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
進入21世紀以來,舞臺視覺效果設備(含舞臺燈光、LED電子屏幕等),相較于上個世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類型的舞臺燈具,不管從種類,還是亮度以及在功能性上,都比以前要提高很多,LED 電子屏幕的點距更是越做越小,近些年冰屏的出現(xiàn)更加豐富了LED 電子屏幕的使用手段。面對眼花繚亂的各種舞臺燈具和各類型的LED電子屏幕,我們該如何在舞臺上合理使用呢?
我們可以通過馬賽克樂隊現(xiàn)場演出的一首曲目來看看這些設備混在一起,是如何相互配合且發(fā)揮各自特點,從而完美呈現(xiàn)舞臺視覺效果的。
《回到未來》是馬賽克樂隊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中表演的一首十分具有科幻感的電子復古disco。舞臺上一共有四位表演者,以主唱為中心,鼓手在主唱的正后方,鍵盤手和吉他手分別在舞臺的左右方。最開始時,舞臺全場基本熄燈,只留有大屏標注即將上臺表演的樂隊名稱,強調了即將出場的表演者,此時因為沒有其他燈光,所以可以較為明顯地看到大屏光,尤其是白色字體在舞臺地面上的反光。而后大屏(冰屏)出現(xiàn)了科技感較重的青色進度條加載的圖案,仿佛在啟動某一個程序,也表明了表演即將開始,采用進度條加載的方式也調動了觀眾的注意力。
隨后大屏上進度條加載完畢后,使用一個有“穿越時空”感的轉場,后畫面上呈現(xiàn)出一個類似程序的界面,并將歌曲名“Go back to the future”融入畫面中,此時三束定點光分別照在三位表演者頂部,并逐漸加強,這三束頂部聚光也昭告了主人公終于登場。此時設計者應該是考慮到燈光造型及燈光之間的影響,所以在主唱正后方的鼓手并沒有頂光,但在歌聲響起后,也為鼓手加了一束頂部聚光。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臺口冰屏高亮度視頻素材的使用,其將表演者完全隱蔽在舞臺上,直到三束頂光出現(xiàn),視頻素材才換成了較為暗淡的畫面,三位表演者像是突然冒出來了一樣,此時大屏就像玻璃一樣通透地展現(xiàn)投影膜后的表演者,并將視頻中的圖案疊加在表演者面前,此種效果讓觀看表演的觀眾更容易形成表演者似乎是忽然冒出來的幻象,觀眾也會產生較為新奇的體驗,這種新穎的方式增強了舞臺效果的科幻感和未來感。
這一準備與開始的環(huán)節(jié),在表演者真正出現(xiàn)之前,就已經營造出與歌曲十分相應的氛圍感,奠定了歌曲講述的題材“未來”、“科幻”等,并通過科技助力進行了一些較為新穎的設計,讓表演者如主人公般登場,表演也正式拉開序幕。
這時臺口冰屏大幕緩緩上升,歌曲開始的演唱內容是重復的“Go back to the future”,歌手也在重復中不斷蓄力,大量由較高亮度的搖頭光束燈打出的藍色光束出現(xiàn),起到了造型與染色燈的效果,光束以最中間的歌手為中心呈對稱狀,舞臺左右兩側及頂部光束隨著律動不停地變化,頂部搖頭光束燈主要采用跑燈及頻閃效果,而舞臺兩側的光束燈則采用了光束的左右搖擺變化,使燈光變化靈活而又不失規(guī)則。
此時四位表演者頂部的四束聚光較為固定,同時也采用了色溫偏暖的正面照明光,使表演者的面光也較為充足均勻。此時大屏上并無其他顯示。
在“Go back to the future”的重復中,最后一遍響度較強、帶有方言口音的英語將前期重復產生的蓄力感釋放,同時舞臺上出現(xiàn)圖案燈投在舞臺上,形成了一個個由類似平行線條組成的矩形圖案,并組成了一個規(guī)整方陣,鋪滿了整個舞臺地面,而后舞臺的大屏也掐準節(jié)奏突然出現(xiàn)雙螺旋或是動物、人體等有基因和生物意味的、具有科技感的動態(tài)畫面。此時舞臺的造型燈主要采用頂部光束燈,伴隨歌曲節(jié)奏有規(guī)律地進行變化。
而后是整首歌曲中相對較為緩和的主歌部分,大屏上先是開始出現(xiàn)表演者的形象,而后又出現(xiàn)現(xiàn)場鏡像變形的背景。編曲中的電子配器制作的部分跳動感較強,舞臺上也隨之搭配了LED 條燈隨著節(jié)奏進行有一定流動感的變化。舞臺上的光束燈依然以光柱的造型進行有節(jié)奏變化,左右側也有閃爍的射燈,從正面看射燈的角度正好與大屏上圖案的引導線方向一致。引導線構圖的大屏變換為其他背景消失后,這種角度側面射燈也就隨之消失了,這種方式可以使燈光線條與大屏畫面的線條搭配得更加和諧,在視覺上更加舒適。
