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薈
(中國藝術研究院)
阿梅迪奧·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被譽為二十世紀杰出的肖像畫畫家,然而他在世時不受重視,也未曾加入任何藝術運動,直到1922年威尼斯雙年展后才被關注,如今,被后世列入“巴黎畫派”。莫迪里阿尼在肖像創(chuàng)作中繼承了意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造型特征,并融合了非洲雕刻的原始主義特質,汲取法國藝術運動中自己所需的造型理念,形成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莫迪里阿尼出生在意大利利沃諾的猶太家庭。莫迪里阿尼自幼就體弱多病,在他14歲時罹患傷寒,于是休學回家休養(yǎng),康復后就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他來到古列莫·米克里的藝術學校接受繪畫訓練,學習素描和油畫。這位講師是馬基亞伊奧利畫派的晚期代表人物,擅長表達光線的動感。隨后在1902年5月加入佛羅倫薩美術學院,1903年3月進入威尼斯美術學院學習。這一段學習經(jīng)歷使他有了扎實的繪畫基礎,并給他的作品以長期持續(xù)的影響。觀者不難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波提切利優(yōu)美舒展的人物造型特征還有中世紀人物體塊的厚重感。
1906年,莫迪里阿尼和其他青年藝術家一樣,滿懷熱忱地來到了巴黎這座“藝術之都”,很快被蒙馬特的藝術氛圍吸引。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畫面中嚴謹?shù)脑煨秃蛯θ宋锾攸c的把握來自塞尚和勞特雷克對他的影響,他把從大師們作品中吸取的創(chuàng)作方法融會到個人創(chuàng)作中,豐富了繪畫表現(xiàn)方式。
莫迪里阿尼不僅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有極高的藝術成就,還在雕塑創(chuàng)作上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他于1909年在巴黎學習雕塑,結識了勃朗庫西,在之后的幾年里更多的是潛心從事雕塑創(chuàng)作。從其這個階段的作品中能夠看出他創(chuàng)作風格帶有一種具有原始雕塑特質的簡約美。也正是這一期間的雕塑創(chuàng)作,莫迪里阿尼的繪畫作品更加具備精簡、質樸的原生感。
《安東尼婭》(1915)
《漢卡·扎布洛夫卡》(1917)
《頭像》(1911)
由于舊病復發(fā),在1914年他不得不放下對雕塑的熱愛,重新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在這一時期他畫了大量的肖像作品,為熟人朋友還有一些模特畫像,個人風格更為明顯。除了人物形體的拉長,外形的幾何簡約特征,觀者甚至能夠在畫面中人物的姿態(tài)和神情中看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社會地位。1917年,莫迪里阿尼創(chuàng)作的一批裸女像廣受爭議,也是在這一年,他遇見了珍妮·耶布特奴。珍妮的形象在他晚期的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我們可以在多幅描繪珍妮的畫作中感受到人物的簡練概括,平面化幾何化的塑造方法,優(yōu)雅平靜的厚重感。1918年,莫迪里阿尼健康狀況急劇惡化。1920年1月24日,莫迪里阿尼逝世,結束了他杰出而短暫的一生,珍妮在次日黎明追隨愛人而去。羅丹曾指出“美就是性格和表現(xiàn)”,在莫迪里阿尼的肖像作品里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自己的個性,五官和身體雖都被簡化提煉,拉長變形,但通過神態(tài)和姿勢的微妙變化,足以將人物內(nèi)心情感展現(xiàn)給觀者。
莫迪里阿尼的肖像畫里,人物被拉長和簡練概括,五官與外輪廓被提煉為幾何形,畫面呈現(xiàn)一種優(yōu)雅和敦厚并存的視覺感受。他將單個的人物與家具組合在一個空間里,弱化背景刻畫,突出人物造型。他的肖像畫作品幾乎都是在無法繼續(xù)從事雕塑后創(chuàng)作的,因此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繪畫與雕塑的融合。
