了?!薄皼]事,聽你講奶奶的事情我也很開心,那個樂觀的老人讓我心生喜悅。”“你也喜歡我的奶奶,是嗎?”聽到我的話,欣非常高興。
“我不只是喜歡你的奶奶,我還非常喜歡你?!薄袄蠋煟业膶W習不好,你也喜歡我?”我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澳棠桃卜浅O矚g我,大家都說我像奶奶,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薄笆前。∧愫湍愕哪棠潭际亲屓司磁宓娜?,因為你們都是傳播快樂的人?!薄翱墒?,我的學習也像奶奶,奶奶上完小學就沒上了?!薄芭叮繉W習也像奶奶?”“是的,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拼音總學不好,媽媽批評我的時候,奶奶說,她小時候也是這樣的,讓媽媽別著急。”“那時你就覺得自己像奶奶,不是學習的料嗎?”欣很用力地點了點頭?!澳悄阌袥]有問奶奶,為什么她小學畢業(yè)就沒上學了?”“奶奶說,家里孩子多,不能都上學,得有人干活,反正她也不是學習的料,就輟學干活了。”
談到這里,欣的話好像找到了出處?!皨寢屢策@樣認為的嗎?”“爸爸媽媽每天忙得很,哪里有時間管我,而且爸爸小時候學習也不好。但是我們一家人并沒有因為學習不好就不開心,爸爸說了,學習不是唯一,健康快樂是第一。我們家的人學習都不好,一定是遺傳,那我開心一點就好了?!?/p>
欣的這番話讓我想到了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我像奶奶”“奶奶小學畢業(yè)”“爸爸小時候學習也不好”“健康快樂第一”……潛移默化中,欣便朝“我不是學習的料”“開心地活著就好”的方向行進了。
時間過得很快,午睡時間馬上要到了。我告訴欣,雖然太陽有些“毒”,但和他一起聊天很開心,我喜歡他們家的每一個人,他的奶奶、他的小姑,還有那個努力工作的開心老爸。
晚上,我約了欣的爸爸媽媽見面。這一家人真的特別像,爸爸媽媽長得非常和善,臉上的笑容自然而溫暖。談到欣的學習時,爸爸告訴我,欣一年級學拼音時費老大的勁兒也學不會,那時家里真不平靜,媽媽每天都很焦躁,經(jīng)常因為欣的學習與欣的奶奶發(fā)生爭執(zhí)。后來想想,孩子長大后也并不是非要依靠學習謀生,所以也就隨孩子去了。
我把和欣之間的對話說給他們聽,聽完后,他們并沒有意識到什么,僅僅說了一句:這孩子,什么話都說。欣的父母并沒有意識到欣對學習的態(tài)度是受了家人的影響,而只是感覺孩子愛說話。
我把羅森塔爾效應的故事講給他們聽,當他們聽到那個“奇跡”的時候,夫妻二人面面相覷,說:“老師,您是不是覺得欣的學習不好是受我們影響的?”我并沒有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請他們回憶一下欣上小學之前的事情。媽媽拿來一本相冊,一頁一頁翻給我看,一邊翻一邊告訴我欣小時候的各種趣事,特別是那一張和海浪嬉戲的照片?!靶佬r候大膽、聰明,海浪來的時候,他不僅跑得飛快,而且能正好停在海浪停下的地方?!闭f著說著,媽媽的聲音漸漸小了,“看來,真是我們影響了孩子?!?/p>
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番交談之后,我們達成協(xié)議:從正向期待出發(fā),幫助孩子樹立學習信心。
欣雖然有些頹廢,但畢竟只是一個孩子,孩子的天性絕不會因為一時的影響而掩蓋。課堂上,我請欣回答幾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比如觀察信息窗、讀出數(shù)學信息。當欣讀出來時,我會看著他,真誠地說一句“讀得真好”。課后,我依然會約他聊天,表揚他。欣在學校里所做的事情,我還會及時告知他的父母,父母則會在無意中問及白天的一些細節(jié),然后再次表揚欣:“原來你不是學不會,而是沒開竅,你真是了不起。”
就這樣,欣在課堂上坐得越來越直,那一雙眼睛里盛滿的不只是笑意,還有抑制不住的興奮——那種“我也行”的興奮。
在我的鼓勵與父母“不經(jīng)意”的表揚中,欣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但稍不留意便會松懈。被賞識的甜頭讓欣感受到了喜悅,但刻苦學習遠不如“開心地活著”更有吸引力。所以,激發(fā)欣認同自己顯得尤為重要。
記得有人曾說,運動可以釋放孩子的天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孩子的智力。欣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了信心,但對運動依然不是很積極。欣的父母盡可能抽出時間陪伴欣,每天飯后散步是常態(tài),與此同時,還鼓勵欣與小伙伴一起參加游泳培訓。在學校,我也會給予欣很多運動的時間與空間——開展全員參與的跳大繩活動,欣不會跳,但他搖繩很專業(yè);測肺活量時,體育老師表揚欣氣息足,他的短跑生涯便起步了;親子運動會時,胖胖的欣爸為兒子上了場,雖然跑得有些慢,但欣拉著爸爸一直堅持跑到了終點……欣瘦了,也更加活潑了,亮晶晶的眼睛越來越靈動。
整整一年,這個有些佛系的男孩有了很大變化。期末慶典時,他捧著“成長少年”的獎狀,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原來,我也是學習的料!”那一幕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我快速地加了欣的微信。欣問:老師,您還記得我嗎?我回了他一句:當然記得,那個“不是學習的料,開心地活著就好”的欣。欣回了我一個羞澀的笑臉,我哈哈大笑。欣高興地告訴我,今年中考他發(fā)揮得非常好,一考完,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這個消息告訴我,因為我一直都相信他能行,而他也一直因為我的相信而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