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波
拉丁美洲音樂是豐富多彩的,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地區(qū)的原住民音樂中,排簫是重要的傳統(tǒng)樂器,其中的拉馬斯排簫生動地體現(xiàn)了這一音樂文化語義。拉馬斯(Lamas)山鄉(xiāng)位于南美洲秘魯境內圣馬丁省的熱帶叢林群山之中,這里屬于安第斯(Andes)高原東部邊緣與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qū)交界地帶的山地環(huán)境。
2016 年夏季和 2020 年初春時節(jié),筆者在安第斯高原采風時兩次向東深入內陸來到了這里。在頂著炎熱潮濕的天氣進入山鄉(xiāng)社區(qū)后,所遇到的拉馬斯人主要是印第安克丘亞人(Quechua)和印歐混血的梅斯蒂索人(Mestizo)。行走在拉馬斯山鄉(xiāng),放眼望去,他們的居所都是依山而建,順延山頂主山脊走向的一條道路是居住區(qū)中最主要的類似小鎮(zhèn)街區(qū)地段,道路兩旁是安第斯風格的幾家小餐館、旅店和商鋪。當?shù)氐囊患也宛^主人告訴筆者,這里長久以來形成了自身俗成的民居格局特色 —— 沿著山脊的一側依山形斜坡主要為梅斯蒂索人所喜歡居住的地帶,而山坡的另一面順地勢而下則主要是印第安克丘亞人的居所區(qū)域。在這樣一個山鄉(xiāng)環(huán)境中,印第安克丘亞人的排簫及其音樂是當?shù)刂饕拿耖g音樂文化形式。
筆者注意到,迄今為止中外學界有關南美洲秘魯?shù)呐藕嵮芯课恼摯蠖技杏趯Ξ數(shù)匮睾!⒏咴喜?、中部和北部等地區(qū)的研討,如孫波的《秘魯庫斯科“太陽節(jié)”中的阿亞拉奇排簫及其音樂文化》①孫波 :《秘魯庫斯科“太陽節(jié)”中的阿亞拉奇排簫及其音樂文化》,《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9 年第 3 期,第50 ~ 61 頁。和《安第斯高原卡哈馬卡排簫個案研究》②孫波 :《安第斯高原卡哈馬卡排簫個案研究》,《樂府新聲》2019 年第 3 期,第 45 ~ 53 頁。分別是關于當?shù)匕驳谒怪胁亢捅辈康貐^(qū)排簫方面的探討,又如秘魯學者亞美利哥·巴楞西亞·恰剛(Américo Valencia Chacón)的《高原排簫》①VALENCIA Ch.,Américo. El Siku Altiplanico. Casa de las Americas,1989.(El Siku Altiplanico)是關于安第斯南方地區(qū)的排簫論述,而對于高原東部熱帶叢林拉馬斯地區(qū)的排簫音樂事項則尚未查閱到有相關的研究文獻可資。故此,本文以筆者實地考察的第一手資料為依據(jù),主要對拉馬斯排簫的語用場域、樂器形制及其音樂展開探討②本文系筆者依據(jù)親身實地考察的第一手資料完成。。
民族音樂學認為,音樂與其存在的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在對拉馬斯音樂文化的兩次采風調研中,筆者體會到當?shù)厝藗冊诿袼字杏衅渥陨淼奈幕V求。展示傳統(tǒng)音樂是拉馬斯民俗活動的重要方式,其中印第安克丘亞人的年度音樂活動情景即呈現(xiàn)了拉馬斯排簫的語用場域。
