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丹崖
夏天是適合偎著窗戶來打發(fā)時光的。
窗是一個風(fēng)兜子,總能把窗外的氣息和氣韻都兜進(jìn)室內(nèi)來,似從滄海之中,舀一勺最蔚藍(lán)的水。一座宅子,最具有童話氣息的物件,我覺得有二:一是炊煙裊裊的煙囪,會隱隱泄露一些室內(nèi)的秘密,譬如美食和主人的喜好;二是一扇透出燈火光芒的窗戶,總讓人覺得溫暖。如果宅子是一部大戲的話,窗戶就是一個絕佳的序幕,窗吱呀一聲打開,好戲就開演了。
我認(rèn)識一位畫家,每到夏天來臨的時候,他都會把自家的雙扇窗用宣紙糊上一扇,另一扇是透明的,可觀窗外景致。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在糊了宣紙的那一扇窗上臨摹窗外景物。
他最喜歡畫的是竹子。他的窗外是大面積的竹園,竹子疏朗有致,多旁逸斜出,很是閑散。他畫的竹子亦是如此,盡管用的是黑白水墨,卻有風(fēng)的印記在其中,很有意趣。
有時候,他也會畫窗外竹林里的一只鳥,羽毛華麗,在竹子的枝杈間眼神清明、若有所思。畫家常說:“窗外的竹園就是一個大觀園,我每天臨摹,畫完一張,就再替換一張,陰晴冷暖都在我的筆下記錄。一扇窗戶觀世界,一扇窗戶畫世界,真是入眼、入畫、入筆、入心?!?/p>
我去找這位畫家朋友,有時候看半扇窗戶開著,就知道他在作畫。先不敲門,只在窗外看著,只見一筆筆濃淡焦枯劃過窗內(nèi)的宣紙,竹林里竹葉窸窸窣窣作響。我依稀能聽到筆墨劃過宣紙的聲音,兩種聲音交相輝映,可以淹沒初夏時光里醉人的鶯啼。
一扇窗戶,就是一個畫框,窗外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筆墨。春日里的柳浪鶯歌,夏日里的烈日蟬嘶,秋日里的荒草蟲鳴,冬日里的憑欄落雪,都可以在窗戶的“裝裱”下格外有韻致。
看過一個和窗戶相關(guān)的主題畫展,名字叫“窗的浮世繪”。畫展上那些以窗為背景、前景的畫作,真是構(gòu)思精巧。窗外的天空,似退潮的海浪;窗內(nèi)的燈光,似沉靜的湖水。畫布上的題材,有窗內(nèi)人的剪影,影影綽綽,模糊中裹挾著濃濃的神秘感;也有窗外的梅花和雪,梅雪兩全,凜然有風(fēng)骨;有以窗內(nèi)人的視角畫窗外的泡桐花,在初夏的光景里,粉紫色的泡桐花玲瓏可愛,依稀可嗅甜香;有以窗外人的視角畫窗內(nèi)人在閑讀,秀發(fā)披肩的女子手捧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很是應(yīng)景,書中的醒、情、峭、靈、素……紛紛入畫。
中國建筑的智慧和意趣,也體現(xiàn)在許多窗戶上:格柵窗古拙,透著質(zhì)樸氣息;檻窗溫婉,似大家閨秀的端莊;橫披窗簡約,似一闕宋詞一樣優(yōu)雅;漏窗就是一扇陽光的篩子,把窗外細(xì)碎的光陰篩到室內(nèi),也把窗內(nèi)人的目光通過零碎的窗格聚焦到窗外的一片葉子上,這扇窗就成了一個鏡頭,充滿詩意的聚焦和打量!
有一年的春末,我曾在三坊七巷的二梅書屋看到一排窗格,那真叫一個美。目光從兩樹梅花望過去,窗戶是雙層鏤花的,依稀可見窗板上的戲文故事。這樣的窗戶有著濃郁的中國式優(yōu)雅。
中國人總是含蓄的,表達(dá)情感不會那么直接。我們造宅建園,以門戶為冠帶,那么窗戶就是掛在褂襟上的一對環(huán)佩,或是帶著草藥芬芳的一對香囊。
一年四季,冬日門窗緊閉,秋日開窗也少,春風(fēng)過于強盛,開窗最多的時候還是夏季。夏天來了,把一腔心事交付給一扇窗,臨窗賞景,憑欄抒懷,都是無限風(fēng)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