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婷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北京 100024)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理念,具有鮮明的實踐指向性、高度綜合性、價值選擇性和能動創(chuàng)造性,是黨的指導思想在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等方面的重大與時俱進與理論創(chuàng)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理論主題,圍繞“八個明確”的基本內涵和“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旨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謀和平與發(fā)展(羅馨、尚慶飛,2019)。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具有真理性,對于高等教育鑄魂育人的進程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哲學智慧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智慧源泉,對明確高等教育的宗旨,完善高等教育模式以及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高等教育的改革實踐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內涵的指導統(tǒng)領下,不斷提升理論視野,才能切實擔當起培育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歷史使命(卞成林,2019)。
課程思政基于專業(yè)特點與價值體系,通過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內容的有機融合,將社會主義思想價值元素納入專業(yè)知識體系,構建思想政治資源平臺,旨在發(fā)揮專業(yè)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的協(xié)同效應。
基于黨的教育方針與社會主義辦學理念,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指導思想。中國的高等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應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推進教育現代化。習近平主席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國高等教育須將思想政治理念融入專業(yè)課程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過硬、思想品德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培養(yǎng)目標,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圍繞“立德樹人”與“鑄魂育人”,在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強調專業(yè)人才的思想品德與政治素養(yǎng),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目標體系。在專業(yè)核心課程體系中承載思想政治內容,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凝聚專業(yè)知識底蘊,在培育專業(yè)人才的過程中弘揚主旋律,牢鑄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理想信念是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目標。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回顧國家危亡時刻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斗爭與血染的風采,體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承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舞青年大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實推進青年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先進文化,具有交往理性、價值理性、實踐理性三重理性向度(關雯文等,2016),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是在物質生產與社會交往的對象性活動中實現的,構成社會全面進步的動力機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需扎實開展青年大學生的歷史傳統(tǒng)教育、基本國情教育、基本路線教育,完善高校日常化實踐機制、生活化學習機制等,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訴求、認知系統(tǒng)、情感認同以及行為實踐層面發(fā)揮常態(tài)化價值(吳慧玲等,2016),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張瑞,2014)。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準則,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具有人民性、政治性、創(chuàng)新性、系統(tǒng)性與高瞻性(趙政、王喜成,2019)。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深刻的唯物史觀與辯證法思想,對于課程思政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能為青年大學生提供準確把握社會發(fā)展趨勢的世界觀指導,還能提供分析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論指導(陳志剛,201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與模式也須與時俱進,綜合考量新時代的各種現實矛盾、形勢變化與客觀挑戰(zhàn),運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哲學底蘊,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紛繁復雜的表象背后尋找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探尋解決問題的具體路徑,提升青年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育大學生高站位思考問題與處理問題的能力。
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教育平臺,不斷強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知曉度,尊重思想教育規(guī)律,圍繞青年大學生的成才規(guī)律和思想特質,以青年大學生的情感喜好為突破口,增強青年大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認知認同。青年大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驗、接受、內化、實踐的認知過程需尊重真理的內化規(guī)律。
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強調課上與課下的雙重有效溝通。鼓勵課程思政課程的任課教師,在課下洞察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關心學生的潛在困難,通過學生的情感依托,實現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功能發(fā)揮。通過完善高校的相關組織制度,打通高校師生困難解決的順暢通道,密切聯(lián)系群眾,積極幫助師生解決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讓師生的任何困惑都有科學的解決渠道。建立健全各項學業(yè)制度,推進彈性學制,推動導師負責制,推動協(xié)同育人機制,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局面,提升青年大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感認同。
以開設審計學專業(yè)必修課,且進行審計思政建設的北京高校財經專業(yè)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電子郵件、走訪、問卷星等方式發(fā)放調查問卷459份,收回231份,有效回收率為50.33%。在剔除關鍵題項空白、甄別題項矛盾以及連續(xù)題項規(guī)律填寫的無效問卷后,最終保留的有效問卷為192份。
本文建立如下回歸模型(1)探究審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
在模型(1)中,AUTE為因變量,表征審計學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本文選用審計學課程的知識性(KNOW)、審計職業(yè)道德的認知程度(PECO)兩個變量作為AUTE的代理變量。KNOW對應的題項為“審計課程在加入思政內容后,增強了知識性”;PECO對應的題項為“審計課程在加入思政內容后,學生對審計職業(yè)道德的理解更為深入”。
模型(1)以課程思政的建設理念(COID)為自變量,具體包括核心價值觀(WVALU)、哲學底蘊(PHILO)和情感認同(EMOT)三個變量。核心價值觀對應的題項為“在審計思政課程中,任課教師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中講解審計學基本知識”;哲學底蘊對應的題項為“在審計思政課程中,任課教師通過紅色故事傳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認同對應的題項為“在審計思政課程中,任課教師關心學生的潛在困難,進行課上課下的雙重有效溝通”。上述變量均采用Likert-5點進行評價,1=強烈反對,5=非常贊同。被調查者選擇的數值越大,表明被調查者對該題項越認同。模型(1)選擇如下影響審計思政教學效果的控制變量:學生性別(FM)、學生學分績(GRADE)、學生黨員(PARTY)。
在調查樣本中,73%的學生認為審計思政課程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審計學基本知識,82%的學生認為審計思政課程加深了學生對于審計職業(yè)道德的理解程度。限于篇幅,并未給出審計思政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貧w結果顯示,核心價值觀、哲學底蘊和情感認同均與KNOW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核心價值觀、哲學底蘊和情感認同與PECO分別在1%、5%和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回歸結果表明,在審計思政課堂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以課上課下雙重溝通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情感認同能夠有效增強審計思政課程的知識性,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審計職業(yè)道德。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真理性,對于高等教育的課程思政建設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高等教育課程思政建設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注重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高尚品德與政治修養(yǎng),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本文針對北京高校財經專業(yè)審計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進行調查研究,提煉出影響審計學思政教學效果的三個關鍵因素,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哲學底蘊以及情感共鳴。也就是說,在審計學思政課程建設過程中,任課教師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哲學底蘊的能力提升效應,以師生思想的共鳴點為突破口,提升師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感認同,全方位立體式推動高等教育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功能。高等教育課程思政的普及是課程思政立德樹人功能發(fā)揮的前提條件。為了進一步發(fā)揮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功能,高等教育辦學的目標定位須凸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以師生為根本,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