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L春市十一高中 130062)
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共同構成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離不開整合知識、技能、文化、策略、思維的整體教學,即單元教學的內容。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教學要把知識學習融入語境中,開展以單元、主題、模塊為主的教材結構化研究與實踐,將教材中聽、說、讀、寫、看等板塊的內容與要求建立聯(lián)系,互聯(lián)互通,加強課時教學之間的關聯(lián)性,將語言的結構、功能、技能、任務等有機結合起來,靈活運用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實現(xiàn)從“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轉變,同時引導學生用英語思考,幫助學生整合知識、形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對學生適應新高考有著重要的意義。
課程組織最低層次是“單元”,每個單元一般包括持續(xù)若干周的學習經驗,而且是圍繞一些問題或學生的主要目標加以組織。單元是依據(jù)課程標準,圍繞主題、專題、問題、活動等,選擇學習材料并進行結構化組織的學習單位。單元自成體系,相對獨立,集目標、內容、過程、評價于一體。
單元教學設計應具有整體性和有序性兩大原則,整體化有序設計單元教學指的是教學必須在課程標準的框架下,以系統(tǒng)思想為指導,依照具有操作性的步驟有序設計單元教學,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單元教學是教師以一個單元為整體所展開的一種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教學設計,依據(jù)學生學情和學習方式確立單元教學目標、開展單元學習活動、設計單元作業(yè)、形成單元評價,并提供配套單元教學資源等一系列教學設計過程。高中英語教師應根據(jù)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認識英語教材的主題特點,以真實生活為主線,有序呈現(xiàn)并鞏固詞匯與語法知識,以真實生活實際為目標,帶動語言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轉化,有效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會用英語做事情的過程中,發(fā)展語言能力、學習能力,增強文化意識,提高思維品質。
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強調引導學生在接受事實性知識或概念性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實踐智慧的獲得,而實踐智慧關注的是普遍與特殊的聯(lián)結。由于其中包含了特殊事實的知識,所以只能由個體從特定的情境、學習經歷中獲得。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為學生創(chuàng)設必要的活動,提供必要的學習經歷,這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從課程開發(fā)的立場看,單元是依據(jù)課程標準,圍繞主題(專題、話題、問題)或活動等選擇學習材料,并進行結構化組織的學習單位。單元向上承接課程目標,向下統(tǒng)領單元內的課時目標、內容、活動、作業(yè)、評價、資源等。如果將課程看成一個系統(tǒng),那么單元就是課程這一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目標、內容、作業(yè)、評價、資源等構成這個子系統(tǒng)中的要素,每個要素在這個系統(tǒng)中處于一定的位置,發(fā)揮各自的功能,要素之間相互關聯(lián),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只有當目標、內容、作業(yè)、評價等要素在單元整體中體現(xiàn)各自應有的功能、充分發(fā)揮各自作用,且彼此關聯(lián)時,所形成的單元教學結構才能得到優(yōu)化,并保持系統(tǒng)平衡,發(fā)揮單元教學的效益。因此,開展單元教學設計的研究,就是把單元視作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整體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系統(tǒng)、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規(guī)律,以實現(xiàn)“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學做合一”思想,他強調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做;一個活動,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言,對人說是教,即教學合一,且教與學均以做為中心。英語大單元教學強調在真實情境中的大任務設計,要求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生活中,運用語言知識完成任務,進而促進學生對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主題語境下若干問題的思考,在語言應用中深化對知識內涵的理解,具備并加強基本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1)理解教材內涵。教材內容分析可以從教材內容和教材結構兩方面著手:教材內容分析是教材分析的核心。教師需了解以主題群為引領的教材單元中,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等學習內容的具體分布,如聽、說、讀、寫、看各項技能板塊所涵蓋的主題語境內容要求,集中體現(xiàn)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的結合,“閱讀”和“聽力”板塊中書面語篇和口頭語篇的篇章結構、問題特征、表達方式等,“寫作”和“口語”板塊中具體的交際任務和情景設置等,從而明確教材各單元、各技能板塊的核心要求,更好地體現(xiàn)學科育人價值,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材結構分析是對教材內容的構成關系、邏輯順序、組織形式等方面的分析,有助于教師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個性化處理。