在拉馬斯印第安克丘亞人的民間風俗性活動中,排簫演奏是慶祝公共節(jié)日時的一種音樂景象。依照印第安克丘亞群眾的口述,在拉馬斯的年度節(jié)慶中,如每年 2 月的卡納瓦爾節(jié)(Carnaval)、7 月的卡門圣母節(jié)(Fiesta patronal de la Virgen del Carmen)、8 月的圣羅莎節(jié)(Fiesta de Santa Rosa)以及 12 月的圣誕節(jié)等,印第安克丘亞人會在自己的山鄉(xiāng)社區(qū)舉行慶?;顒?,這時在諸多的不同慶祝場合中可以看到演奏排簫音樂的情景。
除了上述年度重要節(jié)慶之外,日常生活中的排簫演奏也是重要的音樂活動形式。筆者在拉馬斯期間,當?shù)赜〉诎部饲饋喤藕崢肥止潘苟嗟蠆W·叁嘎馬· 叁 嘎 馬(Custodio Sangama Ssngama)告訴筆者 :“在我們的傳統(tǒng)中,演奏排簫并不只限于本地年度主要節(jié)慶活動的約束。平日里在人們的人生禮儀活動或某個小范圍的親朋聚會等場合,比如日常某些家庭長者或親人的生日壽辰,或者小孩子第一次理發(fā)、朋友間的拜訪或舉辦小型歡聚等都被認為是重要的事情。在這些場合中,我們常常會受邀進行排簫演奏。此外,我們也會根據(jù)自身的情緒狀況,在平常的日子里演奏排簫用于表達自己即時的某種愉悅情感。”
排簫在拉馬斯印第安克丘亞人的傳統(tǒng)中主要是按家族沿襲的形式以男性傳承,故當?shù)刂挥猩贁?shù)人懂得如何進行演奏。民俗活動中的排簫演奏主要為個體獨奏,比如上文提及的古斯多迪奧·叁嘎馬·叁嘎馬先生即是拉馬斯的一名印第安克丘亞人民間排簫樂手。他生于 1948 年,演奏的排簫音樂深受村民們喜愛。
在拉馬斯,筆者所見包括古斯多迪奧先生在內的當?shù)赜〉诎才藕崢肥謧冊诿袼谆顒友葑嗯藕嵡耙劝炊Y俗傳統(tǒng)進行著裝——上身穿普通背心打底,外加黑色開襟卷袖短衫,并配以同色或自認為相協(xié)調顏色的長褲,頭部扎以紅色或淡綠色襯托黃色相間的頭巾,頸項處以相應色彩的圍巾裝飾,腰間系上繡花彩帶。印第安克丘亞人以如此的行頭裝扮表演排簫音樂,表現(xiàn)出了他們對排簫音樂演奏傳統(tǒng)禮儀的敬重情懷。在表演環(huán)節(jié)中,演奏者左手握拿排簫置于唇邊吹奏,右手則以習慣性抬起的方式成自然的半握狀側放于臉頰旁,這樣右手的近手腕部位正好和握拿排簫的左手相接觸以協(xié)助左手把握好演奏。表演中,透過悅耳的排簫曲調人們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妙,給人好似林中鳥兒清脆秀麗的鳴唱美感。
筆者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排簫是拉馬斯印第安克丘亞人的主要樂器,人們在其民俗生活中使用的語用場景主要表現(xiàn)有 3 種形式——戶外節(jié)慶場景演奏、戶外日常場景演奏和庭院場景演奏。
戶外節(jié)慶場景演奏主要是排簫演奏者因為被節(jié)慶的氛圍所感染而產生的一種表演情景,以表達對某種美好境遇的感懷。比如在當?shù)氐目{瓦爾節(jié)中,來自拉馬斯印第安克丘亞各村社的人們精神抖擻地穿梭在當?shù)厣鐓^(qū)大圍場上參與慶典,其間女人們則把五顏六色的寬邊彩帶扎在頭頂直拖到后背腰間,行走起來彩帶隨風飄曳,十分好看。伴隨著這種熱鬧的慶祝場面,排簫演奏者會出于興致在人群中演奏音樂以增加節(jié)日的歡樂氛圍,其中的曲調可以時常重復。表演過程中人們投來羨慕和愉悅的眼神,表達對排簫演奏者及其音樂的熱情贊許。
戶外日常場景演奏是平時生活中當?shù)嘏藕嵮葑嗟牧硪环N景象,是排簫樂手在閑暇之余的演奏活動。表演主要在村社的房屋前后或道路中,以及一些供人們閑暇散步的空場地上進行。此種形式的排簫演奏帶有自娛的情懷,演奏的排簫音樂和在其他場合一樣,音調高揚熱情,為鄉(xiāng)民所喜愛。
