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俊峰
(作者單位: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是我黨歷史上第三個歷史決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把握和運用歷史規(guī)律的高度政治自覺,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宣言,更是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一所中學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最好的學習宣傳貫徹,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契機去傳播它——筆者所在的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在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同時,勇?lián)鷷r代重任,潛心鑄魂育人,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把握新時代脈搏,抓住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這一思政教育的良好契機,用心打造“求真、愛國、擔當”的主題思政課堂,努力為國家和民族培育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體來說,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依托獨具特色的多元思政教育體系,多管齊下、多措并舉,完成了一次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進行深入宣傳的思政多元化實踐。
(一)課程思政。這是我校思政教育的主陣地。由語文、數(shù)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14門課的任課教師及思政課教師將“推薦菜單”的內容巧妙地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課前通過教研與集體備課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與手段,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領悟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這是以公共教育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服務的生動表現(xiàn)。如:生物課程講屠呦呦團隊研發(fā)青蒿素的過程時,讓學生們了解到關鍵因素是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數(shù)理化生等理科課堂在與實踐相結合時列舉了大量黨領導下取得的輝煌成就,讓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油然而生;語文課程則融入許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教育;外語課程(英語、法語、德語、俄語)不但直接向學生推介了一些國外媒體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原文報道,還選擇了一些在內容上體現(xiàn)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拓展閱讀文章;音樂、美術課堂則從藝術視角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xiàn)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的成就并進行熱情地謳歌;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涉及技術與產業(yè)發(fā)展歷史,教師將新時代中國發(fā)展與科技創(chuàng)新、產業(yè)創(chuàng)新緊密結合,適時進行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歷史、政治課堂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其本身就包含體現(xiàn)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大量教學內容,于是我校教師把大量精力用在了如何創(chuàng)設更符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情境、如何舉出更生動鮮活的事例、如何對知識結構進行更符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調整、如何在教學過程的關鍵節(jié)點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做出更為恰當?shù)年U釋,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及如何帶領學生在生活與實踐的基礎上最終實現(xiàn)理論升華、思想認同、政治認同與情感認同上。最終,通過這14 門課程與思政課程的日常教學,發(fā)揮“水磨工夫”,實現(xiàn)“潤物無聲”的“涓滴效應”。
(二)班會思政。這是我校思政教育的第二個主陣地。它以學校思政課教師組成的策劃團隊為主導(確定主題和設計基本模板)、以班級為單位(結合各班實際)、以各班班主任和學生為主要執(zhí)行者與參與者,在每周固定的班會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實踐。在這次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宣傳過程中,班會思政課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創(chuàng)造了學生個性發(fā)揮的空間,通過精心設計組織“黨的百年歷史成就展示活動”,學生以小組分工方式積極準備并進行課堂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創(chuàng)新的教育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全會精神的積極性,讓全會精神深植于學生心中,使廣大學生進一步樹立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和為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矢志不渝,持續(xù)奮斗的人生理想。
(三)社團思政。這是我校思政教育的機動陣地。它以校團委為主導、學生社團為單位,在社團輔導老師指導下,依托社團學生自主活動進行思想教育宣傳。稱其為“機動陣地”,是因為要根據(jù)學生社團的性質與活動規(guī)律去選擇合適的社團開展思政教育。在此次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宣傳教育中,學校多個社科類學生社團在輔導老師引領下主動與全會精神對接,如歷史“明鑒社”、“愛織夢”公益社團、辯論社、廣播站、法語社、戲劇社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因其由學生自主推進,所以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更能在內容與形式上出現(xiàn)讓成人教育者感到驚喜的新意和亮點。
(四)家校思政。這是我校思政教育的二線陣地。家庭教育做得好可以有效為學校教育助力,家庭教育做不好或者沒有做則可能成為學校教育的阻力,所以抓好二線陣地建設至關重要。它以一線教師與家長聯(lián)絡(即:家長到校、教師家訪、在線聯(lián)系)為主要溝通渠道,以學校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在線網絡課程作為家長同步學習的有效抓手,以定期舉辦的家長課堂為輔助,實現(xiàn)父母與孩子的認知成長同頻共振。在本次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中學思政課程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我校不僅向廣大家長進行了輸出,還充分借助了家長力量,為學校的思政教育輸入了豐富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
“課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課程”,它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科目、全方位育人格局”的思想為指導、依據(jù)課程思政、班會思政、社團思政、家校思政四種途徑及其他途徑和方式的各自特點,合理分工、有序統(tǒng)合,并進行課程化升華的綜合教育實踐與課程建設。從橫向看:它包含了課程思政、班會思政、社團思政、家校思政及其他教育途徑和方式衍化為的思政課程;從縱向看:它包含了初高中梯度銜接的思政課程。在本次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中學思政課程的思政教育實踐中,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動員全體學科教師、教育教學及行政管理人員、后勤保障人員、學生家長與社會各方面力量,在以上具體實踐外,還采用主題板報與墻報、校園大屏、電子班牌等手段和國旗下演講、時事播報、知識競賽、校園經典誦讀比賽、主題文藝匯演等形式開展教育活動。下一階段學校將進一步通過參訪教育基地、進行社會實踐和勞動教育,逐步建立一個大力宣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多元化思政教育平臺,并且將其中比較成熟的部分進行課程開發(fā)與設計,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寫。
以上是太原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在思政教育領域已經實施和即將實施的具體實踐。一個整體有序的思政教育體系將是弘揚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最好的依托與載體,我們將在這個體系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久久為功,為全方位推動山西中學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和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