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靜
為什么今天聊“科學吵架”呢?
因為世間最遺憾的事情,不是那段無疾而終的感情,也不是隨風而逝的高考成績,而是每次吵完架之后都發(fā)現(xiàn)自己沒發(fā)揮好。
感情不可多得,高考至多三次,而吵架,是一輩子的事兒。
同事、客戶、父母、子女、戀人、陌生人……只要跟人打交道,都難免有不對付想互懟的時候。吵架有時候是因為愛,有時候是因為不可抗力,有時候純粹是為了保護自己。
可現(xiàn)實中參與了那么多場生活大戲,吵架功力就是沒長進。每次吵輸時還忍不住在漆黑的夜晚,一個人默默地捶胸頓足:
我怎么就沒吵過TA呢?
第五句話怎么能不打個比方呢!
第十二句怎么就沒指出TA的邏輯漏洞呢!
第二十八句要站在道德制高地,趕緊高舉道德的大旗!
第四十三句應該停頓一下,做一下表情管理!
……
人生需要復盤,吵架也是。
每次復盤完總以為下次能舌戰(zhàn)群雄,結(jié)果真的親臨戰(zhàn)場,半天只能憋出來一句:你……你不講理!
你以為這篇文章要教你如何撫慰吵輸后的幼小心靈嗎?
不,這個得請志玲姐姐來做,咱們干脆來個釜底抽薪,討論分析一下為啥總吵輸,以及下次怎么有理有據(jù)有逼格地吵贏。
看完本篇,希望你下次能吵贏杠精客戶、傻逼領導、人精同事、戲精對象……
咱們普通人吵架,還是求個不受委屈。
吵架水平也是分層次的,硅谷大佬Paul Graham在“How to disagree”一文中提出一個叫“反駁金字塔”的模型,把吵架水平分成了七個等級。
從下至上依次是:
第一層:辱罵
第二層:訴諸人身
第三層:批評語氣
第四層:對立
第五層:相反論點
第六層:駁斥
第七層:駁斥主要論點
和社會階級一樣,達到第七層頂尖位置的人永遠是少數(shù)。以咱們從小接受的邏輯教育程度來看,大部分人能做到第四層“對立”就算不錯了。
Paul Graham認為,第一層到第三層完全沒意義,水平太低。第四層開始進入可以正常討論的階段,第五層算是正常的討論水平,但仍有上升空間。第六層第七層是高質(zhì)量的討論,需要非常重視。
拿出這個金字塔模型,主要是方便大家把之前經(jīng)歷過的吵架對號入座,看一看自己和對方到底是什么水平。
兩個人低水平吵架沒問題,你可別輸啊。
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為啥有人能在吵架中輕而易舉地獲勝,有人卻只能咬牙跺腳半夜躲在被窩里嚶嚶嚶。
不過我們不全部討論:
第一層“辱罵”屬于人身攻擊,常見于微博罵戰(zhàn)。第五層及以上進入“有效討論”區(qū),比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知識儲備和口才。嚴格來說這不是“吵架”,而是“辯論”,獲勝者的功夫非一日養(yǎng)成,方法也非一篇文章所能概括。
因此以下僅討論在第二、第三、第四層這三種級別的吵架中,為什么你總是吵不贏?如何破局?
在《思考,快與慢》中,作者卡尼曼將大腦分為兩套系統(tǒng):
系統(tǒng)一:它的運行是無意識是且快速的,不怎么費腦力,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tài)。
系統(tǒng)二:它的運行會讓注意力轉(zhuǎn)移到需要費腦力的活動上來,例如復雜的運算。它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相關(guān)聯(lián)。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更傾向于使用不怎么費功夫的“系統(tǒng)一”,尤其是面臨對方的情緒性攻擊時,比起動腦思考避免沖突的答案和對方的用意,我們更傾向于沖動應答,或直接反擊對方。
舉個例子,你在國外玩的時候,從沒聯(lián)系過你的老同學突然聯(lián)系你,讓你幫他代購。你拒絕后,對方激動地給你發(fā)語音說:
咱們怎么說也是老同學,找你幫個小忙你都不幫,你什么時候變得那么自私小氣了?
