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長秀 李娜
(1.沈陽醫(yī)學院,遼寧沈陽 110034;2.沈陽市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遼寧沈陽 110032)
維生素K2(vitamin K2,VitK2)廣泛存在于發(fā)酵食品或動物來源的食品中,主要由細菌合成,因多種側鏈結構不同,被命名為四烯甲萘醌-n(menatetrenone,MK-n),其中較為重要的是MK-4和MK-7[1-2]。VitK2作為γ-谷氨酸羧化酶的輔酶[3],參與骨相關維生素K(vitamin K,VitK)依賴性蛋白質羧化的生理過程,而骨鈣素(osteocalcin,OC)作為骨相關VitK依賴蛋白質中最重要的一種,能直接反映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活性,是成骨細胞功能和骨質礦化的特殊標志物。目前國際推薦同時測量骨形成標志物和骨吸收標志物,可更好地協(xié)助臨床醫(yī)生判斷人體內骨代謝的變化,預測骨丟失情況,評估治療療效。其中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PINP)及Ⅰ型膠原交聯(lián)羧基末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分別為國際上推薦的首選骨形成標志物及骨吸收標志物[4]。
van Summeren 等[5]隨機對照試驗研究中,給55例健康兒童補充MK-7,發(fā)現(xiàn)在不影響凝血功能的情況下,適量MK-7的補充可以增加OC的羧化,促進兒童骨骼健康發(fā)育。隨著對骨健康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兒童晚期和青春期是骨骼積累的關鍵時期,此期可以達到峰值骨量的95%[6],如果在青春期末未達到其峰值,不僅影響兒童本身的生長發(fā)育,同時,成年以后患病理性骨折和骨質疏松的風險明顯提升,所以兒童時期的骨骼健康至關重要[7]。國內外關于VitK 與骨代謝標志物的關系研究多基于成人(絕經(jīng)期婦女、中老年),而國內關于兒童的臨床研究較少,如胡雪松等[8]研究用VitK 治療兒童失用性骨質疏松對骨生化指標及骨代謝標志物的影響,未明確區(qū)分VitK1和VitK2,故本研究通過測定VitK2和骨代謝標志物水平,了解兒童VitK2的營養(yǎng)分布狀況,及其血清VitK2和骨代謝標志物(OC、PINP、CTX)相關性,以期為預防VitK2的缺乏和促進兒童的骨骼健康提供科學參考和建議。
前瞻性選取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于沈陽市兒童醫(yī)院兒童保健科門診常規(guī)體檢的兒童1 732例為研究對象,測定血清VitK2、25羥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納入標準:(1)0~14 歲常規(guī)體檢兒童;(2)身高、體重達到標準的兒童;(3)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有明確先天性代謝病和內分泌疾病者(如低磷抗D佝僂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肝腎疾?。┑?;(2)患嚴重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疾病患兒;(3)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影響骨代謝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肝素、抗驚厥藥物、重組人甲狀旁腺素)等。將受試者按年齡段分為<1歲組、1~3歲組、>3~6 歲組、>6~14 歲組;根據(jù)血清VitK2水平分為VitK2正常組和VitK2缺乏組,分析各組間臨床特征。
為排除維生素D對骨代謝的影響,將25(OH)D<50 nmol/L兒童排除,同時剔除采血不足和資料不完整者,最終剩余309 例兒童,測定血清OC、PINP、CTX 水平,分析不同年齡段骨代謝標志物水平及其與血清VitK2的相關性。
本研究已獲得沈陽市兒童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019001)。
參考德國柏林醫(yī)學診斷檢驗中心實驗室標準,將血清VitK2<0.1 ng/mL 定義為缺乏。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s index,BMI)=體重(kg)/身高(m2),參考中國0~18歲兒童、青少年BMI的生長曲線[9],BMI≥85 百分位數(shù)(或+SD)為超重,BMI≥95 百分位數(shù)(或+2 SD)為肥胖。參考美國醫(yī)學研究院報告[10]將血清25(OH)D<50 nmol/L定義為缺乏。
1 732 例兒童于早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2 mL,離心取血清1 mL,送至兒童神經(jīng)康復實驗室檢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血清VitK2和25(OH)D,儀器型號為美國AB 4500MD,標準品均購自美國Sigma-Aldrich檢驗所,實驗用水采用德國默克Milli-Q Diret8 60 LITER PE TANK 純水化系統(tǒng)制備。
