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冥
對這個火熱夏季來說,《隱入塵煙》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它的劇情很苦澀,卻又能讓人品味出淡淡的甜;它的人物命運坎坷,卻讓人感受到一種熨帖的溫暖;它沒有跌宕的情節(jié),卻在四季耕種、生活瑣事中呈現了動人飽滿的熒幕形象;它很“土”,但黃色的風沙和金色的麥穗卻像一束光深深地照進了觀眾內心深處。這個夏天,它讓人們躁動的靈魂暫且安歇,靜思自己人生的來路歸途。
故事發(fā)生在西北農村,這里有廣袤的黃土、起伏的沙丘。男主角馬有鐵是個老實木訥、年近半百的光棍,而女主角曹貴英則是手抖腳瘸、不能生育、小便失禁的“廢人”。兩個遭遇坎坷的人,被撮合到了一起。一截紅燭、一張喜字、一間破舊老屋,他們成為了一家人。
有了家,生命里的荒蕪被悄悄收割,種上了希望的種子,影片大部分劇情都在展現他們的相濡以沫,溫情關愛。日升月落,冬去春來,生活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豐盈起來:辛勤勞動收獲了糧食;建起了屬于自己的房子;借來的10個雞蛋孵出的雞娃已經可以下蛋了。曹貴英對馬有鐵說,從未覺得生活這樣幸福過。這簡單的話語,這苦澀中的甜蜜,不禁讓觀眾的心輕輕緊縮。而幸福卻在此時戛然而止,貴英在等待馬有鐵回家的時候,不慎跌入河中溺亡。抱著貴英的尸身,馬有鐵嘶啞的呼喊、永失摯愛的痛苦直擊觀眾內心,令人不勝唏噓。
兜售悲慘不會令人動容,只有那些身處苦難境地依舊勇敢前行熱烈去生活的人,才會令觀眾難以忘懷,有所思有所想??部赖娜松热蝗绱?,那就坦然迎接?!皩︾牭?,麥子能說個啥?對啄食的麻雀兒,麥子能說個啥?對石磨,麥子能說個啥?被當成種子,麥子又能說個啥?”這是馬有鐵樸素的生活哲學,看似逆來順受,實則隨遇而安。隨遇而安之后便是堅韌地熱烈地去生活,馬有鐵從一個人和一頭驢,到慢慢地多了一個人,加入了幾只雞,一頭豬,最后有了一個遮風避雨的家。那農田里辛苦的勞作,那狂風暴雨中對建房土坯的守護,那看到雞娃破殼時欣喜的笑容……一點一滴構筑了他對幸福生活的熱望。
馬有鐵不但堅韌如沙棘,更有那風沙黃土也掩蓋不住的溫和善良。他對弱小的生命盡力去愛護。他從不舍得驢受累,寧愿從縣城步行至深夜到家,也不愿坐在驢車上;他在推土機即將開拆房子時,攆走檐下還在窩里的雛燕,等自己蓋好新房,又把舊房的燕子窩撿回來安置在屋檐下面;他喝湯面的時候,忍不住挑出幾根面條,憐惜地喂給雞吃。他秉承“一碼歸一碼”的人生準則,他不計較別人欠他的,卻不允許自己欠別人的。借別人孵小雞的10個雞蛋,他按約定的時間及時奉還;買造房子的芨芨草,他堅持用兩袋土豆抵償……影片通過多處此類情節(jié)的講述,將馬有鐵身處塵埃、心有暖陽的形象生動地立了起來,使觀眾情到深處,淚光點點。
在苦難中挺立需要勇氣,始終秉持善良需要力量。馬有鐵看似窮困貧弱,但他的所作所為實則頂天立地。他說:“怕啥呢,啥不是土里頭生的,啥不是土里頭長的,土都不嫌棄我們,我們還嫌棄土嗎?土就是干凈東西嘛!”樸素的語言直抵人心。正是溫厚廣袤的黃土給予他動人的品性,以及勇氣和力量。影片的尾聲,一組長鏡頭通過光影的轉換,將一顆麥芒從挺拔到卷曲卻依然舒展的過程展示出來,像極了馬有鐵的一生。一生不借誰的光,自身卻在幽暗處溫潤閃光。
從廣袤的黃土到金色的沙丘,從金色的麥穗到質樸的土房,蜜糖般的色調貫穿整部影片,渾厚濃郁中含著蒼涼壯美,正如中國西北部那些平凡卻令人肅然起敬的人們。生命或可隱入塵煙,它留下的傳奇永存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