如果是你,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估計很多人馬上沖動性的情緒就上頭了:
你說誰自私小氣?!!我哪里自私小氣了?
甚至是直接反擊:
你聯(lián)系我就是為了找我代購,你才自私小氣!
如果真這么回答,那就是在被對方的情緒性攻擊牽著鼻子走。這么說了以后,接下來就要擺出事實證明自己一點都不自私小氣,并試圖說服對方認同你。
可是仔細想想,其實你從一開始就壓根沒理由沒必要這么做,不是嗎?
說實話,這種應對方式很像兩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互相朝對方身上扔泥巴,頂多算得上“反駁金字塔”中的第二層:“訴諸人身”。
遺憾的是,生活中這種吵架模式非常常見。
如何破局?
這種吵架模式的層級比較低,破局也不需要擁有多強的邏輯能力,只要在意識到對方的意圖后跳出對方設的這個圈即可,總之不要被對方這種帶有評論、指責意味的情緒帶著走。
因為,面對明顯帶有評價、攻擊性質(zhì)的表達,一旦開始較真,你就已經(jīng)輸了?!斗潜┝贤ā芬粫赋?,一旦想為自己辯護或開脫,就等于默認自己有問題。
這一點,剛滿18歲的易烊千璽做得非常好。
在《這就是街舞》第二期中,一個女選手因為男朋友被淘汰,突然打斷比賽現(xiàn)場沖下臺質(zhì)問易烊千璽:“到底什么叫打動你?”
女選手的情緒有些激動,不斷訴說自己和男朋友練舞非常辛苦,男朋友非常努力。
面對這些,易烊千璽是怎么做的呢?
他幾乎沒有插話,而是在女選手平復情緒后才冷靜的說——
“街舞是什么?我覺得街舞是藝術(shù),藝術(shù)最重要的是感受,對它最真誠、最真實、最本質(zhì)的就是感受它。藝術(shù)給人最真實的東西就是感受?!?/p>
并且他自謙說——
“我們四個評委的舞臺表現(xiàn)不一定是最佳,但都有自己的個人感受和藝術(shù)審美。今天最打動我的選手里,一個選手的舞蹈主題是與父親的對話,一個選手即興挑戰(zhàn)別人的音樂,并且跳得非常精彩?!?/p>
最后總結(jié)說——
“藝術(shù)是主觀的,每個人對藝術(shù)的審美不一樣。”
易烊千璽提供了一個教科書般的沖突處理方式。
如果易烊千璽一開始就被女選手的情緒性表達所影響,大聲反駁說:“在場的誰不努力?就你們努力?”
那就陷入了被動,而且女選手的情緒會變得越來越激動,場面一定會失控。無論當時誰贏誰輸,總體來看都是兩敗俱傷。
像易烊千璽這樣避免在帶有情緒色彩的攻擊性問題上爭吵才是明智之選。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吵了半天,發(fā)現(xiàn)吵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
你本來想表達A,被對方曲解成B,然后你被對方牽著鼻子對著論點B吵了半天。
然后呢,你肯定會吵輸。
這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吵架方式:在某件事上不占理,那就把你拉入我擅長的領域,用我熟悉的表達方式懟你。
這種吵架需要你有“議題設置能力”。
比如:
——Tony:如果養(yǎng)老設施特別完善、看護人員都是專業(yè)水準的話,父母住進養(yǎng)老機構(gòu)應該比被我們照顧好。
——Fiona:你就那么不想贍養(yǎng)父母?
