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夜色浸染天幕,星河明亮,驀地,一道天光射來,將我攝進匾額之境,眼前“翼然”“瀉玉”“沁芳”六字隨星河浮動,余踽踽而行,欲一探究竟。
恍忽間,已至一亭中,亭有匾額為“翼然”。旁有一碑,正有字“承古”,背刻眾生姓名,原是世人大多停留于此亭。前有一聯(lián)"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橫批內(nèi)僅有一字“技”,柱附壁畫——或"龍潛于淵”,或“霸下負岳”,或“傲梅凌寒”,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亭中有一茶幾,上有一劍一畫,劍名奉壹;畫為猛虎細嗅薔薇,附有數(shù)言——“十年磨劍,熱血難涼”“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唯有堅韌不拔之志方可過此亭”。
駐足良久,余始覺“技”者意,乃繼往者之學,先照貓畫虎,而后晨鐘暮鼓,方漸入佳境,技藝有成。
忽有仙子現(xiàn),輕搖衣袖,引我至下亭。言:此乃瀉玉亭,“瀉”取自“瀉出于兩峰之間”,“玉”為另加,故有啟化之意,啟為啟今,化為化古。又道:旁有一川曰翼然,有萬千溪流與之相連。余不禁踮腳仰首觀之,果有海納百川之神意。仙子見之笑言:先生細察,非海納百川,而海入百川也。
入亭有一字一棋一紙。字曰:術(shù)。仙子指棋曰:此棋雖只黑白兩子,卻有萬千變化,故曰大衍棋。紙上為一言:寫其意,言已易,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立于紙前,余思忖半晌,忽起而笑曰:此亭旨在順時因勢作出改變,使原之技由死及生,有無窮變化,那河、棋皆是如此,豈非此意哉?仙子笑而不答,飄然而去。
云霧飄過,已是另地,四下寂黑,不得視,復行數(shù)十步,有一微弱火光,臨近,依稀可見一橋亭模樣。步入亭中,上有一字曰“道”,下有一爐,旁有柴,周圍依稀有若干畫,有孔子周游列國,老子西出函谷,釋迦牟尼悟佛菩提,再無他物。念及天光浮字,此亭應為沁芳。
余心中怪異,這沁芳亭破破舊舊,不似前二亭物華天寶,但卻有一恢宏浩大之氣,讓人頓生負大志而殉道之心。
當是時,爐中突然浮現(xiàn)“創(chuàng)造”二字,余始悟其意,以“技”“術(shù)”為薪,自身為爐,方可鍛造出“道”,而道隱無名,故成此模樣。
既游三亭,耳有前者仙子語:但凡求技藝之道,皆為此匾額內(nèi)三境,必先學其表,究其本,終可成自我之道或一家之言。
余為之浩嘆。驀地,天光散去,浮字散盡,匾額不見,唯余三亭輪廓于身前,前方的星河滾燙……
■名師點評
1.構(gòu)思精巧,意趣盎然。文章以三亭對接“技”“術(shù)”“道”三境,以記敘文體層遞描述;亭之有關(guān)序列、陳列、語句等,煞是匠心;結(jié)尾借仙子之語點題,巧妙至極;首尾景物烘托,入于夢境而又出于夢境,耐人尋味。
2.語言典雅,底蘊非常?!坝圊狨岫?,欲一探究竟”“寫其意,言已易,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乃繼往者之學,先照貓畫虎,而后晨鐘暮鼓”等語句多化用詩詞名句,多用成語,頗帶文言之色彩,典雅有致。
(點評教師: 周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