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斯直
陳功(1536-1588),忻州頓村人,歷任明萬歷年間行人司行人、南京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領(lǐng)淮北巡漕御史、山東道巡按御史、陜西道巡按御史和河南道巡按御史。2022年5月12日,帶著對先賢陳功的尊仰之情,筆者一行文友數(shù)人在頓村黨總支副書記段林呈,頓村陳氏后人陳云生、陳寧瑞、陳俊偉、陳會平等陪同下,一起到頓村村東北陳家巷,尋找了陳功舊居遺址,研討了頓村陳氏家譜,仔細研讀了陳功碑文,回顧了陳功一生成就,親自感受到了明代忻州廉吏的人生情懷。
忻州頓村位于現(xiàn)北城門樓28里處?!缎弥菔械孛洝份d:頓村半平半丘。位于城北28里處,東至前播明6里,南至河拱2里,西至胡家腦7里,北至前秦2里。據(jù)傳說明朝時候,此處設(shè)有旅店和車馬店,靜樂、寧武等地的商賈販運貨物,到此都要停頓食宿,故名頓村,而據(jù)本地百姓傳說,頓村在明清之際叫“陳村”,后才改為“頓村”。明萬歷《忻州志》載:北金山鄉(xiāng)領(lǐng)十四都,頓村都,管轄頓村、河管村、大儀村、故州村;清《忻州直隸州志》載:頓村屬忻州東永豐鄉(xiāng)東北隅都,而至于頓村建村究竟起于何時?均未記載。據(jù)頓村百姓及頓村部分家譜記載,頓村建村始于明初,從朔州圪針溝遷移而來,陳氏第一始祖陳伯達,就這樣隨大移民遷居頓村,務(wù)農(nóng)經(jīng)商,到第六世生四子,分別是陳鶩、陳鶴、陳鴻和陳鵬。第七世陳鶩生獨子陳大法、陳大法生四子,分別是陳功、陳勣、陳勔、陳勃?!峨贩馕牧掷稍颇系辣O(jiān)察御史北莊陳公墓碣銘》載:按陳公者,諱大法,字汝明,號北莊,世居忻之東北隅,父鶩有訓(xùn)行,里中推祭酒。碣銘還記載:陳大法生而警,好讀書,村里有官司,他居間調(diào)節(jié),往往能夠息事寧人,平時還赒恤鄉(xiāng)親,多為鄉(xiāng)人贊賞。
陳功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家教中長大,父親陳大法的言行,家里祖上的教誨深深影響著他,激勵著他。從小聰慧的他性格沉穩(wěn),生活簡樸,勤奮好學(xué),經(jīng)書雜書,無所不愛。弱冠即補忻州弟子員,開始進一步在忻州儒學(xué)深造學(xué)業(yè)。隆慶四年(1570年)以山西第三名考中舉人,第二年以三甲第十名考中進士,被詔封在明朝六科之一的行人司工作,從此開始了17年艱苦卓著但又令人惋惜的仕宦生涯。
明代行人司屬禮部管轄,主要職責是奉皇帝之命,負責詔書的送達、宗室冊封、慰問有功將領(lǐng)、救濟災(zāi)民等服務(wù)性的工作,雖然沒有實權(quán),但也很重要。陳功來到行人司工作后,每日忙個不停,行人司的好多工作,都安排由他干,他更十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工作,以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
明朝中后期,特別是嘉靖、萬歷年間,明朝所處的國內(nèi)外矛盾加劇,在國外:南面、北面時有戰(zhàn)事,韃靼、倭寇、葡萄牙等外夷橫行;在國內(nèi):“田地失額,人戶脫籍”,官田民田,賦稅不均,財政虧損,十分嚴重;朝內(nèi)大臣各抒己見,相互傾軋,吏治腐敗,整個社會看上去危機四伏。在這種情況下,朝內(nèi)大臣經(jīng)過激烈競爭,平日頗具威望的能臣張居正入主內(nèi)閣,任首輔(相當于丞相),輔助僅僅9歲的剛做皇帝的朱翊鈞(年號萬歷),明朝從此開始掀開嶄新的一頁。
由于萬歷皇帝朱翊鈞年幼,朝中大事基本由張居正裁斷。面對明朝外部危機,張居正重用能人,及時采取緩和措施,基本保證了邊境安寧;面對國內(nèi)矛盾,張居正及時推廣“一條鞭法”,由原來向百姓層層增加賦稅、多項收取和攤派徭役,改為一次性征收,既節(jié)省了行政運作成本,也減輕了百姓負擔,基層百姓比較滿意。
