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平
信息時代,人們想要脫穎而出,大多比較注重“自我營銷”?!白晕覡I銷”者,自我推薦、“推銷”也。方式多種多樣,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喜走“黑紅”路線,有的愿打“苦情”牌;有的熱衷“蹭熱度”,有的善于“搭便車”等等,不一而足。
俗話說:好酒不怕巷子深,那是物質(zhì)匱乏、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年代的行情。現(xiàn)如今,卻是“好酒也怕巷子深”,自家有了好酒,唯恐別人不知道,必欲“廣而告之”,想方設法擴大信息的擴散面,提高產(chǎn)品的知名度,這才是市場經(jīng)濟和信息時代所需要和具備的營銷手段。
作為個人來說,不論是演藝圈,還是文藝界;不論是職場上初出茅廬的小卒,還是涉足江湖其名不彰的大叔,誰都想技能更進一步,事業(yè)更上層樓。除了自身苦練、苦修,往往還要借助于外人提攜、外物幫助,所謂“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究其原因,無非是,“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p>
在這方面,古人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古為今用。我們來看看他們是如何“自我營銷”的,他們都采取了哪些手段和策略?
“表演作秀型”“自我營銷”的典型要數(shù)西周時期的姜尚。姜尚字子牙,俗稱姜太公者是也。姜尚曾在商朝首都朝歌宰過牛,在黃河邊上的孟津賣過酒。他不擅長做買賣,虧了本,后來就跟一幫釣友在渭水邊上垂釣,其實是在靜候賢明君主來找他。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姜太公用的是直鉤而不是彎鉤,也不掛魚餌,正所謂“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哪里是釣魚?分明就是一場表演作秀。
果不其然,有一次,打獵途中的周文王遇見了在渭水支流磻溪邊上垂釣的姜尚。姜尚釣魚,嘴里不停嘮叨:“快上鉤呀上鉤!愿意上鉤的快來上鉤!”引起了周文王的注意,周文王走近細看,發(fā)現(xiàn)姜尚的魚鉤離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上面也沒有釣餌。文王看了很納悶,就過去和姜尚攀談起來。
從談話中,周文王發(fā)現(xiàn)姜尚眼界高遠、學識淵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別是對于當時的政治形勢分析得井井有條。姜尚的話都說到了周文王心里。他本來就在四處尋找賢士能人,這眼前的姜尚,不就是自己要尋訪的大賢人嗎?周文王懇切地對姜尚說:“我們盼望您很久了,請您到我們那里去,幫助我們治理國家吧!”于是,邀請姜尚和他一同上車,回到都城。
姜尚被周文王先立為國師,后升為國相,總管全國政治和軍事。幫助周文王不斷發(fā)展壯大周的地盤和實力,輔佐朝政,為滅商奠定了堅實基礎。姜尚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抱負和才華,實現(xiàn)了人生理想。
“抑人揚己型”“自我營銷”的代表有春秋時期的曹劌。《左傳·曹劌論戰(zhàn)》:“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p>
曹劌,春秋時期魯國大夫,軍事理論家。從《曹劌論戰(zhàn)》的情況看,曹劌當時的身份不是“肉食者”,而是“藿食者”,也就是平民百姓。文章通過他與其“鄉(xiāng)人”的對話即可看出這一點。而普通民眾要見國君、給國君提建議可是不容易的。
那么,“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曹劌是如何取得魯莊公的信任,同意接見作為一介平民的他的呢?我們來看看曹劌的“自我營銷”手段如何。當齊國軍隊進攻魯國的時候,魯莊公是積極準備迎戰(zhàn)的,但是,對于憑借什么去作戰(zhàn)、具體的戰(zhàn)術(shù)策略等問題,魯莊公心里估計沒有太多考慮。正因這一點,也就為他能夠屈尊接見作為“藿食者”的曹劌作了伏筆。
從曹劌方面看,他去拜見國君魯莊公的時候,應該是故意整出了一些動靜,而不是悄悄成行的。因為“其鄉(xiāng)人”知道了他要去見國君并想為迫在眉睫的戰(zhàn)爭出出主意。他的鄉(xiāng)親們說,“當權(quán)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言外之意是:朝堂文武大臣那么多,你一介匹夫算老幾呀?別自不量力了。莫說你去幫助國君出謀劃策,就是能不能見到國君都成問題呀。
曹劌不愧是曹劌,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讓大家都知道并且到處傳揚有一位名叫曹劌的人,要去見國君,并且還想為國君謀打勝仗指點一二呢,這自然會傳到國君的耳朵里。此是曹劌“自我營銷”的前奏曲——輿論戰(zhàn)。
更重要的是,曹劌說了一句令人難忘的抑人揚己的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就讓不論是處江湖之遠的平頭百姓,還是居廟堂之高的達官貴人,乃至于國君魯莊公本人,都會不自覺地掂量、思量、考量,敢說如此大話,究竟何許人也?欺朝中無人嗎!
