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摘 要]人文精神對學生的發(fā)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初中語文課堂是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主要場所。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承擔起這一責任,在教學中,通過深挖教材、聯(lián)系生活、引導經典閱讀、開展寫作訓練、巧用多媒體等方式來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文章重點論述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希望能為有效提高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效率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文精神;培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21-0007-03
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言文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挖掘學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潛力,還要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尋求有效的人文精神培育方法,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實施。筆者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策略展開分析。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謂“人文精神”,是指一種精神價值取向,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關切和維護。初中語文教學通過講述名人事跡等傳遞人文關懷,這與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息息相關。初中學生正處在價值觀的“塑形”階段,需要高尚的精神作為引導。人文精神所體現的普世情懷和人性關懷使其極為符合這一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承擔起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任務,幫助學生在提高文學審美能力的同時涵養(yǎng)人文情懷。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對初中語文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首先,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求。新課程改革強調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一部分,能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其次,人文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比如,在學習“鞠躬盡瘁”這一成語時,了解成語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它蘊含的家國情懷有利于學生對它的記憶與使用。再比如,學生在鑒賞文學作品時,若能融入人文精神,便能更好地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人文精神的培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巨大的影響。人文精神作為一種普世性的價值關切,是多種優(yōu)秀價值觀的思想源泉,對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行為舉止均有一定的影響,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人文精神是語文課程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內容,語文課堂是傳播人文精神、傳遞人文關懷的重要陣地。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十分重要且必要。
接下來,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觀察,就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仍然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一是一些學生的人文情感體驗能力較弱,他們對身邊所發(fā)生的啟發(fā)性事件不夠敏銳,難以捕捉到自己生活中的人文精神素材;二是一些學生的人文創(chuàng)新能力較弱,如他們在寫作時使用的素材翻來覆去就是那幾個,且都是一些老生常談、毫無新意的例子;三是一些學生缺乏主動意識,這一點在閱讀學習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些學生往往只會機械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不會主動去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和思想感悟。這些情況不僅阻礙著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而且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筆者通過長期的教學觀察發(fā)現,一些語文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 以致其很難進行人文精神傳遞。語文教師應意識到,只有保證自己的知識儲備足夠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足夠豐厚,才能更深層次地去理解語文問題,更好地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 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 僅僅講解教材知識,缺乏對學生思想感情的引導,這樣的情況導致學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 深挖教材
初中語文教材選編的篇目是經過多方考量與層層審核的,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傳遞人文精神的篇目,教師要留心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元素加以整理分析,再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有效的展示,引導學生增強人文信息捕捉力,掌握解讀人文素材的視角和方式,進而在此基礎上養(yǎng)成人文批判精神和人文審美能力。教師要切實做到把人文精神培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以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誰是最可愛的人》之前,筆者對文章所傳達的愛國主義思想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在講授這篇文章時,筆者先給學生補充了“抗美援朝”的相關背景,再讓學生在精讀文章的過程中,找出文中所指的“最可愛的人”是誰,這些人物可愛在哪。通過對文本的閱讀與賞析,學生能夠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更好地體會人物的情感。在學生自主閱讀、分析文章之后,筆者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全面地感悟“最可愛的人”的愛國主義情感,體會“最可愛的人”為了祖國人民的幸福,在戰(zhàn)場上狹小潮濕的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自我犧牲精神。同時,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自我奉獻精神,筆者要求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如果想成為“最可愛的人”該如何做。
(二) 聯(lián)系生活
人文精神的培育離不開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領會與感悟。在教學生活閱歷不夠豐富、人生體會尚未深刻的初中學生時,有效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體會人生百態(tài),學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在實踐中培育人文精神,在生活中加強人文關懷。
比如在講授《木蘭詩》中木蘭出征前的這一部分內容時,如果直接講解木蘭同父母分離時的不舍,可能很難讓學生對此產生直觀的感受。對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想自己要與父母分別時的感受,再進行講解。這樣一來,學生對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對木蘭替父從軍的無畏和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氣概會更有體悟。再比如學生在學習《陋室銘》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一句時,受個人經驗限制,對其所描繪的場景較為陌生。筆者便從網絡上搜集了一些高質量學術會議和學術論壇的相關照片向學生展示,幫助學生體會某個領域的尖端人才匯聚一堂共論學術的盛況。這樣一來,學生便能有效理解這一句的內容,體會作者的社交狀態(tài)。
(三)引導經典閱讀
文學名著不僅是人類歷史的寫照記錄,還是傳播人文精神最為常見的載體。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寫下了眾多凝聚著自己創(chuàng)作心血的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時代風貌的名篇。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文學名著的教育功能,讓學生結合前人的深邃思想感悟人文精神的歷史變遷。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文學名著推薦給學生。在名著的選擇上教師要注意,作品篇幅不宜過長,語言不宜晦澀,應貼近生活、富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教師要讓學生多接觸正面的、積極的經典作品,進而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筆者給學生推薦的文學名著包括《論語》《道德經》等傳統(tǒng)典籍,還包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老人與?!返韧鈬?。除了推薦名著,教師還應適當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比如定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分享自己在讀書時的所思所想,并引導學生思考:讀書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樣的實際變化?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加深對所讀書目的印象,又能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進而落實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
(四)開展寫作訓練
寫作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寫作是學生鍛煉語言能力、表達內心感情的有效方式,寫作有利于學生的觀察感知能力的提升和人文情感的抒發(fā)。具體來說,在寫作時,學生首先要基于主題、立意等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其次要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篩選和分析,最后要有效組織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體察感知能力等能得到提升,學生的人文思維和情感認知能力等能得到鍛煉,學生的人文精神能得到有效的培育。筆者在此要鄭重提示,語文教師應當給學生提供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要及時予以鼓勵與肯定,挖掘學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潛能,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近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筆者便給學生布置了如下作文題目——《疫情中的感人點滴》,以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回憶、搜集與抗擊疫情相關的感人事跡,感悟疫情面前人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在作文中,學生均分享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并且抒發(fā)了真實的情感,表達了相關的見解。筆者從中明顯感受到了學生對國家大事、人類共同命運的迫切關懷。
(五)巧用多媒體
為了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更好地調動自己的情感,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教學中較難理解、較難直觀表達、較難聯(lián)系生活的內容,運用多媒體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向學生展示,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應向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向學生傳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正面的人文主義觀念,以發(fā)揮語文教學的思想引導作用。
筆者在講授《最后一課》時,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相關的視頻,給學生補充了普法戰(zhàn)爭的相關背景,然后讓學生在精讀文章的過程中,找出其中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心理的描寫,以此為切入點幫助學生走進人物的情感世界,最后組織學生分小組談論交流自己學完文章之后的心得體會,并選派優(yōu)秀學生小組進行成果匯報,讓學生全面體會普通人民的愛國情感和反抗侵略的意志,以此引導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不撓、敢于斗爭的意志。在課后的空閑時間,筆者還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話劇《最后一課》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具體的人物表演的過程中加深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印象,在與演員和人物的共情中深化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本文詳細論述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問題、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文中所論述的策略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具有借鑒意義的策略。當前,仍有諸多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亟待同行去挖掘。筆者在此呼吁全體同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轉變應試教育觀念,重視“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高階教學目標,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試驗、不斷改善、不斷反思,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特色,最終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方面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王曉紅.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讀讀寫寫”欄目的變化分析[J].文學教育(上),2018(12):130-131.
[2]? 于福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12):81-82.
[3]? 闞興營.淺議如何加強初中語文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3.
[4]? 譚小平.論初中語文教育應重視人文精神與個性化[J].新課程(中學),2015(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