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歌 王 帥
(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河南 鄭州 450001)
繪本,即圖畫書,是圖像敘事藝術與兒童文學結合的產物。作為兒童文學的新樣式,繪本正在兒童教育與兒童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當下的幼兒教育中,繪本應用的途徑越來越豐富,它既可以是早期閱讀的材料,也可以是故事教學的材料,還可以是活動設計的出發(fā)點,當然也可以是其他活動設計的輔助材料。
美國兒童劇場聯盟將創(chuàng)意戲劇表演定義為:一種即興的、非演出的、以過程為中心的戲劇形式,參與者在引導者的指導下想象、扮演和反思人類真實的經驗或想象的體驗。它由“戲劇游戲”與“即興扮演”兩部分組成。它有著豐富的戲劇游戲的類型,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情境。即興扮演是老師與學生一同通過即興扮演來演繹繪本故事,在老師的引導下臺詞、動作、表情手法都是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
“‘戲劇’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可以讓兒童有探索并運用多元智能的機會?!被诙嘣悄芾碚撻_展戲劇教育活動,是目前從事戲劇教育活動的老師的共識?!袄L本則是最能夠幫助兒童培養(yǎng)這些心智能力的書籍,是珍貴的閱讀資源?!币虼?,作為未來幼兒早期學習的支持者,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以下稱“準教師”)具備繪本、創(chuàng)意戲劇的學習經驗在職前培養(yǎng)中顯得必不可少。
“除了將角色演活了之外,他們同時也把自己彰顯了出來?!边@是創(chuàng)造戲劇的魅力所在。不論是幼兒園的孩子,還是準教師,當他們把繪本中的空間、場景以及角色通過肢體、想象、律動表現出來的時候,他們所呈現的東西,除了繪本本身之外,還有著他們自己的創(chuàng)造。
首先,同伴關系在戲劇活動中得到建構。美國著名學前教育家佩利在《塔利老師的教室》一書中講述一個叫阿利格拉的小女孩的故事,阿利格拉在故事中表達了“自己不被注意”的感受,“不被注意”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有發(fā)生。另一個小女孩將阿利格拉的故事、自己的故事,以及繪本故事《媽媽的紅沙發(fā)》融合起來,讓大家知道“阿利格拉已經正式受到全體同學的歡迎,成為班上的一員”。正如佩利所說:“要是沒有做故事的習慣,這些錯綜復雜的感受與反應,如何有如此公開而又細致的表達呢?”這種改變性質的關系的構建,也會發(fā)生在“準教師”的創(chuàng)意戲劇活動中。因為某一個角色扮演,某一句臺詞,在他們中間激起的力量超越了我們肉眼的估量?!盎ハ鄡A聽,互相看到”,這是“準教師”在創(chuàng)意戲劇活動中獲得的經驗,這類經驗對于“準教師”將來建構他們的師幼、夫妻、親子關系都非常重要。
師生(幼)關系也在創(chuàng)意戲劇活動中得到建構。在創(chuàng)造性戲劇活動中,老師是活動的引導者,但“準教師”才是活動的主體。因為有了他們的想象、創(chuàng)造與生成,課堂才會顯現出熠熠生輝的樣子。這樣的經驗積累,有助于他們將來的師幼關系的建構。在將來的教學中,他們會發(fā)現創(chuàng)意戲劇活動符合幼兒“假裝”的本能,幼兒才是課堂的主體。在不同層次的戲劇活動中,幼兒會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時不同的角色會在同一個平臺上交流和碰撞,然后去展開他們的戲劇。他們也能輕易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角色,邀請自己的朋友入戲,這是孩子社會性發(fā)展的一部分,同時也有利于他們語言的發(fā)展。
圖畫參與敘事,是繪本不同于一般的兒童文學的敘事范式,于是圖畫講述的內容,文字一般不講。繪者會根據讀者接受心理即直覺封閉(將觀察到的一部分理解為整體的現象)來進行創(chuàng)作。所以,繪者一般選取未完成的畫面或動作進行刻畫。被繪者省略的部分,恰好給讀者的想象與創(chuàng)意戲劇中的即興扮演提供了空間。在即興扮演中,繪本中的待完成的動作、未表現的心理得到了表現,故事的多種可能性得到了演繹,在這樣的過程中,“準教師”得到更豐富的直覺體驗。我們以《森林大熊》為例:大熊在一步步求證“我是熊,不是工人”的過程中終于找了董事長,可是讀者發(fā)現,熊站在一張熊皮上。對于閱讀經驗不是很豐富的準教師來說,通過創(chuàng)意戲劇的技巧“定格畫面加一句話臺詞”來體驗熊此時的心情,會帶給他們更立體的閱讀體驗。