拉馬斯印第安克丘亞人在庭院環(huán)境中也演奏排簫,如排簫演奏者在家中的自娛自樂,或朋友間的聚會、家中客人到訪、小孩子首次理發(fā)、人們慶祝生日等場合。當?shù)乜饲饋喨税汛迕竦男『⒆拥谝淮卫戆l(fā)看成是人生禮儀過程的重要節(jié)點之一。當家長抱著小孩于家中庭院端莊坐定,理發(fā)師行將開始理發(fā)之前,會請來排簫演奏者在此刻演奏排簫音樂,以祈愿小孩順利成長。庭院中演奏的排簫音樂由于是在住戶家中進行,故在聽覺上音樂效果顯得更加集中,人們更容易沉浸到音樂當中,產生美好的感受。
在上述的排簫演奏場景中,貫穿其中的排簫音樂悠揚動人。然而,細心的聽眾會發(fā)現(xiàn)排簫演奏者在不同時段的不同表演場景中所吹奏的樂曲大體相同,只是順序有所不確定;而且每首樂曲演奏的時長也會由表演者依據(jù)當下的環(huán)境和心情而定,有時演奏者興致所在,會將某首樂曲重復表演。經過與當?shù)嘏藕崢肥纸涣?,發(fā)現(xiàn)其緣由有二 :一是當?shù)貍鞒械呐藕嵰魳非繑?shù)量有限,表演時演奏什么曲子由表演者即興選擇,重復情況較多 ;二是當?shù)嘏藕嵮葑嗍莻鹘y(tǒng)民俗活動的一部分,表演重在參與性,不必強調對應慶祝的某種主題或表演場景。
由上可見,排簫融入當?shù)孛袼谆顒邮峭ㄟ^表演者用其演奏音樂渲染鄉(xiāng)情的過程實現(xiàn)的,于是排簫對于當?shù)氐拿袼谆顒泳陀辛苏宫F(xiàn)鄉(xiāng)俗的意義。在當?shù)氐拿袼讘c?;顒又校瑹o論是民間風俗性節(jié)日還是人們小范圍的聚會,這種鄉(xiāng)俗情景借助排簫演奏的音樂烘托表現(xiàn)出來,慶祝環(huán)節(jié)中演奏排簫音樂的習慣促成了當?shù)孛袼谆顒觾仍陲L格的形成。由此,排簫音樂與民俗活動兩者之間的密切關聯(lián)使得拉馬斯的民俗活動和排簫音樂文化有了相輔相成的融合風情。
排簫在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秘魯境內是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tǒng)樂器,人們稱其為“安塔拉”(Antara)。但在安第斯高原東部叢林地區(qū)的拉馬斯,排簫有當?shù)厝俗约旱拿Q。如古斯多迪奧先生在敘述排簫時所言,當?shù)厝税阉麄冏约菏褂玫膫鹘y(tǒng)排簫稱為“修庫修郎丁”(Shukushu Rondin)。筆者在拉馬斯印第安克丘亞人村社考察中看到,當?shù)氐呐藕嵭迬煨蘩啥目傮w上來看屬于袖珍型樂器。排簫由一組長短不同的發(fā)音管編成,成扁平狀,以竹片和細繩將其并置固定在一起。其中發(fā)音管有開口的一端成整齊的水平狀排列,而發(fā)音管的另一端全是閉口且按長短依順排列。該地區(qū)的這種樂器在尺寸方面沒有統(tǒng)一的具體規(guī)格,有的稍偏大些,有的稍偏小些,制作材質均來自當?shù)厣L的一種小竹科植物。關于這些,古斯多迪奧先生在筆者采訪他時說 :“我們這里的修庫修郎丁是我們自己用當?shù)氐囊环N葦竹制作的,尺寸都是這種小小的樣子,沒有大的。這在我們這兒一直都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是一種傳統(tǒng)的樂器。”圖 1 是筆者 2016 年夏季在拉馬斯采集到的 7 音管制式排簫修庫修郎丁。這件排簫整體形態(tài)十分嬌小,發(fā)音管在長度和管徑構造方面都非常纖細。長短不同的發(fā)音管底部以竹節(jié)的自然節(jié)結形成閉口端,樂器腰身處有一塊纖細的竹片作為固定橫板裝置,其上用一根細線以交叉狀花紋編扎方式對發(fā)音管起到了較好的固定作用。測量顯示,其中最長的發(fā)音管長度為 6.1 cm,最短的發(fā)音管長度為 2.6 cm。樂器整體寬度為3.9 cm,形制確實十分嬌小。