Tony說的是“存在養(yǎng)老機構(gòu)優(yōu)于子女照顧的可能性”,但Fiona曲解成“不愿意贍養(yǎng)父母”。
Fiona的這句回答有80%的概率吵贏Tony。因為Fiona不僅把話題引入了另一個論點,而且還占據(jù)了道德制高點。如果這是兩人在口頭上這么討論,那圍觀的第三方很容易被Fiona的節(jié)奏帶偏,從而站在Fiona這邊指責Tony。
你想想在職場上,你是不是也吃過這個虧。尤其是考核期需要甩鍋接鍋的時候,大家在會議室里紛紛嘟起嘴說自己很吃虧、對方占了很大的便宜。
如何破局?
很簡單,一定一定一定要死守主題。每當對方想把話題拽偏時,你一定要及時把話題拉回來,而且要直接說對方曲解了意思,讓TA不再得寸進尺。
你甚至每次直接說一句即可:朋友,別跑題行不?來,咱們繼續(xù)剛才的主題。
方法就是那么簡單,很多人也懂,但為什么還會被對方帶偏?
因為很多人就是有一種自信,覺得跑到另一個論點上也能吵贏,反而讓對方鉆了空子。
很多人吵架,都是輸在別人的素材庫太強大上,張口一個故事,就把你整懵,一時無言應對。
當討論一些話題時,有些人,尤其是自認為經(jīng)驗比你豐富的長輩,特別喜歡拿身邊的例子和經(jīng)驗來反駁。沒有什么社會經(jīng)驗的小白兔一聽到細節(jié)如此詳實動人的故事,立馬就繳械投降,不知不覺中就認可了對方的想法。
比如:
報志愿,選大學和選專業(yè)哪個更重要?
——當然是選大學!我七舅姥爺?shù)闹杜暮⒆赢斈昃褪欠且x自己喜歡的專業(yè),結(jié)果用高出那個學校錄取線30分的分數(shù)去了一個辣雞大學,現(xiàn)在畢業(yè)了找不到工作了吧。所以選大學比選專業(yè)重要多了。
女生早點生孩子好還是晚點生孩子好?
——我那個朋友,25歲就生了個娃,休完產(chǎn)假回公司后還升職加薪了,娃也有了工資也漲了,多好。所以說肯定是早點生孩子好。
該留在一線城市還是回老家?
——你看看我兒子,也就是你表哥,月薪三千在老家過得可滋潤了,上班開車去,大房子住著,你留在大城市擠地鐵和陌生人合租有啥意思?還是在老家發(fā)展好。
看起來也很有說服力對吧?其實根本不堪一擊。
怎么破局?
請熟記以下幾個萬能逼問句:
請問,個例能代表大多數(shù)嗎?
請問,這個是因果關(guān)系嗎?
請問,故事說完了,說說你的邏輯好嗎?
請問,你們家那點事能代表全世界嗎?
……
我們是研究寫作表達的,什么東西的說服力最強大?情緒。什么東西最能制造情緒?故事。
所以,會寫作的人都會講故事,會吵架的人都會講例子。
因此,相反的你就知道,吵架或辯論時,對方一開始講故事、講例子,你就要提高警惕,準備等他講完再用那幾個萬能逼問句將他一軍。
因為很多故事是為了說服、吵贏你而精心挑選的,不能看作是普遍情況,更不是一個有效論據(jù)。
好了,以上就是科學吵架的三個方法。希望大家能好好琢磨,然后在實踐中刻意練習。注意,這三招通常不是單獨使用,而是一套組合拳。第一個,守住情緒是第一位的,如果情緒沒守住,你必輸。
同時,我們這篇是按照守的方式講的,即如何破局。其實,你理解好了,這三個又是主動攻擊的方法,比如第一招,激怒對方,摧毀對方的情緒;第二招設置議題,將對方拉到自己熟悉的領域懟;第三招,講故事,拋案例。
大家學完肯定也不能一下就很厲害,很多時候吵完還是會發(fā)現(xiàn)自己沒發(fā)揮好,這都是正常的。
畢竟,吵架是需要一輩子刻意練習的。
寫這個,不是讓大家像個杠精一樣去挑事吵架,而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能夠更加理智冷靜地處理問題,守護住自己的利益和底線。
最后祝大家:逢吵必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