(2)靈活處理教材。
(3)確定課型教學。
(4)原則: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是實現(xiàn)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教師在進行單元教材教法分析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縱橫處理、技能發(fā)展、育人價值。
以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三冊Unit4 Space Exploration大單元教學設計為例。遵循整體性、有序性、關聯(lián)性原則進行單元整體分析的著力點有兩個:一是分析整個單元全部項目,包括開篇頁,書面或者口頭或拓展語篇,旨在弄清楚本單元承載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即單元教學目標,同時分析語篇之間的關聯(lián)性,旨在梳理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由低階到高階發(fā)展。第二個著力點在單課時教學活動設計,遵循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應深入思考如何在課堂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參與探究,使學生在活動中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并形成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態(tài)度的能力。
每個單元備課組要整理出單元知識結構圖(如圖片所示),上下呼應,凸顯核心素養(yǎng)下的單元整體目標以及達標評價。本單元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語境下“地球與宇宙奧秘探索”主題群,從單元知識結構圖中,能清楚地看到本單元包含五個主語篇及其課時類型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等,教學目標即大單元下的素養(yǎng)目標、達標評價、所需課時。語篇一和語篇二“了解如何成為一名宇航員”“了解太空探索的發(fā)展歷程”,語篇三和語篇四“描述探索太空事實與努力,談論太空生活”,語篇五“闡述探索太空是否值得的論點”,從了解、描述、談論和闡述論點這樣的字眼,不難發(fā)現(xiàn)單元語篇間的關聯(lián)性,前兩個語篇教學是讓學生關注宇宙探索進程激發(fā)好奇心激發(fā)學習興趣,屬于學習理解階段;后三篇教學是應用實踐,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進行遷移創(chuàng)新,通過討論“人類耗費時間和金錢探索太空是否值得”并闡述論點,引導學生認識宇宙探索背后的意義,整體單元對學生思維發(fā)展遵從由低到高的培養(yǎng)。結構圖中有每個主語篇基于教學目標的達標評價闡述,如第一課時就是獲取宇航員選拔條件的關鍵信息尤其是與數(shù)字相關的信息,并表達職業(yè)愿景。
此外,作為大單元的一部分,教師可以靈活處理其他語篇或項目:①開篇頁名言:Mystery creates wonder and wonder is the basis of man’s desire to understand.——Neil Armstrong。神秘感激發(fā)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人類探索未知事物的前提,可以在單元開課時使用,既可以起到導入情境作用,也可以作為總結升華主題。②背景閱讀(Workbook):人類移居火星生活暢想——火星居民會遇到的問題,可以在學習起始階段作為引發(fā)學生關注宇宙探索話題的資料使用,可以作為主語篇二的補充。③拓展閱讀(Workbook):太空知識素材如宇宙大爆炸、哈勃望遠鏡、中國天眼、量子通信衛(wèi)星,可以在學生語言應用階段作為學生的太空知識素材庫。④Assessing Your Progress:評價材料內容涉及太空中宇航員的工作、生活,太空中的小動物,美國早期登月計劃,阿波羅13號,可以作為主語篇三的補充,在主題情境中有效訓練學生應用本單元語言知識,如詞匯、不定式做定語和狀語。⑤Project:合作完成調查研究,并全方位展示和匯報中國探索太空的重要的成就和歷史事件。完成項目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遷移創(chuàng)新,鍛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實踐能力。最終,整體單元教學目標要達成讓學生了解人類以及我國太空探索的歷史成就及最新發(fā)展,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學習科學家和宇航員不畏艱辛、勇于探索的精神,能以全面發(fā)展的觀點評判科技發(fā)展所帶來的利弊。
“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教學”有利于將教學內容和語言學習結合起來。在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課堂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篇主題上,而不是集中在語言形式上。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質就是讓教學回歸到學科本質——思維和交流,而非機械的語言知識學習。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單元教學,就是讓學生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