筆者調查發(fā)現,怎么樣更有效地閱讀繪本中圖畫,把握圖畫敘事的技巧和細節(jié),從而把握作品的內涵,是“準教師”困惑的地方。因此,創(chuàng)意戲劇與繪本融合的基礎是重視繪本閱讀經驗的積累。作為一種特殊的敘事文本,繪本兼具兒童文學的一般特征,因此筆者重視兒童文學理論在繪本閱讀中的體現與運用。
1.注重繪本的敘事節(jié)奏
劉緒源說過:“節(jié)奏是兒童文學的生命?!蓖捁适乱粯?,繪本文字敘事的節(jié)奏也體現著對舉式、三段式、螺旋式的敘事節(jié)奏。圖畫書還會通過整體的圖文配合,形成起承轉合的講述節(jié)奏。郝廣才說:“圖畫書是一組圖畫說故事,畫面不只要處理每個鏡頭想傳達的內容,還要考慮鏡頭與鏡頭銜接時的韻律。”因此,我們要注意繪本通過翻頁形成的圖畫和圖畫之間的節(jié)奏。比如《母雞蘿絲去散步》,通過前后畫面的對比,產生一種戲劇的效果;再如《你好燈塔》則是通過燈塔塔內的生活和塔外的風景之間形成敘事節(jié)奏的強弱。
2.體會圖畫敘事的魅力
優(yōu)秀的圖畫書,圖畫不僅展現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也能展現人物的心理,甚至能表現出人物的命運。圖畫中的主角和配角的表情、肢體動作、方向等,都在傳遞信息,甚至是推動情節(jié)的前進。閱讀李歐·李奧尼的《西奧多和會說話的蘑菇》,故事的開頭說,在一個老橡樹墩兒里,住著四個好朋友——蜥蜴、青蛙、烏龜和一只名叫西奧多的老鼠。盡管是好朋友,看他們的表情、距離和位置,彼此之間的親疏一眼可見。同時,優(yōu)秀的圖畫會帶給讀者“互文性”體驗,即“把當前讀過的書和以前讀過的書聯系起來解讀它們的過程”,這種體驗喚起讀者以往的審美經驗。比如安東尼·布朗的《威利的畫》,讓我們在欣賞威利的畫的時候,自然而然聯想到原畫的意境與意味。
3.擴展閱讀視野
國際國內,每年都會誕生很多優(yōu)秀的圖畫書。因此,筆者在挑選圖畫書的時候,會有意地選擇新近引進的國際圖畫書或者新近出版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作品。如2019年凱迪克金獎作品《你好 燈塔》,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處在時代轉折背景中的守塔人的生活,啟發(fā)我們去探討在時代洪流中個人的選擇,也啟發(fā)讀者去探索生命形而上的意義——瞬間與永恒、選擇與堅守。同時,這本書的畫面意蘊豐富,每個畫面都能引發(fā)我們的聯想。比如扉頁的婚紗照,它的背景是大海和大海中的燈塔,那燈塔的意味是象征,也是隱喻,更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1.通過戲劇游戲與即興扮演的技巧讓準教師初步體驗繪本與戲劇融合的魅力
創(chuàng)意戲劇的游戲有很多種,每個游戲都有它的目的與側重。所以,要注意各種游戲的功能,同時又要注意游戲的變化。如“節(jié)奏步行”,可以讓參與者體會空間的范圍,并調整自己的情緒,在“節(jié)奏步行”中可以加入動物、情緒、快慢、隊形的變換,則為后來的活動展開奠定基礎。
建構空間,即讓參與者用自己的肢體建構一個故事發(fā)生的場景。我們以沙特·海曼的繪本《小紅帽》為例,教師可以請參與者用肢體創(chuàng)建小紅帽姥姥的家,包括屋外的樹木、太陽、小鳥,屋內的窗戶、餐桌、食物籃子。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賦予物件情緒動作,可以顫抖、可以憤怒。這樣的活動,參與者的身體和繪本產生了深度的聯系。
旁述默劇,默劇是一種不用語言的戲劇活動,引導者可以采用繪本中的一個片段,讓參與者用肢體動作將它表演出來。這個過程是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并慢慢地加入情緒和動作。我們以繪本《夢想家威利》為例,請參與者先扮演一個大猩猩。接下來可以使這個大猩猩復雜化,給它安排場景并加入情緒,一只渴望成為電影明星的猩猩,一只渴望成為歌星的猩猩……
兒歌律動,即用熟悉的兒歌曲調,改編你喜歡的繪本,并加上肢體的動作和表演。這樣做,不僅讓參與者學會了概括繪本的內容,同時也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與生成?!白尷L本與音樂完美融合,既可把繪本讀得更有趣、更深入,同時也讓音樂的情感有所依托。”在“兒歌律動”的表演過程中,他們參與了繪本的再創(chuàng)作,對繪本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兒歌律動很好地把幼兒園課程中的藝術領域和語言領域結合起來。
