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成艷,周 劍,翟婉婷,李 強,周 波,魏 震,柯紅雨,段元亮,黃志鵬,趙 瀚,趙仲孟,杜 軍,張 露
(1.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1731;2.四川省長吻鮠原種場,四川 成都 611230;3.四川省浙新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四川 內江 641000)
長吻鮠隸屬鲿科,是我國重要的水產養(yǎng)殖品種之一,廣泛分布在淡水水域中,包括遼河、岷江、淮河、長江和珠江等,以長江水系為主。2020 年,我國長吻鮠年產量已達到21 195 噸。與鯉魚和鯽魚相比,長吻鮠擁有更高濃度的不飽和脂肪酸和油酸,并且肉質細嫩,無肌間刺,因此廣受消費者喜愛。在池塘養(yǎng)殖條件下,2齡長吻鮠可達到上市規(guī)格,3齡達到初次性成熟。關于長吻鮠生物學和繁育技術已有很多報道,但未見有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不同年齡階段血液、血清生理指標研究的報道。本文較系統(tǒng)地對不同年齡長吻鮠的血液指標和血清指標進行了研究,以期為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長吻鮠的品種選育提供血液學基礎資料。
1.實驗魚 本實驗所用實驗魚取自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產研究所青神基地池塘中,實驗分別隨機收集了1齡、2齡和3齡階段的魚各10尾。
2.血液采集及指標測定 全血指標測定時,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從魚體的尾靜脈快速抽取1.0~1.5 毫升新鮮血液,并迅速轉移0.5 毫升血液至含有抗凝血劑乙二胺四乙酸二鉀的1.5 毫升EP 管中,渦旋混勻,放入4℃冰箱中保存?zhèn)溆?。隨后利用國產獸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BC-2800Vet)測定部分魚血指標,包括白細胞濃度(109個/升)、紅細胞濃度(1012個/升)、血紅蛋白濃度(克/升)、紅細胞壓積(%)、紅細胞平均體積(飛升)、紅細胞血紅蛋白平均含量(皮克)、紅細胞血紅蛋白平均濃度(克/升)、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shù)(%)、血小板濃度(109個/升)、血小板平均體積(飛升)、血小板分布寬度和血小板壓積(%)12項指標。
血清生化指標測定:將以上剩余的魚血全部轉移至另外1 個1.5 毫升EP 管中,并放入4℃冰箱中直至析出血清,隨后放入離心機中以4 500 轉/分離心10 分鐘。收集上層血清并進行生化指標測定,所用儀器為獸用生化分析儀(S-240VET)。所測生化指標包括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堿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轉移酶(γ-GT)、葡萄糖(Glu)、乳酸脫氫酶(LDH)、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總蛋白質(TP)、肌酸激酶MB 型同工酶(CK-MB)和球蛋白(GLO)12 項指標。為了保證實驗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以上實驗均在1天內完成。
3.數(shù)據(jù)處理 利用Excel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 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利用GraphPad Prism 進行可視化處理,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
1.不同年齡階段魚體血液指標的變化 采用不同年齡段(1~3 齡)的長吻鮠進行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結果見圖1。
由圖1 可知,3 齡魚的白細胞濃度顯著低于1 齡魚和2 齡魚;紅細胞濃度在3 個不同年齡階段都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3 齡魚紅細胞濃度最低;血紅蛋白濃度的趨勢與白細胞一致,3齡魚的血紅蛋白濃度顯著低于1 齡魚和2 齡魚,而1 齡魚和2齡魚間無顯著性差異;紅細胞壓積的趨勢與紅細胞濃度趨勢一致,不同年齡階段都存在明顯差異,其中3 齡魚最小,2 齡魚最大;對于平均血紅蛋白含量而言,3 齡魚顯著高于1 齡魚和2 齡魚,1 齡魚和2 齡魚間無顯著性差異,而平均血紅蛋白濃度也有相似的趨勢;同樣血小板濃度和血小板壓積具有相同的趨勢,3 齡魚顯著高于1 齡、2 齡魚,但在平均血小板體積和血小板分布寬度中,2 齡魚顯著低于1 齡魚和3 齡魚;在所測的12 個全血液指標中,平均紅細胞體積和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shù)兩個指標在3個年齡階段的魚體中無顯著性差異。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血液指標在不同年齡階段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圖1 不同年齡長吻鮠血液指標測定情況(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
2 不同年齡階段魚體血清指標的變化 經(jīng)對不同年齡段長吻鮠血清指標進行測量,結果顯示,ALT 含量在3 個不同年齡階段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2齡魚的含量最高,其次是3齡魚;對于ALP 而言,1 齡魚含量顯著低于2 齡、3 齡魚,而2 齡魚和3 齡魚間無顯著性差異;CK-MB 含量在不同年齡段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1齡魚含量顯著高于2齡、3齡魚。項目組所測量的12個指標中其他9個指標在3個年齡段均無顯著性差異。
血液是流動在魚體全身的一種紅色不透明黏稠液體,主要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主要由水、蛋白質和低分子物質等組成。血細胞包含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3類細胞。紅細胞的主要功能為運輸功能,能夠為魚體的生命活動提供必要的O2,并排出生命代謝所產生的CO2,而紅細胞中能夠運輸O2的主要成分為血紅蛋白。在1 齡和2 齡長吻鮠中,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和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均低于3齡長吻鮠,這說明隨著魚體的生長,體重不斷增加,需要運輸?shù)腛2和CO2量也隨之增加,因此血紅蛋白量也隨著增加。當魚體生長至一定階段時,血紅蛋白量趨于穩(wěn)定。血小板除了起凝血作用外,同時也能夠反映機體造血功能。1齡和2 齡長吻鮠的平均血小板濃度和壓積顯著低于3 齡長吻鮠(P<0.05),說明在長吻鮠性成熟前年齡較小的長吻鮠造血功能弱于年齡較大的長吻鮠。白細胞體積較大,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等。1 齡和2 齡長吻鮠血液中白細胞濃度顯著高于3 齡長吻鮠(P<0.05),這說明在不同年齡段魚體的免疫力存在差異,其中年齡較小的長吻鮠免疫反應更為強烈。在正常的機體活動中,血液的黏稠度影響著血液的流暢性,而血液的黏稠度又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例如紅細胞壓積便是主要決定因素之一,紅細胞壓積越大,全血黏度值則越高(孫朝暉等,2006)。本研究發(fā)現(xiàn),3 齡長吻鮠的紅細胞系數(shù)和紅細胞壓積均低于1齡和2齡長吻鮠,但紅細胞平均體積和紅細胞分布寬度變異系數(shù)在長吻鮠3個年齡段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魚齡對紅細胞不同指標影響存在差異。
在血清指標中,除了ALT、ALP 和CK-MB 在不同年齡存在一定差異外,其他各項指標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魚齡對血清成分的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