從其發(fā)音管構造樣式來看,排簫修庫修郎丁的發(fā)音管采用自然竹子的一小節(jié),音管顯得特別細小纖巧。音高測試結果顯示,這件排簫修庫修郎丁的音域最高音為樂音體系中的 a4,最低音為f3。7 根發(fā)音管從低到高分別是 :f3、 a3、b3、c4、d4、f4、 a47 個音位。
排簫修庫修郎丁雖然小巧輕便,但演奏起來并不容易上手。古斯多迪奧先生感慨道 :“吹奏這種樂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在演奏方法上需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把握好樂器的聲音?!惫P者通過仔細觀察和不斷體驗感受到,由于修庫修郎丁的發(fā)音管十分細小,而且并置組合緊靠在一起,其演奏難度主要體現(xiàn)在演奏時的用氣力度和送氣時演奏者對準吹管口精準度方面的熟練程度,把控好其中的吹奏環(huán)節(jié)才能演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排簫修庫修郎丁的形制構造決定了它的音響氣質,這種樂器的高音位結構賦予其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清麗效果。
綜上,拉馬斯排簫在細節(jié)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有自己獨特的名稱“修庫修郎丁”;第二,總體上屬于袖珍型單排編管樂器,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制式規(guī)格,但不同的排簫樂器在形態(tài)方面總體上大小接近,具有“民間性”特色 ;第三,作為其民俗活動中使用的一種樂器,排簫在形制上一直如此傳承,在當?shù)厥侨藗兿矏鄣膫鹘y(tǒng)樂器 ;第四,發(fā)音管極為細小,故而用此類樂器演奏的音樂發(fā)音位置都偏高,這點在測音的數(shù)據(jù)中得到了證實,因此拉馬斯排簫屬于高音排簫樂器 ;第五,規(guī)格小巧,故演奏者在日常攜帶極為方便。
樂器的本質在音響意義上歸根到底是要落實在音樂表現(xiàn)之中,作為民俗中的傳統(tǒng)鄉(xiāng)土樂器,拉馬斯排簫修庫修郎丁無疑承載了它的地方性音樂話語。以下筆者從當?shù)孛袼咨钪醒葑嗟呐藕嵰魳繁倔w出發(fā),對其音樂方面展開探討。
民俗活動中的拉馬斯排簫音樂演奏以單人吹奏的方式進行。音樂曲調韻味自然流暢,節(jié)律既悠揚又深含穩(wěn)妥的動感,內在的五聲音律音響選擇以及簡潔的樂曲架構使其整體上曲風和悅,表現(xiàn)了音樂中的抒情意味。
從采風收集到的拉馬斯排簫音樂來看,當?shù)氐呐藕崢非鸁o論是在音樂旋律構成,還是在節(jié)奏韻律、音階形式、曲式構成等方面都有其內在的音樂形態(tài)結構??傊?,這種民間傳統(tǒng)的排簫音樂會使人在內心涌動著一種愉悅感。
拉馬斯民俗中的排簫音樂在本地一些重要的民間節(jié)日中演奏,也用于某些人生禮儀或小型聚會等場合。這里筆者選取在當?shù)夭娠L中收集到的排簫音樂《排簫曲》(二十三)(譜例 1)、《排簫曲》(二十四)(譜例 2)①文中選取的排簫樂曲均為筆者 2016 年夏季在拉馬斯實地調研中采錄并作編號處理。做如下分析。