309例兒童測骨代謝標志物,于清晨空腹抽靜脈血4 mL,以3 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出血清,置于-20℃冰箱低溫保存待測。采用雙抗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測定OC、PINP 和CTX,通過繪制標準曲線計算樣品所測指標濃度。酶標儀型號為日本BIORAD iMark,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索萊寶公司。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用SNK-q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用中位數(shù)(四分位數(shù)間距)[M(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用Mann-WhitneyU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H檢驗,組間兩兩比較用Nemenyi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較用χ2檢驗,多個樣本率的兩兩比較用Bonferroni 法。相關性分析用Spearman 秩相關。以α=0.05 為檢驗水準,其中Bonferroni法以(α'=α/比較次數(shù))為檢驗水準。
1 732 例兒童中,中位年齡為7.3(3.8,10.7)歲,血清VitK2缺乏率為52.31%(906/1 732),睡眠不實、超重/肥胖、生長痛(≥3 歲)發(fā)生率分別為33.78% (585/1 732)、 15.65% (271/1 732),29.97%(519/1 732)。男童睡眠不實、超重/肥胖、生長痛(≥3 歲) 發(fā)生率高于女童(P<0.05),見表1。
表1 男童和女童臨床資料比較
VitK2缺乏組年齡大于VitK2正常組,食欲缺乏、超重/肥胖、生長痛(≥3歲)發(fā)生率高于VitK2正常組(P<0.05)。2 組間無癥狀者比例、睡眠不實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VitK2正常組和VitK2缺乏組臨床資料比較
1 732 例兒童中位血清VitK2水平為0.1(0.1,0.2)ng/mL,不同年齡段間血清VitK2缺乏率、血清VitK2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兩兩比較,>6~14 歲組血清VitK2缺乏率高于1~3 歲組(P<0.0083),血清VitK2水平低于1~3 歲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段血清VitK2的水平
>3~6 歲組和>6~14 歲組兒童血清CTX 水平低于<1 歲組,>3~6 歲組兒童血清CTX 水平低于1~3歲組(P<0.05);>6~14 歲組兒童血清OC 水平高于<1 歲組(P<0.05);>3~6 歲組和>6~14 歲組兒童血清PINP 水平高于<1 歲組,>6~14 歲組兒童血清PINP水平高于1~3歲組(P<0.05)。見表4。
表4 不同年齡段骨代謝標志物的水平
經(jīng)Spearman 秩相關分析表明,年齡與血清VitK2、OC、PINP 水平呈正相關(分別rs=0.136、0.433、0.415,P<0.05)。年齡與血清CTX水平呈負相關(rs=-0.488),血清VitK2與OC 水平呈正相關(rs=0.347),血清CTX 與PINP 水平呈負相關(rs=-0.317),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血清VitK2與 血 清CTX、PINP 無 相 關 性(P>0.05)。見表5。
表5 各指標間的相關性
VitK2作為人類所必需的天然營養(yǎng)素,在體內廣泛分布,其與γ-谷氨酰羧化酶具有高度親和性,可利用氫醌的活化形式激活凝血因子、OC 和基質Gla蛋白發(fā)揮促進凝血、參與骨代謝、調節(jié)糖脂代謝、預防血管硬化等生理過程[11-12]。本研究中,超重/肥胖兒童血清VitK2缺乏率升高,這與國外研究[13]表明VitK2具有降脂作用一致。Sogabe 等[13]用MK-4 對雌性大鼠進行為期3 個月的喂養(yǎng)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MK-4 的加用顯著降低了總脂肪積累,且血清三酰甘油降低了29%。
由于血液中VitK2濃度低,其脂溶性易受脂質的干擾,因此測定血液中VitK2比較困難,國內外也沒有兒童VitK2營養(yǎng)分布狀況的確切數(shù)值,相關文獻報道健康人群血VitK2水平高于絕經(jīng)期女性和骨質疏松人群;日本人群高于歐洲人群,考慮與飲食和個體因素(如健康狀態(tài)、年齡段、人種等)有關[14-17]。本研究中1 732例兒童血清VitK2水平的中位數(shù)為0.1(0.1,0.2)ng/mL,血清VitK2缺乏率為52.31%,不同年齡段兒童血清VitK2水平中位數(shù)均處于較低水平,這與我國飲食結構中普遍缺乏VitK2直 接 相 關[18]。1~3 歲 組和>6~14 歲組 血清VitK2缺乏率、血清VitK2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到>6~14歲組是生長發(fā)育的高峰期,此期對營養(yǎng)素需求量較大有關;另一方面,人們對VitK2與骨骼健康相關認知較少,只注重維生素D、鈣的補充,忽視VitK2營養(yǎng)狀況有關,因此我們要重視VitK2日常監(jiān)測與補充。但目前研究多基于VitK 的膳食補充,也未有VitK2的兒童推薦補充劑量。國外的MK-7 臨床試驗不良反應中,Ozdemir 等[19]對20 例3~18 歲地中海貧血的骨病患兒進行為期1 年的含有MK-7和骨化三醇膳食補充的過程中,未觀察到不良反應,且依從性良好。根據(jù)美國藥典委員會發(fā)表的對MK-7 安全性評價,認為MK-7 作為食品添加劑,兒童每日攝入量可高達1.5 μg/(kg·d)而對凝血功能沒有不良影響[20]。上述結果皆表明VitK2作為食品補充是安全的,暫未有嚴重不良事件的發(fā)生,VitK2缺乏兒童可通過此方法補充。
