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琦,賈林林,張嘉曄,王金辰,韓子妍,束 莉
(蚌埠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安徽蚌埠 233000)
高血壓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1-2],已成為中老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發(fā)生和發(fā)展大多與飲食因素有關[3-5]。近年來,膳食平衡指數(DBI_16)已成為研究飲食與慢性疾病的重要指標[6],它是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寶塔為依據,并結合中國居民的飲食特征而建立的膳食評價方法[7-8]。相較于以往傳統的膳食評價法,DBI_16的特點是以食物組為指標,量化居民的膳食水平,針對不同食物組推薦量的人群進行綜合膳食評價[9],能更好地描述不同人群的膳食營養(yǎng)和健康狀況。但目前少有研究應用DBI_16來評價高血壓人群的膳食質量。本研究立足于膳食平衡指數,在了解蚌埠市中老年居民膳食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膳食平衡指數與高血壓患病間的關系,為社區(qū)高血壓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2018年9月—2019年9月,采用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抽取蚌埠市龍子湖區(qū)的部分社區(qū)(曙光社區(qū)、東升社區(qū)和地委社區(qū))中45周歲以上且具有完整3 d 24 h膳食記錄的常住居民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橫斷面調查的樣本量估算公式:n=[Z2α/2(1-P)]/ε2P,Zα/2=1.96,按2017年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10]為44.7%計算樣本量,要求雙側檢驗,α為0.05,容許誤差為2%。計算出n=2 422,考慮15%的失訪率,因此盡量擴大調查樣本量,確定n=2 849人。排除認知功能低下者,膳食資料不完整者及嚴重器質性病變者。最終選取2 716名具備完整調查資料的中老年居民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 150人(42.34%)、女性1 566人(57.66%)。本研究已得到蚌埠醫(yī)學院倫理學委員會的批準,所有調查對象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一般情況調查 采用課題組自行設計的《蚌埠市中老年居民健康行為調查表》進行調查,問卷經預調查修改完善后,效度檢驗alpha>0.6、信度檢驗P<0.05。調查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家庭經濟狀況、文化程度、飲酒狀況、慢性病家族史等人口統計學數據。
1.2.2 膳食調查 采用24 h膳食回顧法對研究對象進行為期3 d的膳食情況記錄,根據相關食物組指標將每餐的食物分別劃分為10個能量水平:谷類、蔬菜、水果、奶類、豆類、動物性食物、水產類、蛋類、油脂類和鹽類。
1.2.3 高血壓診斷標準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11]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在未服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連續(xù)3次在非同一時段內測量靜息狀況下的血壓值,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腰臀比(WHR)=腰圍/臀圍,按照男性WHR >0.9、女性WHR >0.85為中心肥胖組[12]。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13]的血脂異常診斷標準:TC≥6.2 mmol/L為總膽固醇水平升高、TG≥2.3 mmol/L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1.2.4 DBI_16的取值方法 依據DBI_16的標準和中國平衡膳食指南的推薦攝入量,分別對被調查者的10類食物進行賦值。當每類食物達到推薦攝入量時,取值為0;超過推薦攝入量的指標,取值為正數值;食物組指標為攝入不足的程度,評分為負數值。以正端分(HBS)、負端分(LBS)、膳食質量距(DQD)為主要依據,分別對本次膳食營養(yǎng)質量進行綜合評價[9,14],其中HBS是將所有食物組指標中的正分相加,反應食物攝入過量的程度;LBS是將所有食物組指標中負分相加的絕對值,反應食物攝入不足的程度;TS是將所有指標分值累加,反應總體膳食質量的平均水平;DQD是將所有指標的絕對值累加,可綜合反映特定膳食中的問題[9]。
運用EpiData 3.1軟件錄入數據,使用SPSS 25.0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使用GraphPad Prism 9.0繪制圖形。計數資料以n(%)表示,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χ2檢驗對分類變量進行分析,兩樣本總體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檢驗,多組間分布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 H 秩和檢驗。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DBI_16及食物攝入評分對高血壓的影響,其次納入高血壓的相關影響因素對模型進行校正。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共納入2 716名研究對象,高血壓組783人(28.8%)、非高血壓組1 933人(71.2%)。不同年齡組、性別、月收入水平、飲酒情況、BMI等級、家族高血壓遺傳史在兩組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肥胖程度和TC水平、TG水平在兩組間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高血壓組與非高血壓組的人口學特征 [n(%)]