在這里,作為“藿食者”的曹劌,既不說自己怎樣雄才大略,也不說如何腹有良謀,而是用貶抑的口吻和輕視的語氣,堅定而清晰地表達了對“肉食者”的不信任和不放心,那自然就抬高了自己作為“藿食者”的分量?!秾O子兵法》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就必然引起國君魯莊公的高度關(guān)注和重視。
可以想見,曹劌做足了這些功課后,當他來到都城,昂首挺胸要求見國君的時候,說不定魯莊公早已在大殿上等候他呢。通過對一般人認為的有能力、有良謀的“肉食者”的反詰和否定,間接提升了作為“藿食者”的自己的見識和本領(lǐng),引起當權(quán)者的重視,從而得到重用,起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作用。
“自夸自大型”“自我營銷”的高手應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諸葛亮在出山之前,乃無名小輩,他在其《前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意思是:我本是一介平民,親自在南陽種田為生。雖然自謙地說“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是,他是不甘心也不愿意做一輩子布衣的,是想有所作為、有所建樹的。雖有抱負、有才華,但是,又有誰知他、信他、用他呢?
所以,年少不免有些輕狂的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管仲,春秋時齊桓公的國相,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yè),名盛一時。樂毅呢,則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的名將,曾率領(lǐng)燕、趙、韓、魏、楚五國兵攻齊,連陷七十余城,威名顯赫。
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是想說明自己有出將入相的本領(lǐng)和能耐,是可以幫助主君打下江山、成就一番事業(yè)的。諸葛亮的這番自夸,是他心跡的袒露。但是,對于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布衣,充其量是個有點文化的農(nóng)人,躲在山旮旯里,種地耕田,又有誰會相信他所說的話呢?所以,“時人莫之許也”。
自夸,是要有資本的;事業(yè),是需要幫手的。老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俗語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所以,崔州平、徐庶因為跟他的關(guān)系比較好,說諸葛亮確實可比管仲、樂毅,他的話是對的呀。
正是靠著個人有些似乎不靠譜的自夸,靠著朋友們的口口相傳,諸葛亮慢慢被人關(guān)注,后被徐庶推薦給了劉備。劉備捷足先登,三顧茅廬,一番“隆中對”,讓求賢若渴的劉備眼前一亮,終于找到了盼望已久的高端領(lǐng)軍人物,“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除了“自夸”,諸葛亮還“自大”呢,這可從劉關(guān)張三人到隆中,第三次去見諸葛亮時,劉備的恭謙和耐心等候,關(guān)羽、張飛的急躁和不耐煩中看出端倪。中國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38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zhàn)長江孫氏報仇》中,劉備等人靜候之中,睡醒了的諸葛亮口中念出一首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還似乎是無意之中問書童:“有俗客來否?”他是把自己當做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和隱逸之士啊。這心氣,這做派,十足的自大狂一個。
“扮酷耍寶型”“自我營銷”的榜樣是戰(zhàn)國時期的馮諼?!稇?zhàn)國策·齊策》:“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于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后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歌。”
馮諼本身是有才華和本領(lǐng)的,但是他在“貧乏不能自存”的時候去投靠平原君,“愿寄食門下”。當孟嘗君詢問馮諼有何擅長和能耐的時候,得到的回答卻是“啥也沒有”。以“好客”著稱的孟嘗君聽了后只是笑了笑,還是欣然接納了他。這是馮諼大智若愚、以退為進的“扮酷”。
在成為了孟嘗君門客后,馮諼先后三次“耍寶”,從食草具,到食有魚,到出有車,到能養(yǎng)家,他都是彈著他的“長鋏”唱出自己的想法和心愿,要求改善生活,提高待遇。每一次“耍寶”,雖被人嘲笑,但都得到了主人孟嘗君的同意和批準。既印證了孟嘗君確實禮賢下士,有博大的胸懷和容人的雅量,又為后來馮諼為孟嘗君立下大功而蓄勢、鋪墊。
喜歡扮酷耍寶的馮諼確實沒有讓孟嘗君失望,為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馮諼進行了多種政治外交活動,如焚券市義、謀復相位、在薛建立宗廟等等,表現(xiàn)了馮諼的遠見卓識和過人的實操本領(lǐng)。
“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p>
古人的“自我營銷”手段,當然不止這些。上面所舉四個例子及其人物,雖“自我營銷”的方式不同、手段不一,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這四位主人公都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濟世安邦之策。不僅可以高談闊論、運籌帷幄,還能夠腳踏實地、身體力行,能說會道,敢作敢為,具有真才實學,絕非紙上談兵。只有有才華和本事的人,才敢于大膽“自我營銷”,在不為人知和不被重用的時候,認準要跟的人,想好要做的事,在恰當?shù)臅r機,自編、自導、自演一出好戲,巧妙地把自己推銷出去。進而施展平生所學,成就一番事業(yè),留名青史,造福一方。
責編:黃寒(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