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煒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中國人民政協(xié)研究會理事
歲末年初,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之際,由《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建》雜志舉辦的2021 年度百個兩新黨建優(yōu)秀案例評選工作,在全國從事兩新黨建工作的部門和兩新黨建專家的支持下,順利完成。這一工作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和2022年即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召開的背景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通過選擇典型的兩新黨建案例,是踐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這一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的具體體現(xiàn)。把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理論與黨的建設的實際工作實踐相結合,通過具體做法形成實踐案例,從眾多案例中找出共性的、普遍的經驗,包括存在的問題,將其上升為理論層面的問題,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同時以黨的領導和建設理論指導實踐,不斷推動工作創(chuàng)新,解決實際問題,正是案例選編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推動兩新黨建工作的有效方法。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黨建屬于基層黨建范疇,是黨的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支部建在連上”,把黨的組織嵌入經濟社會組織中,并使黨的政治功能與經濟社會組織的專業(yè)功能相匹配,將黨的工作與中心工作相融合是黨的基層建設經驗的重要總結,同時也是黨取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勝利的重要政治保障。從這樣的邏輯出發(fā),加強和改善兩新黨建工作對于實現(xiàn)黨的全面領導和長期執(zhí)政,以及社會治理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與黨的建設中基層黨建的其他領域相比,雖然兩新黨建是屬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才產生的新的領域,好像不如傳統(tǒng)“體制內”黨建工作那么成熟和重要,但事實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制度的確立,兩新組織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就業(yè)的基本單元和重要場所,其經濟社會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且兩新黨建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產生的矛盾的前沿,其工作中面臨和存在的問題,猶如“春江水暖鴨先知”中的鴨子一樣,往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反映著事物發(fā)展的趨勢和規(guī)律。
因而,對于這些問題更加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注意,并善于從理論上進行分析,為從事兩新黨建實際工作的同志提供方向和指導。
相對傳統(tǒng)的“體制內”基層黨建而言,兩新黨建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挑戰(zhàn)和問題。從黨的組織結構來看,由于兩新組織大多產生于新興的市場經濟和社會領域,脫離了傳統(tǒng)的國家政權行政系統(tǒng),因而兩新黨建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體制內”黨建所具有的行政力量支撐,在工作實踐中導致黨建工作力量不夠、推動不力,使兩新黨建工作失去動力;從黨組織功能發(fā)揮來看,兩新組織作為脫離傳統(tǒng)行政管理的社會主體,具有了自身的目標和價值,與黨的政治功能之間發(fā)生了不一致甚至沖突的問題,導致了黨的動員能力下降,組織力遭到削弱。問題中蘊含著機遇。在探索和解決兩新黨建存在的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由于兩新黨建工作缺少行政力量的推動,因而就需要兩新黨建工作部門和工作者更好地發(fā)揮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尤其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來推動工作,這就使黨組織可以更好地回歸政治組織的本來屬性;同時,由于兩新組織具有自身的價值追求和功能,這就使得黨組織必須深入兩新組織的內部治理結構,并根據自身的政治目標,引領兩新組織不斷發(fā)展,等等。
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堪稱一場組織革命了,因而需要不斷發(fā)揚黨的革命精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眱尚曼h建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也反映了黨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不斷克服官僚主義,使黨從行政化中擺脫出來,把黨建設成為真正的政治組織和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是全黨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和課題。從這樣的視角來看,兩新黨建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對于全黨來說,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