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 葉丹
問:葉丹,你好。好久沒有和你聊詩歌了。最近在忙些什么?想看看你的新作。
答:劉義兄好。這兩年來都在忙著養(yǎng)家,幾乎沒有新作。最近寫了一組,請你過目。
問:你這組詩風格上和之前的詩有很大不同啊,你是怎么考慮的?
答:是的。這組詩有兩個明顯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主題相對集中,基本上都是關于合肥的詩,有比較明顯的合肥元素,比如巢湖、紫蓬山、包公園、科學島、天鵝湖、吳大海等。合肥有很多頗有詩意的地名。第二個特點是這些詩幾乎都是沒有“褶子”(指意象互相折疊、交叉,形成關聯)的詩,我曾設想在寫作的晚年,在所謂的可讀性上做點努力(此類型詩作的典范也許是美國詩人杰克·吉爾伯特)。不過,我現在的主要寫作方向還是去寫“建筑樣式”的詩歌,巴洛克式的、樓群式的詩歌,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形式穩(wěn)固,又不乏雕刻之美,還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觀看、去拆解的詩歌。這組詩顯然沒有這樣的氣質,不過這樣的方式仍值得嘗試。
問:我印象中你的出生地是黃山徽州地區(qū)。你在合肥生活多久了?為什么選擇合肥定居?
答:我讀書時學的專業(yè)是航運經濟學,畢業(yè)前覺得在上海的經濟高壓下可能會影響寫作,所以2011 年一畢業(yè)就來合肥工作。當時來合肥的理由比較簡單——生活壓力小。做一個“內陸航海家”,生活就是這么戲劇和矛盾。因為第一份工作,我在港口足足待了十年。十年之中,工作平淡無奇。白天比較輕松地應付工作事務,因為主要做技術管理,工作本身沒有什么挑戰(zhàn)性,干了沒多久就是重復體力勞動了,從不加班(現在回想多么奢侈),后來我就索性自嘲地叫自己葉師傅,順便用諧音給自己起了個英文名Yesful。這有兩層意思,一是積極,二是充滿活力。白天干活,晚上讀書(有點晴耕雨讀的意味),每個月寫幾首詩(兒子出生那年中斷了一年)。寫作上按部就班,緩慢地調整,但整體進步有限,出版了幾種詩集。頭一兩年,我在合肥幾乎沒有朋友,周末無處可去,自己開發(fā)郊游路線,逛書店,在城市游蕩,去親近陌生的地名和方言。隨著我認識的本地朋友(主要是詩人和藝術家)越來越多,周末跑的范圍越來越大??傮w上我感謝我的選擇,回到安徽,讓我有機會深入到這個我出生的省份(它以南北差異、文化多元著稱),比起上海,它更加豐富,更加現實。
問:你喜歡這座城市嗎?
答:沒有比較就不大好說,我只在合肥真正意義上應對生活(高中時我曾在黃山的屯溪待過三年,那時只是讀書,應付考學)。這些年我也偶爾旅行,路過別人待膩的城市,也覺得別人的城市新鮮。其實無論在哪待久了,都難以保鮮。只能說相比城市,我更喜歡鄉(xiāng)村。合肥近郊有個叫吳大海的村子,我曾為這個巢湖北岸的漁村寫過兩首詩。我很喜歡這個地方,我曾有搬到這個漁村居住、與一位大學教授做鄰居的打算,無奈離市區(qū)有點遠(單程50 公里),加上家里還有小朋友,上學不方便,就作罷了。不過我對這個村子的愛并沒有減弱,每個季節(jié)都爭取去轉一轉,看湖水模仿大海的寬闊,但它有自己平靜的內心。我兒子則有點不一樣,他覺得合肥最好,不管去海邊旅行之前有多么興奮,但待不了幾天,他一定會吵著要回合肥。這個“回”字很能說明問題。另外,這座城市里有很多科學工作者,我認識幾位年輕的天文學家,他們的工作非常夢幻和詩意(他們中也有人寫詩),他們晚上觀星、巡天。
問:你前年(2020 年)同時出版了兩本詩集(《方言》和《考古雜志》)后,幾乎沒有見過你的新作了。停筆不寫不是你的作風,你最近有什么寫作計劃嗎?
答:我確實在寫一部長詩,現在我并不是很著急去完成,我計劃在40 歲之前完成這部長詩的寫作。去年我(2021 年)花了一年的時間把提綱列好,預計在三千行左右的體量。目前已經在一部分一部分地寫(像大仲馬那樣的卡片式寫作),速度非常慢,這個慢并非我主動追求的。主要是換了新工作后,高強度的工作和頻繁加班嚴重擠占了我的時間,畢竟寫詩是需要精力相對集中的,尤其是長詩寫作。其實“工作忙”也只是借口,要寫,擠擠時間還是有的,無奈我的興趣愛好也比較多,加上屬猴的小朋友在家上躥下跳,那就不著急吧。
問:這首長詩的主題是什么?
答:主題我就暫時保密吧,也沒有那么好總結,整個結構也仍在不停調整。單這個提綱就已經有不下十個版本了。不過寫得慢的好處是你有機會調整,匆忙下筆寫了很長,再意識到結構問題,調整起來就痛苦了,內部氣息也不順,最后難免怪怪的。
問:最近有沒有讀到什么好詩集,給我推薦下?
答:好的詩集早已被人寫出來了。我有個觀點,不必急于讀當代的東西,讓時間代替我們去篩選,坐享其成,讀但丁和博爾赫斯那樣的詩人本身就足夠幸福。我這兩天正在翻法國當代作家帕斯卡·基尼亞爾的長篇小說《眼淚》。我很喜歡這位作家。國內之前出版過他的好幾本小書,比如《游蕩的影子》《音樂課》。這個作家風格獨特,東西貫通,語言處理和詩人沒什么兩樣,把小說寫得和詩一樣,又像音樂(他確實有音樂教育背景)。不過這樣的小說不是什么人都受得了,大多數讀者對小說的印象比較古板,這是新式的小說,很特別。推薦給你,你可以找來讀讀。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