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10 日,杭州蕭山的小劉通過順豐同城業(yè)務寄了價值8000 元左右的黃金,并購買了全額保價服務。不久,小劉被告知該快件丟失。買了全額保價服務的小劉本應收到快遞公司的全額賠付,但順豐客服卻表示只能賠付2000 元。這讓小劉難以接受。
目前,我國對于快遞保價糾紛的法律依據(jù)主要有郵政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民法典等。其中,郵政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保價的給據(jù)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nèi)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在順豐的條款中,涉及保價快件賠償?shù)谋硎鰹椋骸拔锲菲茡p、短少時,順豐將按照保價金額和實際損失的比例向您賠償?!倍鴮ξ慈~保價物品損失的賠償計算公式為:賠償額=(保價費/物品實際價格)×維修費用。出乎追償消費者預料的低價,讓這類糾紛頻頻鬧上法庭。
實際上,不少快遞公司在用戶下單前都需要用戶勾選與該公司的《快遞協(xié)議》。在這份協(xié)議中,對于快遞保價、賠償?shù)囊?guī)則,快遞公司有各自的方式。用戶如果不同意“保價條款”就不能寄快遞,一旦勾選協(xié)議,則被認定為同意全篇協(xié)議內(nèi)容。
對此,有律師認為,對于保價條款的性質(zhì),主要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保價條款屬于典型的格式條款,該條款免除了快遞公司的義務,損害了寄件人獲得全額賠償?shù)臋嗬?,違反了公平原則,應認定為無效。另一種意見則認為,保價條款屬于限制責任的格式條款,如果快遞公司已經(jīng)盡到了充分的提示說明義務,而且不存在主觀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形,應認定保價條款有效。在實踐中,承運人將保價條款內(nèi)容分別進行了加黑、加粗,一般就會認為盡到了合理的提醒義務。
律師指出,無論是哪種情況,快遞公司賠償金額明顯低于保價金額,導致部分消費者對快遞行業(yè)失去信任,繼而損害了行業(yè)利益。快遞保價規(guī)則應該是公平、公正的規(guī)則,符合快遞公司和消費者雙方利益,不能成為企業(yè)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橡皮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