維生素D 與VitK2共同參與調節(jié)骨代謝,維生素D 可在基因轉錄水平影響OC 的合成,且OC 合成與維生素D水平有關,多項研究報道維生素D與PINP、CTX 水平的相關性,但結論尚未統(tǒng)一。洪維等[21]在一項以1 389 例體檢人群為對象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25(OH)D 與PINP 呈負相關,且僅在25(OH)D嚴重減低時,PINP水平出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升高,但與CTX 無明顯相關性,且CTX 水平在不同維生素D水平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另一項以2 798例德國學齡兒童為對象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外周循環(huán)中維生素D濃度越高,反映骨吸收水平的CTX 濃度越低[22]。由此可得出骨代謝標志物與維生素D 含量相關,故將25(OH)D<50 nmol/L 的兒童剔除,控制維生素D缺乏對試驗研究的影響。
VitK2作為非肝組織中VitK 最豐富的形式,參與骨相關VitK 依賴性蛋白質的羧化。當機體中的成骨細胞進行成熟分化時,可表達出一種特異性的非膠原蛋白,即OC。OC 不僅可以調節(jié)骨吸收,而且在骨基質礦化和成骨細胞分化中起到關鍵作用。血清OC水平的升高提示骨形成速率加快,兒童時期骨代謝水平活躍,骨組織的形成大于吸收,從而實現(xiàn)骨量的積累,故兒童生長期血清OC水平多升高。本研究中,血清OC水平與血清VitK2、年齡呈正相關,<1 歲組兒童血清OC 水平遠低于>6~14歲組,這與金軼[23]研究得出>3個月至1歲兒童VitK缺乏嚴重,易發(fā)生骨代謝異常結論一致。>6~14歲組血清OC呈較高水平,此現(xiàn)象考慮與青春期生長發(fā)育高峰骨代謝旺盛,骨形成速率加快有關。此外,還發(fā)現(xiàn)生長痛患兒VitK2缺乏率升高,血清VitK2又與血清OC 呈正相關,考慮VitK2缺乏可能是兒童骨痛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國內外的多項研究也表明體內良好的VitK2狀態(tài)有利于骨健康,對骨代謝異常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如康麗娟等[24]發(fā)現(xiàn)VitK可提高佝僂病患兒OC的羧化率,對佝僂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Nicolaidou等[25]發(fā)現(xiàn)對囊性纖維化兒童補充VitK 可改善患兒的整體骨健康狀態(tài)。
CTX 作為Ⅰ型膠原降解產(chǎn)物,主要反映骨吸收的狀態(tài),檢測血清CTX 水平可以預測骨轉換的活躍程度,<1歲組兒童血清CTX水平明顯高于>3~6 歲組和>6~14 歲組,提示<1 歲組骨轉換水平活躍,符合嬰兒期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PINP 由成骨細胞分泌,反映骨形成狀態(tài),是新骨形成的特異性敏感指標,<1歲組兒童血清PINP水平低于>3~6歲組和>6~14 歲組年齡組,血清PINP 水平與年齡呈正相關,提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實現(xiàn)骨量積累,促進其生長發(fā)育。骨代謝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過程,破骨細胞吸收舊骨,成骨細胞生成新骨取代以完成骨轉換,不同時期骨轉換水平不同,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CTX 與PINP 水平呈負相關,提示CTX 與PINP 間存在相互轉換、相互博弈現(xiàn)象,符合骨代謝的病理生理過程。在相關性分析中未發(fā)現(xiàn)血清VitK2與血清CTX、PINP 的關聯(lián)性,考慮兩指標只受維生素D的影響,也可能與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小有關。
綜上所述,VitK2與OC存在相關性,可通過作用于OC來調節(jié)骨代謝影響骨健康。血清VitK2缺乏組超重/肥胖發(fā)生率高于正常組,提示VitK2缺乏可能與超重/肥胖有關,建議臨床醫(yī)生及家長應高度重視超重/肥胖兒童VitK2的營養(yǎng)狀況。本研究雖驗證了VitK2與骨代謝標志物的相關性,但未對VitK2缺乏兒童進行相關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另外納入本研究對象為我院門診常規(guī)體檢兒童,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仍需大量前瞻性、多中心基于兒童的臨床試驗研究來獲得VitK2的營養(yǎng)分布狀況,并發(fā)布相應的臨床預防及補充方案。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