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煒偉(長沙市雅禮雨花中學教師)
我們與人交往時,都希望擁有從容、自如的心態(tài)。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這種理想的狀態(tài)。不管是青春羞澀的少年,還是成熟老練的中年人,都或多或少會有在某些社交場合、社會人群中,面對特定情境或特定對象的“焦慮感”。怎么辦呢?
適度的孤獨感是珍貴的。陶淵明隱居后,東籬采菊,飲酒自樂,與南山歸鳥為伴。柳宗元在《江雪》中垂釣,雖“千萬孤獨”,卻有一江寒雪陪他;蘇軾在《定風波》的風雨中,一路蕭瑟,但仍有竹杖芒鞋托著他。適度的孤獨,讓人守住初心,涵養(yǎng)性情,找到獨處時的自在。這樣的時間,正宜靜下心來,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這種孤獨,讓你的內心平和而豐盈,讓你的表達從容而自信。
如果這種孤獨,并不讓你覺得快樂,反而造成了你與人交往時的不適,那你可能就需要做一些調整了。
第一,要以“積極、熱情、善意”的態(tài)度融入到集體活動之中。你在比賽、研學、討論等活動中,了解其他同學的個性、特點和愛好。你和大家共同付出努力,一起收獲成就感。你在歡笑、汗水和眼淚當中,結下深厚的情誼。
第二,學會體察需求和換位思考。在社交過程中,每一個人都需要“被尊重”“被關注”“被肯定”,同時又都害怕“被忽視”“被揭短”“被否定”。人與人的關系,其實都是彼此行為的投射,只要給予他人以充分的心理滿足,他們一定會回饋相同的敬意給你。
第三,選擇一些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際圈子和性情相投的交往對象,然后進入深層次的長期交往。你若愛閱讀,不妨加入讀書會;你若愛打球,不妨加入球隊,閑暇時間跟球友打上一場;你若喜歡旅行、飲茶或者音樂,或者就是喜歡天馬行空地閑談今古,我相信,你總能找到和你志趣相投的人。這些美好的情誼,將成為你戰(zhàn)勝“社恐”最有力的武器。
第四,交往中盡力保持微笑的表情、真誠的眼神和溫暖有禮的言語。這些都是人際交往中的潤滑劑,能化解尷尬、緩和沖突,構建溫馨美好的感覺和進退有度的距離,讓人與你交往時“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