在本次研究中,男性DBI_LBS的分值高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4個年齡組間DBI的分值發(fā)現,DBI_HBS和DBI_DQD的分值均隨著年齡的增長呈逐漸上升趨勢(P<0.05);獲取小學及以下學歷的人群在膳食攝入過量(HBS=15)和膳食失衡(DQD=39)方面均高于其他2組(P<0.05);在膳食攝入過量和膳食失衡方面,低月收入水平人群均高于高月收入水平人群(P<0.05);DBI_LBS的分值在高血壓組和非高血壓組之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人群DBI分值[M(P25,P75)]
根據食物攝入分布情況表可見,谷類食物達到或超出推薦攝入量的人數占96.2%,而達到蔬菜和水產類食品推薦攝入量的人數分別僅占26.6%、26.4%;肉類和蛋類食品分別有58.1%、49.1%的人數達到或超過推薦攝入量;分別有64.3%、79.8%、50.3%的人基本不吃水果、奶制品及豆類;油脂類和食用鹽則分別有64.2%、26.5%的人數超過了推薦攝入量(表3)。
表3 DBI_16組成指標分值分布(%)
2.4.1 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患高血壓(1=高血壓組、2=非高血壓組)為因變量,納入10類食物及DBI各指標分值,分析高血壓患病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DBI_LBS、水果類、奶類、動物性食物及鹽類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有關(P<0.05)(附圖)。
附圖 DBI_16各項指標及其食物組分與高血壓的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
2.4.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經過校正相關影響因素后,發(fā)現DBI_LBS對增加該人群高血壓患病風險的關聯作用依然存在,OR(95%CI)值1.017(1.002~1.032)(P<0.05)。水果類、奶類及動物性食物則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呈負相關,即隨著3個種類攝入量的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隨之降低(P<0.05)(表4)。
表4 校正變量后DBI_16評分與高血壓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應用DBI_16評價蚌埠市部分社區(qū)45歲以上中老年居民的膳食質量,結合該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現狀,分析影響高血壓人群患病的膳食因素。研究結果顯示,該人群總體膳食質量處于低度膳食失衡(DQD=38)狀態(tài),主要表現為中度攝入不足(LBS=24)和低度攝入過量(HBS=14),與梁伯衡等[1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在膳食失衡、膳食攝入不足和膳食攝入過量方面,高血壓組處于中高程度的比例顯著高于非高血壓組。
比較不同人群的DBI值發(fā)現,男性攝入不足的程度高于女性,這可能與女性因注重家庭飲食在家就餐次數較多,而男性因工作性質在外就餐次數較多有關[16]。從總體上看,隨著年齡的增加,膳食失衡的程度也隨之升高,這可能與老年人群固有的傳統膳食理念[13-14]有關,造成了某單一食物攝入過量或過少,飲食搭配較不合理。在高血壓組與非高血壓組的對比中,高血壓組的年齡偏高,提示年齡是患有高血壓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與趙冬[17]、王蜜源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因此,要加強對中老年居民的膳食營養(yǎng)干預,根據不同性別及年齡的差異,制定個體化的營養(yǎng)宣教方案。
根據食物攝入情況,該人群總體以谷類、油脂類和食用鹽攝入過量為主,而蔬菜、水果、奶類、豆類和水產品則嚴重攝入不足。相關研究表明,蔬菜、水果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壓的患病風險[19]。人體攝入蛋類及肉類蛋白質后能產生代謝產物牛磺酸,可顯著降低血壓[20]。油脂類和食用鹽分別有64.2%、24.5% 的人數比例超過了推薦攝入量,該結果與凡亞云等[21]的研究結果相似。大量研究表明,油、鹽長期攝入過量則容易導致血壓升高[22-23]。因此,需要對蚌埠市中老年居民大力宣傳“均衡膳食,低鹽少油”的膳食理念。
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鹽類、DBI_LBS(攝入不足的程度)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呈正相關。動物性食物、奶類與高血壓的患病風險呈負相關。校正混雜因素的干擾后,DBI_LBS對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依然存在,DBI_LBS每提升1個單位,高血壓患病風險分別提升1.7%;水果類、動物性食物、奶類對降低高血壓的患病風險也依然存在,水果類、動物性食物、奶類每多攝入1個單位,患病風險分別下降4.4%、4.2%、10%,與Schwingshackl L等[24]的研究結果較一致。這表示當地居民患高血壓的人群應增加水果和奶類及優(yōu)質動物蛋白的攝入量,倡導合理膳食、均衡營養(yǎng)。
綜上所述,蚌埠市中老年居民同時存在膳食不平衡、膳食攝入不足和膳食攝入過量的問題,且以膳食攝入不足為中老年居民患高血壓疾病最主要的營養(yǎng)問題之一。針對該人群總體的膳食質量問題,對防控高血壓提供以下建議:水果、奶類及動物性食物作為高血壓的保護因素,蚌埠市中老年居民的攝入量嚴重不足,應增加該類食物的攝入。油脂類和食用鹽作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該人群的攝入量已超出推薦范圍。根據《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25]中的食鹽限制標準和中華醫(yī)學會高血壓專業(yè)委員會聲明[22],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攝入少于3 g的鈉鹽,并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同時,應對中老年居民大力推廣和普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內容,采納平衡膳食模式,及時調整優(yōu)化個人和家庭的膳食結構[26]。倡導中老年人群合理化、科學化、多樣化飲食,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減少并預防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