張居正剛正不阿、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使不少剛?cè)胧嘶碌膶W(xué)子們感到十分振奮,在行人司工作的陳功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名。他經(jīng)常將各部的意見及時反饋給張居正;有時,張居正還命他起草各種文件,對他敏捷的才干和敬業(yè)精神,張居正看在眼里。明萬歷四年(1576年)春,淮北遭受幾十年不遇之水災(zāi),糧食海運成了最大的問題,國家撥付很多銀兩,都無法完成修筑岸堤任務(wù),淮北督漕侍郎張翀干脆認為此項工程耗資太大,一時無法完成;張居正聽后十分著急,臨時任命陳功為南京京畿道監(jiān)察御史領(lǐng)淮北巡漕御史,完成淮北岸堤修筑工作。
陳功到任后,查勘了淮北河運,向當?shù)毓賳T和百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修復(fù)河運的好處,得到支持,然后很快把自己的修復(fù)計劃向張居正上報,得到同意,最后采用向百姓攤派用工的辦法,沒花國家一分錢,就完成修復(fù)淮北河道的任務(wù)。《敕封文林郎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北莊陳公墓碣銘》(該碑記是明萬歷年間進士黃洪憲為陳功父親陳大法所撰,其時陳大法病逝,生前因陳功做官,他被明皇帝以推恩授文林郎、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記載:“上遣行漕,公命遄往,臨決河,亟上狀,堤繇立就,漕大便利?!闭\實如此!《明神宗實錄》卷五十記載:“萬歷四年五月癸巳條:巡漕御史陳功報本年糧舡八千三百一十只于四月十四,業(yè)盡過洪,視去年稍遲數(shù)日……幸未逾限報聞?!边@充分說明,在陳功的艱苦努力下,明萬歷四年從淮北海運給京城的糧食,雖遲緩數(shù)日,但沒有超過規(guī)定的期限,還是按照最后時限,順利到達。
陳功剛正不阿、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與張居正十分相似,看到陳功突出的表現(xiàn),張居正十分高興,很快又提拔陳功領(lǐng)山東道巡按御史和陜西道巡按御史。
其時,張居正“一條鞭”的改革措施正在全國試行,但由于工作難度很大,阻力很大,涉及明朝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地方官員抱著等待觀望的態(tài)度,表面上開展工作,實際上敷衍應(yīng)付,致使工作很難推進。陳功到任山東后,很快開展工作,據(jù)《明史·明神宗實錄》卷一百一十六記載,“萬歷九年乙亥條:山東巡撫何起鳴、陳功奏:奉旨清丈通省軍民屯糧地。民地原額七十六萬三千八百五十八頃,丈出地三十六萬三千四百八十七頃零,屯地原額三萬六千九百一十五頃,丈出地二千二百六十八頃……先是占地均糧,屢奉明旨,有司均不遵,惟山東首先完報,又調(diào)停疲累,區(qū)畫周祥,上深嘉之,并司道官楊一魁等,都著吏部記錄?!痹陉惞ζD苦的工作下,克服重重困難,山東全境不僅丈量出了基層隱匿不報的土地,而且做到占地均糧,在當時屬全國首創(chuàng)。這項任務(wù)由陳功出色完成。
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務(wù)的同時,陳功敏銳地體會到明朝上下吏治的無能和腐朽:有的官員領(lǐng)俸不政,整日得過且過,年終謊報工作;有的官員利用職權(quán)撈取錢財,貪婪無比,已引發(fā)全民公憤;有的官員根本無能做官,卻靠裙帶關(guān)系混入官場,躺平不干,白花國家錢財;有的背后議論國事,看上去滿腹詩文,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以舉人、進士自居,一做具體工作,一旦面對民事,碰得頭破血流,一籌莫展,徒自嘆息,標準的“空談?wù)`國”。如此種種,陳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結(jié)合張居正行政改革,他向朝廷提出如下直諫:一、稽實政,以定人品;二、核實績,以慎注考;三、持公正,以核方面;四、辨難易,以計有司;五、懲貪酷,以儆官邪;六、禁私揭,以杜中傷。由于陳功所奏,主要是以工作實績考核官員,為能吏說話,為背后中傷者設(shè)禁,與張居正的思維完全一致,所以得到支持,在全國推行。全國政界從此為之一振,全國官員因之肅然,官場風氣大有好轉(zhuǎn)。