在《排簫曲》(二十三)中,音樂在較為穩(wěn)定的中速狀態(tài)之中進行。在音樂旋律上,整首樂曲的曲調每句都是長音開始,曲調進行過程中多在三度和二度之間作微波似的輕盈飄擺,音樂顯得溫暖和煦。在樂句之間的關系處理中,曲調的每句開始音都與前句結尾音相同,從而使樂句進行呈現(xiàn)出了承前啟后的良好平穩(wěn)銜接之意。在末句尾,音樂以較快的速度向上滑吹結束全曲。在節(jié)拍節(jié)奏運用方面,樂曲在較為規(guī)整的雙節(jié)拍律動中主要有拖音結構的長時值節(jié)奏,曲調中常出現(xiàn)均等的前后各一半結構的節(jié)奏類型。此外,樂曲中多處還使用了常見的切分節(jié)奏處理。在音階意義上,這首樂曲進行主要圍繞 B、 A、D 三個音,構成了整首音樂的基礎音響。其中,B 音出現(xiàn)的頻率最高,而C 和 F 音僅僅是在樂曲的最后滑奏結束時才瞬間閃過。不難看出,在音階的意義上,該樂曲顯示出了五聲性風格的音響基礎,構成了以 B、C、D、F、 A 等音組成的五聲音階形式。從音樂結構方面來看,雖然樂曲只是四句的單樂段體式,但一氣呵成,其樂句前后是一種相互承接的關系,在這首排簫樂曲的整體色澤中,音樂與當?shù)孛袼谆顒又械臒狒[景象交相呼應,為慶祝的場景增添了歡快的氣氛。
從譜例 2 中可見,《排簫曲》(二十四)和上述的《排簫曲》(二十三)有著類似的結構。在這首樂曲的 4 個樂句中,樂曲開始以偏自由的長音進行,樂曲發(fā)展中常用三度和二度進行,音樂結尾時以快速的向上滑奏作結束。值得注意的是,這首樂曲出現(xiàn)了更多的前八后十六時值結構的音型組合,在涌動出樂曲旋律的活躍情緒表達同時,也在二拍子基礎上為其節(jié)奏賦予了韻律上的動感因素。全曲以 B 音為中心展開,旋律進行中主要使用了 B、D、F、 A 4 個音,C 音只在結束的滑奏中一帶而過,由此在音階形式方面同樣形成了以 B、C、D、F、 A 為主的五聲性結構。從全曲的曲式結構觀察可知,《排簫曲》(二十四)為 4 個樂句組成的單樂段結構。與《排簫曲》(二十三)相似 ,這首排簫樂曲高音位色彩明亮細膩的音樂曲風與民俗慶?;顒訕O協(xié)調,為拉馬斯的民俗活動慶祝細節(jié)增添了排簫音樂特有的藝術神韻。
譜例 1 《排簫曲》(二十三)
譜例 2 《排簫曲》(二十四)
通過如上分析可知,拉馬斯民俗中的排簫音樂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其曲調發(fā)展的進行方式有著本地域的曲風進行方式,樂曲中的節(jié)拍節(jié)奏也有其自身的側重所在,音樂的曲式布局盡顯簡潔,表現(xiàn)出了排簫器樂的結構方式。
著名學者洛秦先生指出 :“ 音樂是人的產物,它是通過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物化過程而形成的?!雹俾迩兀骸妒澜缫魳费芯康膶W術價值和文化意義》,《中國音樂學》2006 年第4 期,第122 頁。安第斯高原東部叢林的拉馬斯排簫在其孕育的土地上長期以來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呈現(xiàn)在當下即是其民間習俗語境中別具一格的樂器形態(tài)及其音樂土風形式。在拉馬斯的民俗生活中,排簫修庫修郎丁的語用場域突顯了其民風中的音樂價值及其觀念 ;其袖珍型小巧規(guī)格構造有當?shù)氐男沃铺厣?;排簫音樂的鄉(xiāng)土情味濃郁,演奏者以慣有的個體方式進行獨奏表演,同時自由地將心中的美好愿景借助排簫的傳統(tǒng)音調展現(xiàn)出來,在音樂形態(tài)方面呈現(xiàn)出了其自有的地方風味。就排簫與當?shù)氐拿袼钻P系而言,拉馬斯排簫不僅僅是一種音樂事項,更是當?shù)氐囊魳穫鹘y(tǒng),在拉馬斯民間習俗中深入人心,對于當?shù)氐拿耖g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