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莉
晨起梳頭,忽然發(fā)現(xiàn)鬢間有一縷銀發(fā),用手指慢慢地梳理著頭發(fā),難免生出一番歲月催人老的感慨。
曾經的年少輕狂和意氣風發(fā),如今都成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當年矯情地吟誦“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真到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年紀,卻是如此懷念彼時的天真純粹和年少無知。
誰都不愿意承認自己老了,我也不例外。去商場買衣服,遇到嘴巴乖巧的服務員夸自己不顯老,明知對方有意奉承,心里還是非常受用地竊喜。偶爾也鄙視自己的淺薄,容顏漸老本是歲月和時光賜予的劃痕,豈是人力可為。何況,生活的磨煉也讓自己日趨沉穩(wěn)和豁達,正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有得必有失。
人到中年,日常生活開始走“下坡路”。晨練的腳步不再輕盈;頭痛感冒成了“家常便飯”;記憶力衰退,做事變得丟三落四;視物開始模糊,漸有老花眼的趨勢;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喜歡蜷在沙發(fā)上翻看泛黃的相冊;經常和朋友遙想當年舊人舊事。
各種跡象,都是歲月的無聲提示——生命正在逐漸老去。生命注定是要老去的,鐘表走得再慢也留不住時光,花兒謝得再晚也擋不住冬天。世間最公平的莫過于時間,無論何人都無法與之抗衡。
從開始的恐慌到與歲月和解,我沒有經歷太多的波折和過渡。承認自己老了,也開始服老,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記得從哪天開始,我喜歡穿著運動鞋上下班,以前喜歡的高跟鞋被束之高閣,一個月難得穿上幾次。越來越喜歡棉質和舒適的衣物,也越來越習慣以舒適為由,讓自己的身心從內到外徹底放松。
與歲月和解以后,越發(fā)懂得珍惜人生中擁有的一切。陪年邁的父母聊天,耐心傾聽他們的絮叨;周末開始早起,去買菜給孩子做豐盛的午餐;遭受不合理的待遇,學會自我排解和釋懷;開始關注養(yǎng)生保健知識,飲食逐漸變得清淡;撿起丟下的字帖,重新練字修身養(yǎng)性;獨處的時候會提醒自己,遇事多想別人的好處……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面對日益臨近的衰老,有人恐慌,有人坦然,更多的人選擇了珍惜當下。與歲月和解,并非是向生命的衰亡低頭認輸,而是一種坦蕩的人生態(tài)度。面對不可違逆的衰老,我開始學會了感恩,也認同吃虧是一種福分。在不可知的未來面前,無論人生是否滿意,學會善待自己身邊的一切,開心地過好每一天,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