明萬歷十年(1582年),積勞成疾的明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病逝。由于張居正生前因工作得罪了不少同僚,于是同僚們便唆使御史(明代又稱言官)交章彈劾張居正,此時萬歷皇帝年齡已大,可以獨自臨朝工作。面對張居正十年來的工作,感覺自己被架空多年,對張居正十分嫉恨,所以最后命人查辦張居正,以“污蔑親藩,侵奪王墳府第,鉗制言路,蔽塞朕聰,專權(quán)亂政”為罪名,剝奪先前封號,并要開棺鞭尸。對于張居正過去曾推薦、提拔的官員開始清理,張居正家人、門生、提拔的官員,因此深受其害。
作為張居正江陵門派(張居正出生于湖北省江陵縣,世稱張江陵,而由于工作關(guān)系及陳功本人的思想關(guān)系,陳功屬于張居正的江陵派,又叫改革派,見《敕封文林郎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北莊陳公墓碣銘》中黃洪憲語:陳公有子功為御史,與余同進士又同出武陵。此處武陵就是指江陵,是湖北的縣城)重要一員,陳功越來越感覺到自己有被清理的危險,恰好這時,陜西金州(現(xiàn)在的安康市)發(fā)生水災(zāi),據(jù)《陜西通志》載:“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夏四月,金州猛雨數(shù)日,漢江溺溢,全城淹沒一空,溺死者五千余人?!睗h江洪水覆沒金州城,此后,金州城在城南趙臺山下另筑新城,金州從此改名為興安州。面對百姓遭受如此的災(zāi)難,陳功拋開私慮,堅決上疏,請求皇上免去金州當年錢糧賦稅,由陜西境內(nèi)其他各州均攤抵補。此建議得到萬歷皇帝的采納。
從明萬歷四年(1576年)春陳功擔任御史開始,就主要負責對管轄范圍內(nèi)府州縣工作的督查和案件的辦理。在辦理案件期間,他敢于碰硬,攻堅克難,不懼豪勛貴戚,參倒無數(shù)官員,被好多地方百姓傳為佳話,百姓稱他為“陳青天”“二包公”。
陳功自領(lǐng)淮北巡漕御史后,因為職責關(guān)系,他所辦理的案件也就多了起來,特別是擔任了山東道、陜西道巡按御史后,為了開展工作,他必須查辦案件。在山東丈量清理土地、落實“一條鞭”政策的時候,在鄒平縣有明大臣孫繼宗(明代宗時期封為鄒平侯)后代,名叫孫忠瑩,以及膠州陽武侯薛祿(明成祖時期封為陽武侯)后代,名叫薛丁承,兩位明朝世襲勛親后代的田地無法丈量,他們聲稱土地是皇上欽賜,具有永久的世世代代的使用權(quán),且不用繳納賦稅。當?shù)匕傩諏@兩位大戶意見很大,要求重新丈量,征收賦稅,而當?shù)毓賳T對這兩位與皇帝有密切關(guān)系的大戶,非但不敢硬碰,甚至連大聲說話也不敢,更不用說去親自丈量田地。陳功見狀,也感覺扎手,為把事情辦理好,推動工作實施,他親自前去這兩大戶家中查看實際情況,要孫忠瑩拿出欽賜土地9頃、薛丁承拿出欽賜土地37頃的得力證據(jù),以及減稅、免稅的御批文件,這兩大戶支支吾吾,拿不出得力證據(jù)。陳功當機立斷,說他們拿不出證據(jù),卻妄稱皇上欽賜,就是有欺君嫌疑,要他們配合土地丈量,將所占私田全部納入這次丈量范圍,從此像普通老百姓一樣繳納賦稅。出于對這兩大戶先輩的尊重,分別給他們留下2頃土地作為祭祀之資。這兩家大戶心中不滿,但也沒有辦法,只得同意。
陳功任職山東巡按時期,老百姓狀告駐守在山東神樞營(抗擊倭寇的部隊)的軍隊,紀律松弛,經(jīng)常夜出打劫百姓,因為這些官兵手握軍權(quán),當?shù)毓賳T也奈何不得。陳功見狀,當即給予查辦,發(fā)現(xiàn)負責神樞營四營游擊陳汝德有嚴重問題。該游擊于萬歷八年(1580年)由山東總督備倭署都指揮僉事提拔為神樞營四營游擊,雖是提拔,卻無任何軍功,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政績,靠的是阿諛奉承,因此由他帶壞四營,導(dǎo)致紀律松弛,遂上奏朝廷,將其革職處理,山東抗倭軍隊因此受到極大震動,工作紀律也從此有了很大改觀。
張居正去世后,他所推薦的官員逐步得到清理,輕者罷職,重者處于極刑,陳功的處境一下變得艱難起來。為備不測,他在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為陳氏家族寫下世系圖,并囑咐子孫“勿表其墓,旦字過譽,即是欺天”。
陳功知道,自己從政清廉,十余年除去薪俸,沒有任何收入所得。最初考中進士,利用工作的空隙,回家看望父母的時候,被一很近的陳姓家人知道,拿著銀兩請求辦事,陳功見狀,把送禮的家人一陣痛罵,家人沒把事辦成,只得帶著禮品灰頭土臉離開。對于熟悉的家人都是如此,多年來對于外人禮品,又何敢去接?
