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萬欣 李昊 何洋 趙澈勒格日 石順利 何曙光 黃永杰 包玲玲
(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畜牧業(yè)發(fā)展中心,內蒙古通遼 028000)
科爾沁肉牛是以科爾沁牛為母本,北美西門塔爾牛(偏肉用型)為父本,采取開放核心群與超數排卵和胚胎移植技術(MOET)培育出的具有適應性強、肉用性能突出的肉牛新品種。該品種目前已成為通遼肉牛產業(yè)的主導品種。通遼市2020 年全市肉牛存欄295.5 萬頭,其中能繁母牛183.8 萬頭,出欄肉牛100.21 萬頭,肉牛屠宰加工能力80 萬頭以上,牛肉產量20 萬t 左右,全市擁有7 個大型肉牛交易市場,年交易活牛達150 萬頭以上,農牧民人均牛養(yǎng)殖純收入2600 元以上。通遼已形成肉牛良種繁育、規(guī)模養(yǎng)殖、飼草料供應、精深加工等全產業(yè)鏈發(fā)展格局。隨著國內牛肉消費需求強勁,市場售價全年維持高位運行,能繁母牛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經濟效益占產業(yè)鏈優(yōu)勢地位,規(guī)?;?、現代化的“自繁自育”型肉牛養(yǎng)殖場成為發(fā)展趨勢[1]。加強基礎母牛與犢牛的科學管理勢在必行,持續(xù)育肥也成為提高養(yǎng)殖效益的必然途徑。
(1)配種前保持母牛中上等膘情,避免飼喂過多精料、運動不足,造成母牛過肥不發(fā)情。瘦弱母牛配種前2~3 個月加強營養(yǎng),補飼精料1.5~2kg 提高受胎率。
(2)日糧配方:粗飼料自由采食,飼喂精料2.5~3kg/d,分2 次飼喂。精料參考配方:玉米65%,餅(粕)類16%,糠15%,磷酸氫鈣2%,食鹽1%,預混料1%。
(3)及時配種,防漏配失配,記錄凍精號和配種時間。
(4)母牛初配期為16~18 月齡,體重應達到360kg,防止早配。經產母牛產犢后3 周要注意發(fā)情情況,發(fā)情不正常的要查找原因及時診治。
做好保胎工作,防流產早產。單獨組群,每天需讓其自由活動3~4h。母牛懷孕期間減少用藥,不注射疫苗,避免使用可導致牛流產和胚胎異常的刺激性藥物。
1.2.1 妊娠前期(受胎到懷孕2 個月)
飼料供給以優(yōu)質青、粗飼料為主,精料為輔。日糧組成:青貯飼料5~7.5kg,秸稈(或干草)10kg,精料1.5~2kg(濃縮料按說明書配比玉米面)。
1.2.2 妊娠中期(懷孕2~7 個月)
此期應增加精料飼喂量,多給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日糧組成:青貯飼料5~7.5kg,秸稈(或干草)10kg,精料2~3kg(濃縮料按說明書配比玉米面)。
1.2.3 妊娠后期(懷孕8 個月至分娩)
避免母牛摔傷、滑倒、頂撞等。日糧組成:青貯飼料5~7.5kg,秸稈(或干草)10kg,精料1.5~2kg(濃縮料按說明書配比玉米面)。
(1)產房用20%的石灰水和2%的火堿溶液進行消毒、墊褥草、防寒防暑等處理,確保舍內清潔、衛(wèi)生、干燥。
(2)日糧應保持一致,避免因日糧更換使母牛出現不適應,及時補充食鹽及微量元素。
(3)圍產后期使用高鈣日糧,總鈣量為每頭牛110g/d,鈣磷比為1.5∶1 或2∶1。
(4)母牛產后可飲營養(yǎng)補液鹽,可飼喂益母草膏糖水(250g 益母草加1500g 水煎熬成益母膏,再加紅糖1kg,加水3kg,預熱到40℃左右,每天1 次,連服3d),利于母?;謴腕w力和胎衣排出,促使排凈惡露和恢復子宮[2]。
(5)產后2h,觀察母牛產道及外陰有無損傷情況,并及時處理。產后6h 內觀察母牛努責情況,防止腹中遺留胎兒。產后12h 內觀察胎衣排出情況,也可在產后直接注射縮宮類藥物促進胎衣排出。胎衣不下應及時處理。產后7~10d 檢查惡露排出情況,分泌物異常需進行清洗和注藥。
(6)觀察乳房情況。
(7)青粗飼料少給勤添,以干草和青貯為主,搭配精料,精料日喂量1.5~2kg,分2 次飼喂。精料參考配方:玉米面55%~60%,餅(粕)類25%~30%,麩皮5%~10%,磷酸氫鈣2%,食鹽1.5%,預混料1%~2%。