2.初級創(chuàng)意戲劇課程實踐為他們奠定未來課程的基礎
關于初級創(chuàng)意戲劇課程實踐,林枚君這樣說:“這類課程(初級故事戲劇課程)相當彈性,故事不需要從頭做到尾,只要擷取熟悉的故事或者繪本片段,運用簡易的戲劇策略,讓兒童在簡短的戲劇課程中,能體會戲劇創(chuàng)作的樂趣?!?/p>
我們以《一園青菜成了精》為例。《一園青菜成了精》改編自北方童謠,本首童謠節(jié)奏明快、語言凝練,富有意趣。查閱關于這一繪本的教學資料,很多人選擇通過反復閱讀來體會兒歌的趣味,這的確是語言習得的一種方式。閱讀這個繪本,我們發(fā)現植物形象情緒豐富,動作多樣,形象地傳達出兒歌本身的幽默與荒誕,這很適合用創(chuàng)意戲劇來進行立體學習。
教學目標設定,體會繪本中植物的情緒,感受繪本文字與圖畫中的荒誕與幽默,并通過教師引導用創(chuàng)意戲劇的方式將它們表達出來,豐富繪本閱讀的空間與內涵,建立起閱讀者與繪本的另一種聯系。
熱身活動——旁述默劇。教師:“想象著你是一顆小種子,住在黑黑的泥土中。接著,你慢慢地長大,長出了一片葉子,接著兩片,接著你開花結果,慢慢地長大?!睂W生按照引導做動作。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和即將學習的內容建立起連接。
師生繪本共讀。首先共同閱讀環(huán)襯部分,了解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和環(huán)境。仔細對比閱讀重點畫面——兩次“出了城門往正東,一園青菜綠蔥蔥”的畫面有什么不同,并思考這種不同是怎么形成的呢?
自主閱讀正文部分,選出你最喜歡的畫面。
創(chuàng)意戲劇活動呈現繪本:定格畫面+一句臺詞把自己喜歡的畫面定格。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準教師”普遍喜歡“隔壁蓮藕打進園”和“歪嘴葫蘆放大炮,轟轟隆隆”的情況,同時這兩幅畫面富有動感和戲劇性,共時具有可建構意義的空間。我們以歪嘴葫蘆放大炮為例,“準教師”可以選擇自己要呈現的對象,比如葫蘆或者是葫蘆籽,擺好姿勢站立不動,然后每人說一句臺詞。即便是葫蘆籽,也會有自己的語言,這樣的實踐,不僅讓準教師積累了創(chuàng)意教育的經驗,也具有哲學意義呈現,即那些不顯眼的存在也有著不尋常的意義。在這樣的戲劇活動中,當每個角色不經商量都說出自己的臺詞時,戲劇的味道自然就產生了。
之后,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片段扮演。根據繪本內容,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兩隊,分別是蘿卜隊和蓮藕隊,然后像運動員入場那樣設計出自己的動感口號。接著開始表演“豆芽菜跪倒來報信,胡蘿卜掛帥去出征”。這個表演活動采用聲音合唱團的方式進行,即其他成員合唱改編的兒歌為胡蘿卜大帥加油。接下來,表演“小蔥端起銀桿槍,一個勁兒向前沖。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蔥撞個倒栽蔥”的情節(jié)。在小蔥和茄子打斗的時候,要采用慢動作的方式。創(chuàng)意戲劇的打斗表演,建議采用慢動作的方式進行,這樣既可以讓參與者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避免受傷,又可以充滿戲劇性。
戲劇活動結束后是放松活動。教師請參與者躺在地板上,在音樂中放松自己的身體和情緒,還可以在腦海里拍一張回憶照片來反思自己的表現?!皯騽W科的另一個特征是反思( reflection)。學習是通過反思來實現的,包括對整個戲的反思,還有在戲劇扮演過程中的反思?!?/p>
關于新教師素養(yǎng),教育部發(fā)布的《幼兒園新入職教師規(guī)范化培訓實施指南》中對“幼兒研究與支持”和“幼兒保育與教育”兩個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專業(yè)要求,對幼兒教師職前培養(yǎng)、職后培訓、自我發(fā)展等提出了一些新挑戰(zhàn)。創(chuàng)意戲劇可以把語言和社會領域結合起來,可以把閱讀與肢體、空間與想象結合起來,無疑給“準教師”的幼兒園活動設計,打開了另一扇窗。繪本與創(chuàng)意戲劇的融合實踐,可以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環(huán)境和活動支撐,從而給他們提供適宜性的教育,職前的繪本閱讀與戲劇活動實踐會讓準教師具備更加有效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