面對即將要來的危難,陳功內(nèi)心清白,十分坦蕩,還是一心工作。只是在他預(yù)料之中的是,那些與張居正對立派的言官并未放棄對他的追殺,只是時間稍遲一些。繼任張居正的明朝首輔張四維上臺后,陸續(xù)清除張居正“余黨”,全國出現(xiàn)十分恐怖的局面。當南京地方官簇擁著皇上欽差到他居所,要奉旨對他以“罪臣”清點財物的時候,他大腦感覺轟然一聲,好像是有雷炸響,當即跌倒在地,一代廉吏能臣就這樣終結(jié)了自己的生命。
陳功雖然被查,但他一生清貧,幾乎沒有查出什么貴重的財物,也沒有多余的錢財。辦案欽差回去向萬歷皇帝做了匯報,萬歷皇帝只說辦了就好,沒有把清理陳功的罪責波及到其子孫身上。陳功就這樣終于以自身的清廉,在去世后,免去了被萬歷皇帝的滅門之難。
萬歷十六年(1588年)八月,陳功去世后以“罪臣”的身份,其尸體運回忻州,欽差責令忻州地方官監(jiān)督“罪臣”陳功墓葬。為表達對陳功生前跟隨“罪臣張居正”的懲罰,明令不讓陳功運回故里頓村安葬,只在陳氏家族早年在忻州城東樊野臨時購置的一塊田地安葬,且在安葬的時候不讓棺木著地,用鐵鏈把棺木綁起懸著安葬,意思是讓陳功死后也不能安寧。
明天啟二年(1622年),此時后金兵攻克沈陽、遼陽、廣寧等地,明朝北面邊陲危機重重,而清理掉張居正“余黨”后,明朝缺乏可以領(lǐng)兵掛帥的能臣,天啟皇帝這時才想起了張居正,想到他做首輔時明朝在他手下治理得很好,他只是在位時候多吃多占了點,并沒有篡位謀逆的野心,比照他對大明的貢獻,多吃多占點,也不是說不過去,因此決議為張居正平反昭雪,恢復(fù)先前所賜“文忠”“上柱國”等封號。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陳功四世子孫要為其在忻州城內(nèi)北城門樓東陳家巷修建祠堂,以示紀念。忻州知州金玉相支持,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山西原平北莊人李燕生專門為陳功作碑記,他在碑記中盛贊陳功“多所建白,清直聞朝野,璽書嘉赍,不啻再三,口碑至今未已也”。而對于加害陳功的明神宗,則在碑記中隱隱提出批評,認為“朝廷有道,臣子何有焉?”激憤之情,溢于言表。同時在碑記末尾總結(jié)道:“淳漓之在人心者,不可誣也!先生為名士,不留一藝,為直臣,不留一疏,豈非古人歟!”的確,公正只在人心,任何對廉臣的污蔑,都是一時,而非一世,作為廉臣能臣,陳功死后兩手空空,不留一文,不留一疏,更不用說金錢財物,這種精神境界,值得我們后輩永遠學(xué)習、懷念!
采訪完畢,頓村黨總支副書記段林呈表示:改革開放四十余年,頓村在黨的領(lǐng)導(dǎo)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富裕,干群團結(jié),全村呈現(xiàn)出奮力進取、欣欣向榮的好景象。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就,在新時代里,學(xué)習先賢陳功忠于國家、服務(wù)人民、廉潔從政、襟懷坦蕩的好品質(zhì),弘揚頓村陳氏家風,為建設(shè)富裕美好的新頓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