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娜
乙型肝炎傳染病屬于肝炎中較為常見的亞型感染,臨床中乙型肝炎感染患者主要采取抗病毒及免疫調(diào)節(jié)方式進行治療[1,2]。針對乙型肝炎患者及時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療效果,進一步避免患者轉(zhuǎn)化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擴大病毒傳播范圍[3,4]。這時對于乙型肝炎患者快速診斷就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進一步提升乙型肝炎患者前期與后期的治療效果。IgG、IgA、IgM 濃度能夠?qū)σ倚透窝谆颊哌M行分類,深入分析多種感染時期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濃度,可以找出患者在不同感染時期的免疫球蛋白變化規(guī)律,進而對其展開分析與對比[5]。本文研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對于乙型肝炎患者臨床診斷的應(yīng)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7 月~2020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液樣本作為研究組,其中慢性乙型肝炎30 例,急性乙型肝炎30 例;男31 例,女29 例;年齡30~75 歲,平均年齡(52.5±7.5)歲;體重81.3~92.5 kg,平均體重(86.9±1.9)kg;感染時間1~12 年,平均感染時間(6.5±1.8)年。選擇同期60 例健康體檢者血液樣本作為參照組,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齡31~75 歲,平均年齡(53.0±7.3)歲;體重82.4~93.1 kg,平均體重(86.8±1.8)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次研究經(jīng)過院內(nèi)倫理委員會批準(zhǔ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biāo)準(zhǔn) 納入標(biāo)準(zhǔn):研究組均為臨床診斷確診為乙型肝炎的患者,參照組均為肝臟、腎臟等臟器功能正常的健康者。排除標(biāo)準(zhǔn):具有惡性腫瘤者;資料不全者。
1.3 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進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檢驗及對比。兩組研究對象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需在清晨取空腹靜脈血液3 ml,在離心機中離心,使用3500 r/min 實施離心處理,離心后將血清分離,對血清中的IgA、IgG、IgM 進行檢測。
1.4 觀察指標(biāo) 比較兩組以及研究組中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標(biāo)分別為IgA、IgG、IgM。
1.5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xué)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研究組患者IgG(17.61±2.53)g/L、IgA(3.55±0.61)g/L、IgM(1.74±0.26)g/L 均高于參照組的(11.12±1.22)、(2.57±0.35)、(1.54±0.23)g/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g/L)
表2 兩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g/L)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2 研究組中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研究組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IgG(20.42±3.61)g/L、IgA(4.23±0.66)g/L、IgM(1.95±0.54)g/L 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4.82±2.27)、(2.93±0.53)、(1.56±0.45)g/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3。
表3 研究組中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g/L)
表3 研究組中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g/L)
注: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較,aP<0.05
乙型肝炎具有傳播性,主要通過血液及母嬰進行傳播,嚴(yán)重威脅到人類身體素質(zhì)。乙型肝炎可以分為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發(fā)病時間一般<6 個月,而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急性乙型肝炎轉(zhuǎn)變而來[6,7]。其臨床癥狀主要分為肝區(qū)陣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還會存在體質(zhì)下降等癥狀[8,9]。一些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后還會出現(xiàn)黃疸、高熱等癥狀,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則會加重病情[10-12]。目前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抗炎治療,需要盡早診斷,避免耽誤治療時機。
本次研究主要針對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液樣本中IgG、IgA、IgM 濃度展開檢測,檢測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IgG(17.61±2.53)g/L、IgA(3.55±0.61)g/L、IgM(1.74±0.26)g/L 均高于參照組的(11.12±1.22)、(2.57±0.35)、(1.54±0.23)g/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加幸倚透窝椎幕颊呙庖咔虻鞍椎脑黾訒苯釉贗gG、IgA、IgM 濃度中展示出來,同時患者免疫系統(tǒng)異常也屬于肝損傷的信號之一。在臨床診斷中可以通過對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進行檢測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況。研究結(jié)果中,研究組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IgG(20.42±3.61)g/L、IgA(4.23±0.66)g/L、IgM(1.95±0.54)g/L 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14.82±2.27)、(2.93±0.53)、(1.56±0.45)g/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這一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乙型肝炎患者體內(nèi)的Kupffer 細(xì)胞功能受到損害,導(dǎo)致功能紊亂,在這時患者肝臟及其周圍抗原水平會逐漸升高,患者IgG、IgA、IgM 濃度異常且升高。而患者肝損傷時間越久,則損傷程度越嚴(yán)重,IgG、IgA、IgM 濃度越高。王保華[10]在乙型肝炎臨床診斷中采取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能夠提升乙型肝炎患者急、慢性的診斷準(zhǔn)確性,且急性乙型肝炎患者IgG、IgA、IgM 濃度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研究結(jié)果與本次研究相同。
綜上所述,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檢測對乙型肝炎患者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與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程度有著直接聯(lián)系。因此臨床診斷可以借助此方式輔助篩查乙型肝炎患者,更好的劃分急性乙型肝炎與慢性乙型肝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