這幅藏于巴黎橘園美術館的《安東尼婭》(1915)是莫迪里阿尼學習雕塑后創(chuàng)作的肖像作品,因此延續(xù)了他在雕塑上的造型特點,簡單的形體,呆板的面部特征,簡練概括的線條,修長的脖子,上半身也簡化為拉長的橢圓形,鵝蛋形臉龐上用線型符號勾勒連接五官。拉長的脖子和軀體突出了線條的表現(xiàn)力。長線與短線的變化,面部線條的密與軀體線條的疏亦形成巧妙的對比,形成優(yōu)美的韻律感。他強調中軸線,會畫上一條穿過嘴唇的線,嘗試融入“立體派”的處理方法。同樣的方式在《蓬帕杜夫人》(1915)中也能窺見。雙眼做了留白處理,莫迪里阿尼曾告訴一位朋友,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是“為了透進光”。這樣特殊的變形,在莫迪里阿尼的肖像作品中時常可見,臉部被壓縮或者拉長,在整幅畫面中依然顯得和諧生動。
《漢卡·扎布洛夫卡》(1917)是莫迪里阿尼成熟期的作品,畫中的漢卡是他經(jīng)紀人的妻子。他采用簡化變形的手法來描繪,橢圓的頭,天鵝脖頸,杏仁驗,狹長的鼻子,噘起的小嘴。對比其1911年的頭像雕塑作品,有著極為相似的造型特征,拉長的臉型與脖子,有著古典簡約主義的審美感受。左邊的卷發(fā)與右側鼓起的衣領相呼應,與另一側的頭發(fā)做了區(qū)分,方圓并存,有曲有折,變化中尋求統(tǒng)一。作品中流露出原始雕塑的質樸與簡約,單純而敦厚。在《美麗的雜貨店女孩》(1918)這幅畫中,女孩的頭部、肩膀、圍裙都被提煉為橢圓形,人物的外輪廓型為堅實的三角形,左右勻稱,微微傾斜的頭部,使造型平穩(wěn)中富有動感,畫面樸素渾厚,極具體量感。
《蓬巴杜夫人》(1915)
《美麗的雜貨店女孩》(1918)
《珍妮·耶布特奴》(1919)
《珍妮·耶布特奴》(1919)是他生命最后階段創(chuàng)作得比較出色的肖像作品,畫面中珍妮平靜隨和地看著觀者,標志性的棕色頭發(fā)干練地梳在頭頂,發(fā)際線、頭頂及發(fā)髻外圈形成有韻律感的三道弧線,人物整體外形的母題為三角形,給人堅實穩(wěn)定的視覺感受。橢圓形臉,弧形的眉毛,沒有眼珠的淡藍色杏仁眼,被拉長的中庭,三角形的鼻子,小巧的嘴巴,在整型之中尋求局部型的變化與呼應,使人臉具有很強的辨識度。修長的圓柱形脖子,上半身亦是選取圓潤的柔和的外輪廓線,雙手自然交叉垂放于腿上。身體外輪廓的曲線與背景家具的直線形成對比,使得人物更修長圓潤,家具更堅實平穩(wěn)。這幅作品內(nèi)在結構是一個“s”形由下而上的勢,從前面一只手的指尖開始,順著手臂往上,肩膀至脖子,臉部也是往上的勢,上唇的唇峰指向鼻子。看似簡單的幾何化造型處理方式,結構間互相串聯(lián),在曲直、大小中尋找對比與呼應,在沖突中保持和諧。另外,紅棕色的頭發(fā),白皙的皮膚,暖黃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還有和頭發(fā)同色系的家具,一系列單純的配色給這幅畫增添了莊重感。在莫迪里阿尼的筆下,她顯得雅致、溫婉,認識她的人都把她描繪成羞怯、說話溫柔的女性形象??梢?,莫迪里阿尼在作品中注入了人物性格特征和自己的審美情感,這一點與中國畫追求“以形寫神”的美學理想是一致的。
莫迪里阿尼獨具個人風格的肖像畫作品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肖像畫畫家之一。雖然他沒有加入任何一個藝術運動,但其作品中融入了多個流派的藝術風格,博采眾長,取其所需,化為己用,豐富了肖像畫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莫迪里阿尼肖像的造型特征與其雕塑作品保持一致,他將雕塑創(chuàng)作中建立的造型語言植入繪畫,逐漸形成符合個人氣質并只屬于自己的塑造物象的方式。他坎坷潦倒,病痛相伴的短暫人生,無疑是狂熱的,絢爛的,不朽的。
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亦符合東方藝術美學,那簡化概括的輪廓,極具表現(xiàn)力的線條,師法自然的寫生觀,保持自身對美的理解與思考,與東方美學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是契合的。其人物造型回歸本真,融入個人主觀情感,表現(xiàn)人物個性,彰顯著東西方藝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