(1)保證泌乳,哺育犢牛,及時恢復體況。
(2)青粗飼料少給勤添,以干草和青貯為主,搭配精料。精料參考配方:玉米面55%~60%,餅(粕)類25%~30%,麩皮5%~10%,磷酸氫鈣2%,食鹽1.5%,預混料1%~2%。日喂量1.5~3kg。
(3)分娩后1 周內,母牛消化機能未恢復,供給易消化日糧,粗飼料以優(yōu)質干草為主,精料量要少,1 周后恢復正常飼喂量。分娩2 周后泌乳量增加,精料飼喂量給足。分娩3 個月后泌乳量下降,減少精料飼喂量。
包括稱重,編號,建卡。
犢牛生后30~50min,不超過2h,飲足初乳(1.5~2.0kg),24h 內飼喂6~8kg。初乳盡量飼喂7d,每天4~6 次,每次間隔4~6h。人工哺喂應控制初乳溫度在38~40℃。
觀察犢牛吸乳時的表現,犢牛頻繁頂撞母牛乳房,吞咽次數不多,說明母牛奶量少,應加大補飼量;犢牛吸吮一段時間后口角出現白色泡沫時說明犢牛已吃飽,應將母犢分離,避免犢牛哺乳過量而引起消化不良。
(1)犢牛生后5~7d 開始訓練其采食精飼料。犢牛哺乳后進行初喂精飼料,將犢牛顆粒料塞入其口中誘食,經2~3d 后任其自由采食。2 月齡后飼喂1kg/d,分2 次進行。
表1 2~8 周齡犢牛精料飼喂量 單位:kg/d
表2 不同階段犢牛精料配方 單位:%
(2)從7~10 日齡開始訓練其自由采食優(yōu)質青干草。
(3)2 月齡飼喂100~150g/d;3 月齡飼喂1.5~2.0kg/d;4~6 月齡飼喂4~5kg/d。
犢牛連續(xù)采食精料量達1.5~2.0kg/d,體重達到出生時的2 倍時進行斷奶。
考慮父母及外祖父的育種值,尤其是肉質性狀??紤]父母代生長發(fā)育、日增重、繁殖性能等性狀指標。系譜內容包括牛編號、品種、來源、出生日期、初生重,體尺、體重與配種記錄,外貌及評分,血統(tǒng),防疫記錄等。
主要以體尺、體重為依據進行選擇,包括初生重,6 月齡、12 月齡、初次配種時的體尺、體重,日增重等指標。
要具有該品種基本特征,根據不同月齡培育標準進行外貌鑒定,包括肉用特征、日增重、肢蹄強弱、后軀肌肉發(fā)育是否豐滿等指標,還要觀察其乳頭分布及位置。
斷奶公犢牛經選擇后進入育肥階段,經10~12個月育肥體重達600~700kg 出售。
要四肢強壯、頭方大、十字部高略高于體高、結構勻稱。食欲旺盛、發(fā)育正常、健康無病。犢牛出生體重不少于35kg。
去角、驅蟲、稱重及組群等。
同階段日糧要保持穩(wěn)定,不同階段換料時需7~10d 過渡期。定時定量飼喂,每日飼喂2~3 次,飲水2~3 次。
分為適應期、增肉期、催肥期3 個階段。
4.3.1 適應期:30d 左右
(1)飼喂少量優(yōu)質干草,麩皮0.5kg/d·頭,逐步增加麩皮飼喂量。當犢牛能進食1.5~2.0kg 麩皮時逐步換成育肥料。
(2)飼喂方案:適應期穩(wěn)定后青貯飼料自由采食,精補料按牛體重1.6%添加。精補料參考配方:玉米55%,麩皮14%,餅(粕)26%,小蘇打1%,預混料4%。
(3)發(fā)現牛消化不良可飼喂干酵母20~30 片/d·頭。
4.3.2 增肉期:8~9 個月
(1)飼喂方案:青貯飼料自由采食,精補料按牛體重1.6%添加。
(2)前期精補料參考配方:玉米60%,麩皮13%,餅(粕)22%,小蘇打1%,預混料4%。
(3)后期精補料參考配方:玉米62%,麩皮10%,餅(粕)22%,小蘇打1%,預混料5%。
4.3.3 催肥期:2~3 個月
促進牛體膘肉豐滿,沉積脂肪,適量增加能量飼料。日糧配方:青貯飼料自由采食,精補料按牛體重1.6%添加。精補料參考配方:玉米70%,麩皮7.5%,餅(粕)16%,小蘇打1.5%,預混料5%。
近年來,肉牛市場行情持續(xù)看好,農牧民養(yǎng)殖積極性高漲。隨著架子牛貨源緊缺,收購價格不斷攀升,牛源不足已成為制約肉牛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3],“自繁自育”型肉牛養(yǎng)殖場生產模式轉變將成為發(fā)展趨勢。要針對不同牛群的生理特點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提高肉牛生產性能,增加養(yǎng)殖收益,加速肉牛產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