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佳蘭 編輯=關(guān)月
梵高曾創(chuàng)作過三幅《杜比尼的花園》,現(xiàn)在分別收藏于巴塞爾博物館、廣島美術(shù)館和梵高紀念博物館。畫作中描繪著梵高深深敬仰的畫家杜比尼的大花園。除了梵高,這位法國騎士軍團勛章獲得者還受到印象派畫家莫奈、畢沙羅、塞尚等人的尊重和敬仰,同時他也是巴比松畫派領(lǐng)軍人物,日后被世間譽為印象派的鼻祖。
查爾斯·弗朗索瓦·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1817-1878 年)之所以被看成是印象派的首領(lǐng),是因為他的許多作品擺脫了帶有古典傾向和自然主義色彩的如實描繪,而走向大塊面的用筆和厚涂(這一發(fā)展也使他的作品從荒涼陰郁走向光線明媚、色彩艷麗的景色)。但當時大多數(shù)評論家卻因此認為杜比尼的作品太粗制濫造,沒有完整的作品感,認為這是因為杜比尼沒有受過嚴格的正規(guī)教育的緣故,實際上并非如此簡單。
查爾斯·弗朗索瓦·杜比尼《春天》
跨版查爾斯·弗朗索瓦·杜比尼《奧伯特沃茲的水閘》布上油畫 1859 年48×73cm盧浮宮藏
杜比尼長期研究水、河、池、湖,被認為是巴比松畫派中最善于畫水的畫家。他的作品多以描繪法國自然風光和田園鄉(xiāng)村生活為主,喜愛用厚稠的顏色,把光積聚在畫面中心,電閃雷鳴式暴雨乍收時的樹林是他最擅長的主題。他的《春天》《六月的田野》以分離、復加的大筆觸抒寫陽光明媚、春風和煦的景色。逐漸地水成為他畫中的靈魂,“波舟”號畫舟載著他沿塞納河和瓦茨河,去捕捉天光云影,暮色晨曦。
和其他巴比松畫派畫家不同,杜比尼在巴比松停留的時間并不長(編者注:1834 年杜比尼曾在楓丹白露戶外寫生),他不喜歡在一個固定的地方停留太久——盡管這里有他的好友柯羅。1852 年,杜比尼與柯羅結(jié)伴到瑞士旅行寫生,這次旅行對他以后的風景畫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它也受到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的影響,成為最早在外光下作畫的畫家之一。
柯羅和杜比尼的畫風促成了印象派的誕生,尤其是杜比尼。
1850 年,他在巴黎西北郊瓦茲河畔的奧維爾(Auvers)買下一座農(nóng)舍作為畫室。在這里,杜比尼以田園水色為主題描繪了多幅作品,《洗衣女工》就被認為創(chuàng)作于此處。畫面描繪村舍后方的池塘邊幾位洗衣女工,成群的鴨子在水中嬉戲,雞群在岸邊啄食的場景,表現(xiàn)出一幅安靜祥和的田園風光。
奧維爾這個古色古香、極具19 世紀建筑風格的幽靜小鎮(zhèn)很快成為年輕畫家雷諾阿、莫奈、西斯萊、畢沙羅、塞尚等人的聚會場所,他們把畫架搬到大自然中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描繪周圍景物在陽光下的瞬間變化,使畫面變得明亮燦爛。當時這些年輕的畫家深受杜比尼畫作的影響,而杜比尼也給予晚輩畫家眾多堅定支持,他本人更被譽為印象派的鼻祖。
對頁查爾斯·弗朗索瓦·杜比尼《溪邊的牛景》顏料畫 36×66cm 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藏