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梅
四年級的邊睿涵看起來比三年級的孩子還要小一號。
她坐在教室的最前面,靠講臺最近。她的話不多,常常專注地聽別的同學講話。我每次叫她,她總是“嗯”的一聲,一晃頭,一副被驚嚇的樣子,然后就警覺地看著我。
她各方面似乎都不動聲色。我常想,怎么才能讓她有起色呢?
有一天,我在她媽媽的朋友圈看到她打羽毛球的視頻,那動作,在我看來是快、狠、準。原來,小小的、不動聲色的她竟然如此“兇猛”。
等到她來上課,我對她說:“邊睿涵,你羽毛球打得很好啊?!?/p>
她驚訝地扭過頭:“你怎么知道?”
“我看到啦,你媽媽發(fā)的朋友圈。想不到,你這么瘦小卻那么有力量。”我發(fā)出感慨。
“我喜歡運動。”她有點得意。
“太厲害了,我也想打羽毛球,想運動減肥。你教我打羽毛球吧,做我的老師?!蔽矣悬c開玩笑地說。
“好啊,你要堅持哦?!彼谷惶咸喜唤^地對我提出了要求,儼然一個小老師的樣子。
“我最不能堅持了?!?/p>
“那不行,一定要堅持。”
羽毛球沒有打,她的話匣子卻打開了。
從此,她開始主動找我聊天了,問這問那的。還會告訴我:“老師,你應該……應該……”完全像朋友了,甚至有時候她說話的口氣真像老師。
我故意逗她:“你以前是裝的?。磕闫鋵嵤莻€話很多的人啊。少說一些,多看書。”
她“呵呵呵”地訕笑著。
我鼓勵她:把打球的那股“勁”也用到學習上,成績一定會提升很多的。
她若有所悟地點頭,小眼睛里有光在閃。
她媽媽說我的鼓勵對她的影響很大,孩子變得自信、活潑了。我想,鼓勵的方式也許有很多,我們可以找到孩子身上的一個閃光點作為突破口,讓他們覺得自己有長處,再一步步引導,擴展到學科的學習上。
教育真是既實際又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