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偉,張小存,賀迎坤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是腦部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導致的血管壁管腔狹窄,進而腦部供血供氧不足,部分腦組織壞死[1]。傳統(tǒng)預后不良危險因素在臨床僅有50%左右的個體化預測概率[2]。NOS3主要分布于冠狀血管,參與精氨酸與脯氨酸代謝,催化生成NO,在心腦血管疾病中發(fā)揮作用[3,4],NOS3基因多態(tài)性與個體罹患冠心病[5]、腦血管內皮細胞保護作用[6]相關。研究顯示,GDNF修飾的NSCs移植可對缺血性腦卒中大鼠發(fā)揮神經(jīng)保護作用[7]。本研究重點分析血清NOS3、GDNF在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表達以及對不良預后的預測作用,為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的病情評估、預后情況提供幫助。
1.1 研究對象納入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間本院收治的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126例,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齡45~80(62.35±7.83)歲,合并高血壓48例,合并糖尿病26例。納入標準:梗死后72 h內入院;經(jīng)頭部MRI等檢查確診;符合腦梗死標準[8];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其他類型的腦梗死、患者凝血機制異常、合并冠心病等其他心腦血管病變;合并惡性腫瘤、非首次發(fā)病。另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13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77例,女53例,年齡45~80(62.78±8.07)歲;過往無腦血管疾病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分組 患者按照Pullicino公式計算腦梗死體積,分為小體積梗死組、中體積梗死組、大體積梗死組,評判標準分別為<4 cm3,4~10 cm3,>10 cm3,每組例數(shù)分別為36例、48例、42例。按照Barthel指數(shù)評分將患者分為輕度功能障礙組、中度功能障礙組、重度功能障礙組。評分分別為71~95分、46分~70分、0~45分。每組例數(shù)分別為31例、53例、42例。
1.3 血清NOS3、GDNF水平檢測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組患者入院后抽取靜脈血5 ml,對照組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后(3000 r/min離心20 min),分離得上清,-80 ℃保存。分別通過NOS3 ELISA檢測試劑盒(E-EL-H0755c)、GDNF ELISA檢測試劑盒(E-EL-H1495c)檢測研究對象NOS3、GDNF水平,試劑盒均購自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患者預后情況 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訪。發(fā)病后3個月采用mRS評估患者預后情況,分為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mRS評分分別為0~3分、4~6分(中重度殘疾、復發(fā)、死亡),分別為86例、40例。
2.1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與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組性別、年齡、BMI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糖尿病史比例、高血壓病史比例升高(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組與對照組血清NOS3、GDNF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動脈硬腦梗死組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降低(P<0.05)(見表2)。
表2 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組與對照組血清NOS3、GDNF水平比較
2.3 血清NOS3、GDNF與患者梗死體積的關系 小體積、中體積、大體積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腦梗死體積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比較
2.4 血清NOS3、GDNF與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的關系 輕度功能障礙組、中度功能障礙組、重度功能障礙組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輕度功能障礙組相比,中度功能障礙組、重度功能障礙組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均降低(P<0.05);與中度功能障礙組相比,重度功能障礙組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均降低(P<0.05)(見表4)。
表4 不同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比較
2.5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間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比較 與預后良好組相比,預后不良組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降低(P<0.05)(見表5)。
表5 預后良好組與預后不良組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比較
2.6 血清NOS3、GDNF對患者預后不良的預測價值 血清NOS3水平預測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3個月內預后不良的AUC為0.858,敏感度為82.5%,特異性為77.9%,截斷值為5.915 U/ml;血清GDNF水平預測患者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3個月內預后不良的AUC為0.779,敏感度為72.5%,特異性為75.6%,截斷值為3.063 μg/L(見圖1)。
圖1 血清NOS3、GDNF水平預測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3個月內預后不良的ROC曲線
NOS3主要在血管內皮細胞中表達[9],與L-精氨酸結合生成NO,NO具有舒張血管、調節(jié)血流、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抑制白細胞粘附等功能,可對心腦血管系統(tǒng)發(fā)揮保護作用,受病理刺激時其脫偶聯(lián),NO生成減少,血管內皮功能受損[10]。王運菊等[11]研究顯示,NOS3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梗死的發(fā)生有關。佘顏等[12]研究顯示,中風2號通過升高NOS3水平減輕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管內皮損傷。本研究中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水平顯著高于健康者,提示血清NOS3水平有反應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疾病的潛能。經(jīng)分析NOS3與患者梗死體積無關,猜測原因可能為梗死體積可能更多與血管梗死程度、是否有側支循環(huán)等有關,而血清NOS3水平反應的是對血管壓力的調節(jié)情況,無法反映梗死體積,但與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有關,提示血清NOS3水平能反應腦梗死后續(xù)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Athiraman等[13]研究顯示,NO水平與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有關。隨研究進展發(fā)現(xiàn),預后不良患者血清NOS3水平較低,提示血清NOS3可作為篩查預后差患者的因子,血清NOS3水平低提示其對血管的保護作用弱,血管壓力失常,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過快,血流速度快,再次形成血栓的可能性較大,不利于患者預后。ROC曲線分析,血清NOS3水平低于5.915 U/ml時,患者發(fā)生預后不良的可能性較大。
GDNF是轉化生長因子(TGF-β)超家族成員,可促進多巴胺神經(jīng)元、運動神經(jīng)元、海馬神經(jīng)元存活[14]。大鼠實驗顯示,GDNF可保護中動脈缺血模型大鼠神經(jīng),有望成為腦血管疾病新藥研發(fā)的潛在因子[15]。電針可挽救大鼠大腦中動脈損傷,并降低大鼠GDNF水平[16]。實驗表明GDNF與腦血管疾病的神經(jīng)損傷有關[17]。本研究中,患者血清GDNF水平顯著低于健康者,且與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負相關,提示GDNF與動脈硬化性腦梗死疾病發(fā)展有關,至于其是引起患者發(fā)病還是患者疾病進展的反應還未可知,仍需進一步探討。ROC結果顯示,其水平低于3.063 μg/L時患者發(fā)生預后不良的可能性較高。猜測原因可能為其水平降低,無法發(fā)揮對神經(jīng)元的保護作用,神經(jīng)元修復能力弱,患者腦部功能重建差,患者容易預后差,醫(yī)生可據(jù)此提供針對性治療,提高患者的預后生存水平。
綜上所述,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OS3、GDNF水平均降低,其水平與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以及預后相關,有望成為評估患者預后情況的生物學指標。但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受樣本保存年限的限制,樣本數(shù)相對較少,可能對結果造成一定偏移,下一步將加大樣本量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