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玲
膿毒癥是一種對感染的失調反應,可觸發(fā)相互連接的系統(tǒng)級聯(lián)反應,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是膿毒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約有數(shù)百萬人死于膿毒癥[1-2]。2017 年,世界衛(wèi)生大會和世衛(wèi)組織將膿毒癥列為全球衛(wèi)生優(yōu)先事項[3]。呼吸道、胃腸道、泌尿生殖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是膿毒癥最常見的來源,而肺部感染是膿毒癥最常見的病因[4]。肺部感染合并膿毒癥治療難度大、病死率較高,觀察其疾病相關指標變化及對預后進行準確評估至關重要[5]。當機體感染時降鈣素原(PCT)迅速升高,PCT 與膿毒癥嚴重程度呈間接相關[2];全身炎癥反應可導致凝血反應增強,而膿毒癥患者中約35%患者出現(xiàn)凝血異常[6]。本研究就肺部感染致膿毒癥患者PCT 與凝血功能變化進行研究,并進一步分析患者預后影響因素,以利于評估患者預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鄒城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肺部感染致膿毒癥患者80 例為觀察組。納入標準:符合文獻[7]中膿毒癥診斷標準,且結合癥狀、體征、X 線片等確定病因為肺部感染。排除標準:入院24 h 內死亡或入ICU 不足24 h;血液、腹腔、胃腸道等感染性疾?。粣盒阅[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凝血功能異?;蚪邮芸鼓?、溶栓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另選取同期非膿毒癥肺部感染患者40 例為對照組,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入院即采集記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完善患者入院后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X 線片、凝血功能、PCT 等;入院24 h內進行序貫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評分及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PACHEⅡ)評分;記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及ICU 住院時間。以死亡為預后研究終點事件對觀察組患者進行28 d 隨訪,隨訪終止,死亡患者為死亡組,生存患者為生存組。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PCT、血小板計數(shù)(PLT)、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比較生存組與死亡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PCT、PLT、PT、APTT、SOFA 評分、APACHEⅡ評分、機械通氣時間及氧合指數(shù)(PaO2/FiO2)。SOFA 評分總分0~24 分,得分越高病情越重;APACHEⅡ評分最高71 分,得分越高病情越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 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52 例,女28 例,年齡20~83 歲,平均(63.71±12.38)歲。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21~86 歲,平均(64.52±14.18)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PCT 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PCT 高于對照組,PLT 低于對照組,PT、APTT 均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PCT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PCT及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2.3 影響膿毒癥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隨訪結束,24 例患者死亡,56 例患者生存。生存組與死亡組年齡、PCT、PLT、PT、APTT、SOFA 評分、APACHEⅡ評分、PaO2/FiO2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性別、合并基礎疾病、機械通氣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影響膿毒癥患者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表2(續(xù))
2.4 影響膿毒癥患者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患者預后為應變量,0=生存,1=死亡;以連續(xù)變量年齡、PCT、PLT、PT、APTT、SOFA 評分、APACHEⅡ評分、PaO2/FiO2為自變量進行l(wèi)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T、APTT 延長及PCT、SOFA 評分、APACHEⅡ評分升高均為患者預后獨立危險因素,而PaO2/FiO2升高為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膿毒癥患者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膿毒癥是ICU 病房常見疾病,是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膿毒癥患者的住院死亡率超過10%,但在惡化為膿毒癥休克的嚴重病例中,死亡率上升到40%以上[8-9],另有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的ICU 病房被膿毒癥患者占用,其死亡率高達55.7%[10]。肺部感染是ICU 常見感染,同時也是膿毒癥發(fā)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肺部感染所致的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死亡率為30.00%,與上述數(shù)據(jù)相似。鑒于其病情復雜多變較高的死亡率,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及預后從而采取措施改善患者預后至關重要。
PCT 為降鈣素前體,健康人體中其血清含量極低或檢測不到,當機體受到細菌、真菌感染或全身炎癥反應時其水平升高,相關研究顯示,PCT 與感染嚴重程度密切相關[11-12]。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PCT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死亡組患者PCT 水平高于生存組(P<0.05),進一步研究顯示PCT 水平升高為肺部感染致膿毒癥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與賈建超等[13]研究結果一致。膿毒癥的典型病理過程包括早期炎癥狀態(tài)和晚期免疫抑制階段,免疫反應的動態(tài)變化與局部或全身凝血異常密切相關,而膿毒癥期間補體、凝血和炎癥系統(tǒng)的失控激活以及血小板功能障礙會導致組織損傷[9,14]。血小板除了在止血方面的重要作用外,在炎癥性疾病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在膿毒癥期間,血小板計數(shù)和活化與疾病嚴重程度、結局和生存率相關,活化血小板通過參與炎癥和血栓形成促進膿毒癥的發(fā)展[9,15]。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PLT 降低,PT 及APTT 延長,與王娟等[16]針對老年患者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為膿毒癥導致全身血栓形成、凝血增加以及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有關[17];另有研究表明,PCT 水平紊亂可通過影響鈣離子水平從而間接引起凝血功能異常[18]。多因素分析表明PLT 并非患者預后獨立影響因素,國外研究亦表明單次測量PLT 不能預測死亡率,許多參數(shù)可能是血小板計數(shù)下降的原因和/或結果[19];本研究中,PT、APTT 延長為膿毒癥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與尹彥芬等[20]研究結果一致,提示PT、APTT 延長對預后評估具有一定價值。
SOFA 評分是評估呼吸、循環(huán)、凝血等六個系統(tǒng)器官功能障礙的指標,而APACHEⅡ評分則反映病情危重程度,有研究表明二者是老年重癥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21],本研究中,死亡組患者SOFA 評分及APACHEⅡ評分均明顯高于生存組(P<0.05),評分升高是肺部感染致膿毒癥患者預后獨立危險因素(P<0.05),與文獻[13,20]結果一致。PaO2/FiO2是反映器官組織氧氣供應獲取的重要指標,肺部感染致膿毒癥患者,由于微生物負荷及炎癥增加會導致肺血管內皮損傷,導致水腫和氧氣供應減少,PaO2/FiO2明顯降低[5,9],本研究中死亡組PaO2/FiO2低于生存組(P<0.05),PaO2/FiO2升高為患者預后保護性因素(P<0.05),與趙夢雅等[22]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肺部感染致膿毒癥患者存在PCT 升高及凝血功能異常,PT、APTT 延長及PCT、SOFA評分、APACHEⅡ評分升高提示預后不良,對上述指標升高患者應加強預后監(jiān)測及管理,以改善患者結局;而PaO2/FiO2升高提示預后較好。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處,樣本量較小且未對指標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存在一定局限性,需進一步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