歌曲節(jié)奏感和情緒逐漸加強,而光束燈的光柱造型也逐漸加強,在深色背景為主的襯托下使舞臺上的縱深感更加強烈。而后表演者開始了和開頭相似的對“Go back to the future”地重復,聲音響度與情緒也在重復中不斷增強,在最后一遍“Go back to the future”的釋放中,舞臺上出現(xiàn)了強烈的藍色地逆光,但此時的面光也較為強烈,一時間舞臺似乎淹沒在藍色的燈光煙霧中。
在這一段重復中的最后一遍“Go back to the future”結束時,強烈的地逆光也快速消失,隨之節(jié)奏較強的間奏開始采用和開頭一樣的由平行線構成的矩形圖案燈,這種方式也和之前相互呼應。大屏也出現(xiàn)了之前的引導式構圖,左右側的光束燈投射方向依然與引導線相同,而此時表演者面光也較為均勻充足。
而后表演者唱了一句“the Chinese world of dreams”,舞臺又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大屏再次變成了之前四位表演者的形象,造型定點及周邊的光束燈以主唱為中心呈對稱狀,但這次左右兩側的射光束燈角度較為固定地頻閃,比較符合此時稍顯活潑的節(jié)奏。
“the Chinese world of dreams”結束后,又開始了具有動感的間奏,圖案燈也在有規(guī)律地變化,此時LED 條燈也開始閃爍著具有跳動感和科技感的計算機代碼風格圖案,這與音樂中的電子感十分相應。而后演唱者又開始了“Go back to the future”,隨著歌手的不斷重復,配樂也逐漸像拉長的警報,大屏變成了具有危機感的紅色,并扭曲閃動著紅色感嘆號及“ATTENTION”,像是一個緊急警告畫面,打破了之前一直保持的藍色調,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感,從而打造出一種視覺震撼。此時“Go back to the future”的重復,更像是某種程序錯誤,指令不斷被重復,而后歌聲剛落,顯示紅色警告的大屏驀地白屏,也代表著這場重返未來之旅終結。
最后的一段配樂是一個非常規(guī)的線性電子變調,現(xiàn)場光束燈隨之“加載”有序地相繼亮起,形成較為密集的燈陣,大屏變成了“馬賽克樂隊”字樣的動態(tài)畫面,再次強調表演樂隊名稱,但這些光束燈又隨著電子變調音的再度漸弱,并變成了條紋矩形圖案燈,并意圖通過剪輯產生一種表演者突然消失的科幻感,從而首尾呼應,最終舞臺上只剩下三束頂部聚光,光束燈以從兩邊到中心展開,表演正式結束。
另外本場表演中還采取了一些發(fā)光道具,如主唱的發(fā)光眼鏡和觀眾的手腕燈。主唱的發(fā)光眼鏡是表演者的一大造型特征,符合個人氣質,也符合這首disco 的風格,同時也有一定科技元素,另外發(fā)光眼鏡的光較弱,并沒有對表演者的臉進行染色,在演出進行大半后表演者在與觀眾的互動中將眼鏡扔給了觀眾。而觀眾的手腕燈起到了一種“應援棒”的效果,且發(fā)光的顏色與舞臺主題色基本一致,從而使應援光和舞臺燈光更加和諧,且這種手腕燈也增強了觀眾與表演者之間的互動感,烘托了演出氣氛。
本場表演舞臺的燈光設計也在較高程度上與歌曲風格、題材、節(jié)奏等方面達成了契合,并采用了新型技術手段使整場表演呈現(xiàn)出與歌曲相應的十分濃烈的科幻感。在顏色上主要采用青色與藍色這兩種具備較強科技感的顏色,又在最后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個對比強烈的紅色,色彩的對比也更容易給觀眾帶來更大的沖擊。在燈光造型上采用了大量射燈使舞臺更加具有縱深感和立體感,結合歌曲的節(jié)奏進行燈光變化也增強了整場表演的動感,有效烘托了情感氛圍。人物面光始終處于均勻而充足的狀態(tài),舞臺中心的主唱較為靠前,面部染色也最少,面部燈光與色彩也更加純凈??傮w而言,此場表演的燈光設計富有感染力與想象力,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整場表演的張力與活力,強化了歌曲的風格,其新穎的技術手段也在契合歌曲主題的同時為觀眾提供了更加新奇的觀看體驗。
通過上述描寫,大家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要做到合理運用這些舞臺視覺設備,其訣竅就在一個“讓”字,各種設備的亮度及照射范圍都有差別,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各種舞臺燈具設備的亮度、顏色、圖案以及LED電子屏幕的視頻素材,從而實現(xiàn)舞臺視覺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